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ortless, Learn more
我觉得这是一本工具书,书里给出了比较多的案例以及情况分析和相对具体的方式。
一些比较深刻的经验,我觉得我需要记录下来,给出自己的想法。所以这就是本篇日记的意义。
- 如果你不能为自己的生活安排主次,那就只能任由别人为你安排。
一直到我离开爸妈的家,都是这句话的主人公。就像是被投放置身于数座山峦中的某个位置,能见度只有前方10米,但,主线任务却是要攀爬上那座最高的山的山顶。我爸说:考公务员吧。于是在大一的时候,家里就已经买好了一整套考公书籍。那时候,我甚至不清楚公务员是什么工作;后来,我爸说:当老师也挺好。于是我又稀里糊涂考了教资。最后,大四了,疫情到来,本来就混乱的个体变得更加混乱。我记得,那一年的新年,是我作为学生的最后一个假期,那几个月,签好了offer,offer也是爸妈说:挺好的,上市公司,去吧。一切都是爸妈说,听说...我从未明白,也不敢期待未来,我只知道,听话,就不会被数落。
2. 轻松状态:在对的地方做对的事情。 轻松行动:用理性的方式把事情做对。 轻松成果:用杠杆效应和自动化获得复利。
本书的最最精华之处,囊括了近20个小节。
轻松状态:放弃所谓的英雄主义,愚公移山式的成功给我们制造了这种错觉。要切记:当有人付出英勇行为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有很大部分人采用简单的方法也取得了同样的成就。
轻松行动和轻松成果:
1.面对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时,自问:“有没有更容易的办法?” 2.如果将事情简单化,就不太可能出错。 3.摆脱那些让问题看起来很难的假设,简单易行的方案会层出不穷。 4.放弃对复杂的执念,即使微小的努力也能推进重要的事情。 5.一旦找到简洁的方法,就可能破解无法达成的目标。
3.如何创建一个新习惯
和已经建立起来的习惯联动。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件我们已经做过的事情,然后将一个新的行为加入其中。他把这称为“习惯处方”,最简单的版本是:“做完事件X之后,我会做事件Y。”
4.怨恨和抱怨带给我们什么?
有时候,我们会雇用怨恨来让自己感觉有控制权。我们设法向自己和他人证明我们是对的、他们是错的。
有时候,我们会雇用怨恨来博取关注。当人们听到我们受到伤害的故事时,我们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同情。我们备受激励,于是一遍又一遍地讲述我们的遭遇。在那种情况下,这种情绪的宣泄很容易,甚至能够令人得到一时的满足。但同时,它还会带来一种无法令人满意的后果:在收获别人同情的同时,还会收获别人的厌倦。这就是你总要不停地找新的人来宣泄情绪的原因之一。
5.睡眠时间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晚的深度睡眠时间应该占整个睡眠时长的13%~23%。
6.与他人:给予关注
我们不需要认同对方的一切,但是我们需要与他们共情,尊重对方,给对方足够的关注。你不用每次都这么做,但要尽可能频繁。 我们能给予他人的最佳礼物不是我们的技能、金钱或努力,而是我们的关注。
7. 减少“一步到位”的完美主义,拥抱生活中简陋的雏形, “零草稿”的理念就是写什么都行
与其为发球下网而感到羞愧,不如先为自己能登场打球而庆祝。 任何时候,当你对一些有意义的挑战感到无所适从时,都可以像对一个学步的孩子那样对自己说:“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你可能觉得摇摇晃晃,但你已经开始了。你会做好的。”正如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的:“不停犯错的人生比碌碌无为的人生更加可贵,而且更加有益。
8. 找到轻松的节奏
当我们试图完成一些重要事项时,全速飞奔的起跑很有诱惑力。问题是,开始时冲得太快,整个过程的进度反而会让我们在剩下的路途中被拖慢。用这种高开低走的方法完成重要事项总会付出过高的代价:我们在全力拼搏的时候感到筋疲力尽,在无力拼搏的时候感到无精打采、意志消沉。我们最终往往会像那些英国探险家一样:身心俱疲却仍然没能完成目标。幸运的是,还有一个选择:我们可以找到一种轻松的节奏。
9.关于获取知识
“重点是要把知识看作一棵树。在你获取树叶也就是具体知识之前,确保你已经理解基本原理,也就是树干和大的枝杈。要不然,树叶就无枝可附了。”
这就是为什么芒格如此明智地相信一个原则:“学习别人已经掌握得最好的知识。”如他所说:“我不相信坐在那里全凭自己空想就能解决问题,没人能那么聪明。”
学习别人已经掌握得最好的知识。
10.清单的作用
清单的美妙之处在于,思考已经提前完成,这些列在清单上的事项已经从大脑工作存储器流程中被剔除。或者不如这样说,它已经融入流程之中。所以我们并不是偶尔才能做好那些重要事项,而是每次都能做好。
11.高度信任协议
《彻底坦率》(Radical Candor)中所写的:“当人们信任你,并相信你会关心他们时,他们会更有可能在彼此间进行同样的行为,这意味着不必一次又一次地把石头推上山坡。
12.我们每个人都要“信守诺言,走完这段路才能长眠”。无论你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阻碍和困难,你永远都可以去寻找一条更轻松、更容易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