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自我养育(一)
早上七点多,朦朦胧胧中醒来,接到母亲电话,相同的故事总是在重演。
如果毫无预兆,母亲要来看我,那么一定是她和父亲吵架了。
电话里听不出她的情绪变化,但我极其笃定,是吵架了,所以来投奔她唯一的女儿。
去汽车站接她,果不其然,眼睛肿着,脸上有伤,父亲再一次动手打了她。
我已经司空见惯了,虽然愤怒,但你知道,这就是你无法逃脱的命运。
一个贫穷的家庭。
一个无能为力,靠酗酒和子女寻找人生存在感的父亲。
一个愤怒,充满怨气,却仍旧怀抱着自己的男人能改变一切,继而自己的命运也能改变的女人。
当然,还有一个拼命学习,缺少安全感,总想逃离,常常有自毁倾向,并不断向外界寻求爱和认可的女儿。
多么典型的东亚家庭叙事。
一切都是如此地清晰,一切又都是如此地混乱,毫无逻辑。
为什么要动手打人?
为什么不能有话好好说?
为什么将所有的力气都放在了怨恨和自卑上?
为什么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不能在院子里种上一株花?
不仅仅是因为贫穷。
我想起来了去年过年,我羡慕的邻居,在我忙着应付家长里短,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琐事时,我的邻居,和自己的儿子在院子后面种上了一株花。
我多么羡慕那个瞬间,就只是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父亲和儿子合手种上了一株花。
母亲申辩着父亲打她的理由,我从小目睹的故事又一次在脑海里上演。 “父亲觉得母亲说话太直,母亲觉得父亲帮亲不帮妻,父亲觉得讨好和自卑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母亲觉得何必委屈自己换取别人的尊重……”
一个讨好型人格。 一个否定性人格。
父亲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坏人,也无法说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母亲也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好人,也无法说她就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我为母亲感到委屈,同时憎恨着母亲嘴里那个不成器的父亲,我为父亲感到可悲,同时心疼着那个无法靠自信获取人生尊严的父亲。
我变得越来越像母亲,也越来越像父亲。
我背负着他们俩的人生痕迹,好像眼前的路怎么走都不对。
我无法改变我的父亲,也无法改变我的母亲。 我知道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一定是因为贫穷吗? 不全是。
我无力改变什么,我只能用文字啰哩啰嗦地表达着这一切。 一定会有人劝我,你要好好挣钱,挣够了钱你就可以逃离这一切,或者改变你的父母。
曾几何时,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我挣不来钱。
s局,好想s,好想逃避这一切。
可我的母亲,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了我身上。 我不能像她一样,怨恨命运。 我能做什么呢?替她找个工作? 可我始终不是她,也无法拯救她。
今天我倾听了一切,陪她一起咒骂了父亲。然后看她在沙发上昏沉地睡去。
我想,在她躺在沙发上睡觉的时候,在她沉溺在这些情绪中无法走出来的时候,我选择去健身房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不是那个小女孩了,那个在她和父亲吵完架,怄气睡觉的时候,那个小女孩的人生一点点地被蒙上一层又一层的阴影。
那个小女孩不相信:人生应该是幸福的,她的人生应该是幸福的。
我没法回到过去替那个小女孩擦去眼泪。
但我可以告诉她,即使今天是一个不愉快的日子,即使父母吵了架,母亲的眼泪再一次淹没你的人生。 你依然可以在一个凉爽的夏日,一个不用上班的周六,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