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游成都 ②(下)
(接上⬆️)从三星堆回到春熙路。
成都太古里,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有种恰如其分的融合感。
奇的是,在这繁华的市中心,竟然还有古刹融于其中,不知来这里拜佛的香客是什么心态,一面感受着现代社会的高光奢靡,一面又进入古朴寺庙参拜。
打卡“去茶山”,招牌:爆爆珠贵州铜仁抹茶鲜奶茶,果然火爆,下单提示40分钟取餐(实际等了一个小时)。

饮品定下之后决定去买甜品,找到“醒食”,买了格陵兰可颂和蛋挞,好吃!🥐起酥酥脆,抹茶奶油内陷儿还有点冰冰凉的口感,丝滑绵柔不甜腻,喜欢~!啊,最近真是迷上抹茶,推荐!

逛完一圈回来,我的爆爆珠奶茶依然没有出餐...
对于出餐前的等待时间,如果个人时间充裕,等待的过程会莫名提升奶茶的口感,又热又累,极度期待的冷饮就是神仙水啊;但如果个人时间不充裕,等待的过程就充满焦躁乏味,反而会加深抹茶的苦涩。
美食,除了“食物-食客”间见仁见智的口感,还有个人情绪所提供的附加分。
如果想尝试的话,建议提前下单或者约上朋友,边坐边等,毕竟店内、店外都充满了下午茶的chill,干等的话,这个出餐时间实在有点让人下头,对比口味...就,也没太大的必要吧。

出发文殊院。
依然是闹市中的寺庙,依然很舒适。

相比印象中庄重清寡的寺庙,这里更像是古人的公园,院内还有茶社,随意摆着些竹椅竹凳,交上一份茶位费,添上茶水,就能悠哉的闲散半日。
很多人都是自带小吃,一眼望去,每桌都摆着不同的茶点,天南海北的方言夹杂在一起,很是热闹。

寺庙本是佛家清净之地,但此刻众人的交谈却并无违和感,大家的声音也好像被周围的竹叶柔化、融合,可能这就是那种:巴适的感觉。
来这里坐上一坐,聊天,品茶,发呆,再多的苦闷也被慢慢抿掉了吧。

除了茶园,院内还有素斋餐厅,很难想象火锅如何与寺庙相连,也许是因着川渝人民的松弛,也因着火锅的包容。
临近闭园,院内游客不多,虽然有些殿不能进去参观,但也因此收获了很多清幽时刻。





踏入院内是一派清幽,踏出院外却瞬间回归繁华尘世。

来都来了,打卡一下对面的洞子口张老二的甜水面。麻酱味道不浓,口感比弄堂家更甜,面条硬度更硬,个人更喜欢昨天的口味,酱香味更浓一些,这家有种加了甜面酱的口感呢。不过千人千面,又或许是我已经先入为主了吧。

旅行中逛累了,常规操作就是解锁一辆单车,打开导航,慢悠悠逛骑,看看街头巷尾,是公交地铁不能替代的体验,走起~

打卡打卡,山面包!

面包店不仅有试吃,试吃的口味还很多,毫不吝啬的大小,店员还会非常热情地主动劝吃~
口感说不上惊艳,但很柔和,有一种家常面包的口感,应该就是这家店的特色吧,没有掺杂高科技,吃起来很舒服。
试吃的都是新品,最后还是带走了几款基础面包,hhh,果然还是熟悉的味道更能安抚人心啊。

面包店位于望平街,也是网红小吃街了,看着不错,很是热闹,推荐。
意外拐进一条小巷,留下一些很有生活气息的照片。


继续单车到九眼桥,不过天还亮,夜灯也没上,白天看,就是一座桥吧,少了些美感,推荐晚上来看。

时间尚可,搜素到附近有个望江楼公园,继续走起。

也是过了闭园时间,只能看看部分开放区。不过,刚到门口还真是犹豫了一下要不要进去...
只是站在门口就听到各种鸟叫,不仅是鸟叫,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感觉能发出声音的生物,都像是幼儿园放学一样出来嚎叫,那感觉,太刺激了,加上此时天气渐暗,竹林茂密,顿时让人共情到被打入冷宫的妃子,感受到容嬷嬷从窗户缝里飘过来的带着杀气的眼神,担心角落里细碎的步伐和闪现的黑影...
还好,出来遛弯儿的大爷大妈及时把我拉回现实。
不过,园内景色还是非常值得一观的,当然,白天来应该更好看。




后来才知道,望江楼公园既是一片竹园,也是唐代诗人薛涛旧居,前前后后接待过诸多名人,如此清幽雅致,只听得到自然之声的地方,难怪是诗人一生钟爱之地了。
一天的结束,以一碗撒子豆花收尾。就,挺一般的吧,比上8元的价位,真心不值当,当然,不排除是商家的品控问题,看来我是和这家店无缘了,甜咸豆花双双避雷。

回到酒店,准备明天行程:半日博物馆、半日都江堰。
傲娇大魔王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4.28-5.4(25)
- 4.21-4.27(25)
- 一拖再拖,其实是一种畏难情绪 (1人喜欢)
- 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吧 (1人喜欢)
- 4.14-4.20(25)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