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LGBT+女性主义者的独白:匆忙上岸,就像和不爱的人闪婚
《岸中观察》的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我想投稿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考公故事,我把它取名为:一个女性主义者匆匆忙忙上岸之后,因为痛苦想要下岸的故事。名字虽然有点长,但是还听我娓娓道来吧。
首先我想聊一聊我和考公的缘分,我觉得我的考公故事就像是一场闪婚。在我上学的时候,考公考编制好像一直都不是我想象中的未来,我也从来没有把这个放在我未来的选项当中。但是在我毕业那年,刚好是比较特殊的口罩时期,工作并不是很好找,再加上父母百般的念叨,于是我开始了第一次考公。其实我第一次考公,只是打算随随便便考一考,应付一下,让我的父母不要再说我了。当时我的心态很茫然。我直接去裸考,报了一个我并不知道的单位,在考场上,我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申论,最后考得太差了,我连成绩也没好意思查。
转眼我就毕业了一年,这一年期间,我因为投身教培行业,却遭遇了双减政策,我就裸辞在家休息。这段时间,我变得更加迷茫,对自己感到失望。于是,在父母亲友他们又一番轮番的劝说之下,我第二次决定考公。其实我之所以那么纠结,是因为我知道我自己本身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我并不是很喜欢集体主义,但是当时特殊时期,我慢慢的开始妥协,觉得只要有食堂,不加班,每个月工资都能到账,别的我也无欲无求了。于是就这样,我从一个对于考公考编一无所知的小白开始,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全职在家里复习刷题。最后第三名镜面通过自己的努力面试成为第一名,逆袭上岸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真的就像是一场闪婚。我抱着妥协的心态和一个明明自己压根不爱的人结了婚,以为能过日子就行,但是我其实一点儿也不了解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因此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备受内心的煎熬。我相信有句话说,考公只有上岸的那一刻是开心的,可能我就是典型的例子,刚上岸的那段时间,亲戚朋友纷纷向我道喜,似乎好日子终于要降临到我的头上来了。我开开心心地背上小包去上班,没想到一个月后我就成了霜打的茄子。
要问一个性少数者,一位女性主义者,一个自由主义者,或者说一个非常敏感、十分感性,经常自省的人在体质内有何感受?我想,那便是我感受到的,无法在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之间达成一致的巨大的痛苦吧。我是一个从小的时候就喜欢质疑权威,追求正义的人。我会为了维护班里被霸凌的同学去顶撞老师,同时我也不接受集体主义那套,要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叙事。长大之后,我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形象,接受了自己的个性,成为了一位女性主义者。对于社会中那套赋权的规则更是厌恶。没想到讽刺的却是我来到了一个十分讲究阶级,十分讲究权力的职场。
其实在上班之前我就有所感受,当时我在一家机构进行面试,辅导的老师跟我说,你们女生要多努力一点,因为面试的时候评委看到男生都会适当的放宽松一些。我当时觉得很不服气,询问为什么?辅导老师跟我说,因为各个单位都想招男孩子好干活呀。后来从入职第一天,大家对领导的称呼就开始让我感到不适。比如什么样的职级应该叫某某科,什么样的职级应该叫某某局?一圈介绍下来,大家叫什么名字我压根不知道。领导同事之间点头哈腰,满是恭维。大家都说着我并不感兴趣的话题。
之后的日子果然如我所料,因为我是女生,就被安排做泡茶的工作。每次在会议室给一群男领导泡茶添水,我提着热水瓶站在角落里,觉得自己非常可笑。工作这几年来,我从未见过任何一位男同事做过泡茶的工作。我们这里整栋楼都没有母婴室,也没有残障残疾人使用的那种厕所。有一位我的同事姐姐,她在怀孕晚期的时候,因为我们单位的厕所全是蹲坑,她没有办法很好的蹲下来上厕所。而厕所的那个墙上也没有一些扶手或者栏杆,能够让他辅助一下,因为不能好好的上厕所,他就只能请假在家里待产。
当时我觉得明明我们单位女员工当中孕妇宝妈都有很多,生二胎、生三胎的也大有人在。那为什么一边鼓励大家声誉,却一边又完全忽视了他们的需求,而有些需求却完全没有被忽视呢?比如我们的办公楼每一层都有吸烟角,就算是贴了禁烟的办公区,也经常会烟雾缭绕。好像思考不需要去考虑,有些女同志甚至都怀孕了,而大部分的女性对于这样的事情或者是习以为常,或者是默不作声。
