《精神现象学》摘要和笔记(20240708)
没有什么被认识了的东西不是在经验中的,或者同样的意思也可以表述为:没有什么被认识了的东西不是作为被感觉到的真理,作为在内心中被启示的永恒的东西,作为被信仰的神圣的东西或作为任何可以说出来的东西而出现的。因为经验正在于内容——而内容就是精神——自在的就是实体,因而也就是意识的对象。但是,这个本身即是精神的实体,就是它变成它自在的是那个东西的过程;而且只有作为自己回复到自己的变化过程,精神自身才真正是精神。……既然精神必然是自身内的区别过程,所以它的全体在被直观时,就同它的简单的自我意识相对立;又因为全体是有差别的东西,所以全体本身又区别为它的被直观了的纯粹概念。时间,与内容或自在存在。实体作为主体,本身就具有最初的内在必然性,必然把自己表现为它自在的所是的那个东西,即把自己表现为精神。只有完成了的对象性的表现才同时是实体回复到自身的过程,或者是实体变成自我的过程。——因而在精神没有自在的完成自己,没有把自己完成为世界精神以前,它是不能作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精神而达到它的完成的。因此,宗教的内容在时间上比科学更早的表达了精神是什么,但是,唯有科学才是精神关于它自身的真知识。【宗教的精神表达的更多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是以纯粹自我意识为基础的逻辑的演绎,缺少实体的支撑,即缺少理性的支持。只有以实体为主体,完成实体回复到自身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的是时间,完成这个过程的结果是关于现实实体的知识和理性。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精神是有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
推动精神关于自己的知识的形式向前开展的运动,就是精神所完成的作为现实的历史的工作。宗教的社团,就其最初是绝对精神的实体说,乃是一种粗糙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内在精神越是深刻,它就具有越野蛮的和严酷的定在,而它的蒙昧的自我对于它的本质,对于它的异己的意识内容,就要担负越来越艰苦的工作。只有意识放弃了以一种外在的即异己的方式来扬弃异己存在的希望以后,意识才转向它自己,转向它自己的世界和现在,才发现这世界是它的财产,从而卖出了从理智世界下降的第一步,或者毋宁说,才以现实的自我来使理智世界的抽象要素具有生命或精神。
只有当精神在教养中把个体性外在化,从而使个体性成为定在并把个体性贯穿在一切定在中,只有当精神达到了效用的思想,并且在绝对自由的原则下把定在理解为它的意志之后,精神才把它的最内在深处的思想揭示出来,并且把本质表述为“我=我”。但是,这个“我=我”乃是自身返回到自身的运动;因为,既然这个等同性作为绝对否定性是绝对的差别,所以“我”的自身等同性和这个纯粹的差别相对立,而这个差别既是纯粹的,并且对于认识自己的自我来说同时又是对象性的差别,它就必须表述为时间,这样一来,正如从前本质曾被表述为思维与广延的统一,现在本质就应被理解为思维与时间的统一。
精神已向我们表明,它既不仅是自我意识退回到它的纯粹内在性里,也不是自我意识单纯的沉没到实体和它的无差别性里,而是自我的这种运动。……精神的力量不如说正是在它的外在化中始终保持其自身等同,而且作为自在自为的存在着的东西,精神把自为存在和自在存在都同样只设定为环节。
必然性或杂多性,正如自由的存在一样,也是自我;而具有这种自我的形式的内容——具有这种形式的定在直接的就是思想——就是概念。因而,当精神达到概念时,它就在其生命的这种以太中展开它的定在和运动,而这就是科学。……如果说在精神现象学中每一环节都是知识与真理之间的差别和差别得到自身扬弃的运动,那末,相反的,科学并不包含这种差别及其扬弃,而是由于每个环节具有概念的形式,它就把真理的对象性形式和认识着的自我的对象性形式结合为直接的统一体。……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去认识科学的诸纯概念,这就构成它们的实在性的方面;按照这一方面,科学的本质、概念——概念在科学里是被当作为思维简单中介作用的——就在于把这种中介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分解和拆开,并且按照内在的对立,对它们加以阐述。
科学本身内就包含着纯粹概念抛弃其自身的形式的必然性和由概念向意识过渡的必然性。因为自己知道自己的精神,正由于它把握了它自己的概念,所以才是直接的自身等同性。这种等同性就在其差别性来看,便是关于直接东西的确定性,或我们开始由以出发的感性意识。这种把自己从其自身的形式中解放出来的过程,就是最高的自由和自己对自己有了确实可靠的知识。
精神的这个最后过程,自然界,是它的活生生的直接的变化过程;自然界,外在化的精神,就其实际存在来看,无非是永恒的放弃或外在化它的持续存在的过程和重建主体的运动。
精神的变化过程的另一方面,历史,是认识着的、自身中介着的变化过程——在时间里外在化了的精神,不过,这种外在化也同样是对外在化自己本身的外在化;否定者即是对它自己本身的否定者。这个变化过程呈现一种缓慢的运动和诸多精神前后相继的系列,这是一个图画的画廊,其中每一幅画像都拥有精神的全部的财富,而运动所以如此缓慢,就是因为自我必须渗透和消化它的实体的这全部财富。因为精神的完成在于充满的知道它是什么,知道它的实体,所以这种知识就是它的深入自身过程,在这一过程里它抛弃了它的现时存在并把它的形态交付给回忆。【只有在完全的知道对象和实体的全部过程和本质知识的情况下,精神才能在返回自身的过程中彻底扬弃自身,并将所掌握的普遍性注入到自身之中,丰富精神的内涵。并通过这种更新了的精神外在化到实体中,形成不断变化演进着的历史。】
这个外在化是在它自身内外在化自己的,从而,这个外在化存在于它在自己的广延中,也存在于它的秘奥它的自我中。目标、绝对知识,或知道自己为精神的精神,必须通过对各个精神形态加以回忆的道路,即回忆它们自身是怎样的和怎样完成它们的王国的组织的。对那些成系列的精神或精神形态,从它们的自由的、在偶然性的形式中表现出的特定存在方面来看,加以保存就是历史;从它们被概念式的理解了的组织方面来看,就是精神现象的知识的科学。两者汇合在一起,被概念式的理解了的历史,就构成绝对精神的回忆和墓地,也构成它的王座的现实性、真理性和确定性,没有这个王座,绝对精神就会是没有生命的、孤寂的东西。【历史就是绝对精神的外在化过程,而绝对精神本身也在这种外在化过程中不断更新迭代,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不断充实绝对精神的内涵和外延。这正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核心主旨。】——“第八章 绝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