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不热门短片
话说昨天庄子做了一条短片说:“辩无胜。”
一个热门短片作者马上拍短片,将庄子的短片又播了一遍,然后说:“庄子别有用心,试图颠覆周天子统治。”
不知道为什么上述这类影片这么热门,可能是我看得少这类影片。
不理解的地方还有,第一为什么都只有结论没有推论,留言区的人可以脑补出当中的推理过程并表示同意作者观点,然而没有一个人将推理过程写在留言区。是假设每个人的思维都和作者完全一样所以不用解释?还是作者结论符合观众的某种情感需求,所以根本没有人在乎作者的推导过程是否成立甚至不在乎推导过程是否存在?
第二,为什么这样明显是作者想象出一个意图安在庄子身上,并以此定罪,没有一个人提出这样的做法有问题?意图这个东西,但凡准确率100%的读心机器发明出来之前,完全无法证实与证伪。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个无辜的人,别人猜度出他的想法邪恶而可以判罪的话,这个无辜的人没有任何方法自证清白了。再直白点就是,这个方法可以砌任何人生猪肉。
可能作者和留言区的都是外国人,严重怀疑是苏联人。于是我翻了翻中国人做的回应影片,大约2000年前做的,叫《墨辩》。
《经上》七十五节
【经】辩,争彼也。辩胜,当也。
【经说】辩: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彼也。是不俱当。不俱当,必或不当,不若当犬。
《经下》七十二节
【经】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
【经说】以:悖,不可也。出入之言可,是不悖,则是有可也。之人之言不可,以当,必不审。
下面我就自己整理那两条短片的逻辑链条,再加上《墨辩》对庄子《齐物论》辩无胜的回应。
首先,庄子说一句“辩无胜”,这是一个结论,只是一个口号,推导过程是庄子认为所有客观事物都是观点角度问题,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标准或人去判断辨别双方哪个正确,即:“吾谁使正之。”,因此辩无胜,世间任何事物,即使客观存在,都无法辨别。
假如同意庄子的说法,人与人的关系无法辨别,而社会是人与人的关系总和,因此社会秩序(礼法)不复存在。然后才能得出结论:庄子这个说法会破坏周朝秩序。至于庄子提出这个说法的动机、意图是什么,我没有读心机器。
而《墨辩》中的“辩”一节就说辩有胜。首先对辩作出定义,区分彼此叫辩。然后以牛作比喻,说明牛与非牛二者只有一个命题为真,另一个则必为假,不会同时为真,因此辩有胜。这个可以说是经典逻辑课101。然后在“悖”一节中提出一个反证法,假设辩无胜为真,则在辩题“辩是否有胜”中辩无胜将得胜,“辩是否有胜”这个辩就有胜,与假设矛盾,得出辩无胜为假。
2000年前的作品就做到有定义,有推导,逻辑严谨,而且从头到尾没有任何无法证伪的主观猜度。除了墨家之外,主流儒家的作品,即使没有定义这个部分,比喻未必恰当,至少也有推论的过程。动不动就说5000年“文明”,中国人前中国人后,确定不是把5000年当作一个很厉害的数字拿来吓唬外人与满足虚荣心,将真正5000年的文化当成臭咸鱼,看都不看,伪装成中国人的苏联人?
笔者只是想简单建议,以后看影片试试区分哪些部分是客观陈述,哪些是主观猜测,其实很容易分辨出那些外国人制作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