我们单位的人数当中,女性其实比男性的比例要高一些,但是一到重要的领导会议开会的时候,就会发现在领导当中女性的比例是很少的。在日常工作当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请示汇报,得到批准。年轻人基本没什么话语权,许多事情你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只要去做就行。你不需要什么创新,只要按照之前的样子去做就行。在同一批次一起进来的年轻人里,男生很快就开始跟着科室负责人做一些重要的工作,而女生却一直被关心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休产假、打算生几个婆婆会不会来带孩子这些问题。
不知不觉,我就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工作了一年,这一年里除了泡茶、排值班、表收发文,我好像什么都没学会。当然了,我也学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戴上面具,比如在大家点头哈腰向领导恭维的时候,我也跟着学。比如我的性取向,明明不是男性,却也和同事、领导编造了一个快结婚的男朋友,来抵御一波又一波的相亲介绍。再比如,明明我和大部分同事结婚生娃、买房买车,这样的人生追求完全不一致。但是为了融入集体,为了让自己不要成为一个异类,我逐渐藏起了真实的自己,每天把假笑挂在脸上。
慢慢我发现其实我压根不是一个勇敢的人。非但如此,我还是一个非常容易受环境影响,也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的人。每天戴着面具,我就慢慢地忘记了自己的脸,我隐藏了朋友圈,渐渐不社交了,封闭自我。在日复一日繁琐又没有意义感的工作当中,我也降低了对自己的价值感知。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好像什么都不会,好像做什么都没有意义。就这样工作了两年,我更换了三个科室,没什么选择的余地,让我去哪儿我就得去。
其实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打工,对于繁琐无聊的工作,我的接受度很高,可我却偏偏做了和思想相关的文字工作。先是每天要写很多违背自己内心的内部刊物的文章。我批判过二次元LGBTQ、网络文化、饭圈、娱乐圈题材犀利的电影等等各种原本我喜欢的东西,我也写过要管控网络言论,加强影视审核,抵制网络游戏等和我的期待完全背道而驰的口号。去年有段时间,投毒杀流浪动物的恶性事件在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而我所在的地区也发生了不少恶性投毒的事件,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当时我向领导提出,想写一篇关注毒杀流浪动物的文章,提倡保护流浪动物。但是却被领导驳回了。
我觉得自己非常的渺小,无力工作令我对自己感到愤怒、失望,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摇旗呐喊,再游行示威。当然我还有另外一份压力来自于身边人的不理解。毕竟在父母眼里,朝九晚五不加班,工作强度也不大,有食堂吃,工资也会按时到账,这样的职场还有什么怨言呢?就这样,我对自己的失望一点一滴的积攒,找不到发泄的出口,终于再一次令我万分痛苦。
情绪劳动严重过载的团建之后,我就崩溃了,一个人在车里哭了好久,于是我开始做心理咨询。通过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我逐渐理清了自己痛苦的来源。原来我一直在做着我自己并不认同的事情,我的行为和我的认知背道而驰,他们之间形成了强大的割裂感,互相拉扯让我崩溃。并不是这份工作有什么问题,也不是我做错了什么,只是我们之间不合适,就像不合脚的鞋子,走不长远。
虽说把工作和生活分离开来,这样的话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面对各种表格、报告、会议记录,我确实也可以做一个无情的工作机器。但是有些事情我却无法屏蔽对我自己的影响。于是我听从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开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下班去健身,学习新的乐器,写日记,找自己的兴趣。但是这些事情只是掩盖了工作给我带来的焦虑,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于是我开始向体制外求职,投简历、面试,和猎头联系,但是半年下来颗粒无收。想想也是,一个未婚未育的大龄女青年,一个日常工作只是打印、复印、泡茶、打扫卫生的女性。在如今经济下行的求职市场上简直就是一粒炮灰。就算我愿意,收入直接砍半,也没有企业愿意收留我。
求职半年一无所获,但是我的焦虑和痛苦却不像之前那样严重了,因为我发现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事。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进行自救,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采取行动,慢慢的调整状态,逐渐让自己变得自洽的过程。希望能够给有和我一样经历或一样感受的女性做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第一点,做一个NPC,开启新的人际模式。我知道新人刚入体制内,工作的时候一定或多或少会是低姿态的样子,他同事觉得自己不好,对于领导也是又敬又怕,功敬服从。但是如果这样做让你感到压抑,不妨试一试,把它们都看成NPC,领导、同事只不过是会说话、推动工作进行下去的 NPC 而已,只要过得去就行,不需要勉强自己去迎合别人的期待。
我也开始学着拒绝不想参加的聚餐,在领导说一些爹味发言的时候,我就冷脸假装听不见,面对同事总是热心的,不断的打听我的私人生活。我或者含糊其辞,或者直接就说我不想聊,慢慢的我发现其实压根没有人真的在意我。聚餐我去不去其实无所谓。那些看似要打听我的生活,踏过我边界的人,其实压根连我回答了什么都记不清。甚至有些人连我的名字和我的脸都没有对上号,我其实也只是他们生活中一个小小的 NPC 罢了。
第二点,学会对工作去魅,拒绝无效的努力。如果有和我一样铁了心,绝不会在体制内长久做下去,更不可能干到退休的人。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就要做好有舍有得的准备。比如我所有职责之外的工作我都会拒绝,不参加任何评优,也不参加青年干部的培养。不做那些额外的能博得领导的好感或者对晋升有帮助的工作,将工作中的情绪消耗降到最低。
慢慢我发现其实每个单位也都有像我一样的人,大家低调甚至透明,我想他们也许也是放下了对职场的幻想,再努力地构建自己丰富的私人生活吧。我们从小习惯了被要求努力上进,上学的时候要努力考好成绩,工作了之后自然也被父母期待能够有所作为。但是我们要学会对努力去魅,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有好结果,以及你现在的努力是不是能换取一个你真正想要的结果。我不再努力并不意味着我是一个失败的人,相反,我学会了及时止损,不要往相反的方向奔跑,反而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了。
第三点,不要轻易裸辞,利用好现在的时间和资源。在求职的半年里,我深刻地认识到转行是一场持久战,一方面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技能,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建立对社会行业的认知。因此,在体制内有两个最好的优点得以体现,充裕的时间和稳定的收入。因为加班少,工作也几乎不占用私人的时间,我开始利用休息时间自学我自己想要学习的技能,去考证,去学语言,又因为我有稳定的收入,因此能够投入资金帮助自己去学习技能,并且做好积攒,为之后抵御未知的风险准备一些经济基础。
我知道现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的裸辞博主,但是那些成功的重启人生的人,事前都经历了我们看不见的艰苦积累。所以还是先积累,厚积薄发,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不管是裸辞跳槽还是直接副业转主业,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第四点,我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改变认知,拥抱变化。在经历了刚上岸时的开心,上岸后的上岸之后的后悔,情绪的崩溃,我现在已经和自己和解了。刚开始我也很自我怀疑,是我太敏感了吗?是我太矫情了吗?为什么别人都觉得很好,只有我过得那么痛苦?但是我的心理咨询师告诉我,我所感受到的每一份痛苦都是真实的,我开始慢慢地接纳自己。没错,我就是一个敏感的人,我就是不喜欢所谓的为人处事,我就是不喜欢等级森严。
有句话说得很好,年轻的时候我们很难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先搞清楚自己不喜欢什么。与此同时,我学会接受人生无常,变化多端。在那几年特殊的时期,考公上岸,只是我选了一条最有力的路罢了。这份工作即使有那么多的不开心,但他仍然是我自己努力学习得来的成果。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福利保障自然也是我应得的。
我相信没有任何一段路是白走的,不要后悔,不要自我否定,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今天的蓝海也许就是明天的红海了。保持学习,永远相信自己,有能力上岸就有能力下岸。最重要的是不要被体制内小而美的生活蒙蔽了双眼,也不要对体制外自己没选择的道路有滤镜。不管是岸上还是岸下,都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罢了,都会有辛苦的时候,也会有快乐的时候。我们平时多看书、听播客,了解各行各业各类人群的声音,去建立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这样的话我相信不管你选择的是哪条路,你都不会怨恨自己。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