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绍兴——在烟雨中品江南

为了将一本书一口气读完,便熬了个通宵,直至清晨5点半左右的天光洒进飘窗,习惯性的推开窗户将手掌伸出去感受当日的天气情况,微凉,下着小雨。
是酷夏里难得的雨天,重新拉上窗帘,回去睡觉。在十点醒来,定了两张杭州到绍兴的高铁票。

是带着一大杯西瓜出发的,独自穿梭在地铁和高铁车厢,从杭州东站到达绍兴北站只需要十几分钟,坐在车站吃着西瓜,等着公交,在公交车车上搜索着当地特色小吃。
原本想要去鲁迅故里,却因为晕车难受在宋梅桥提前下了车。
其实在公交车上就看到了绍兴随处可见的小桥、绿茵与流水,还有小河边上的墨色瓦屋、小小的阶梯,想象着有人在阶梯上弯下身在水里洗着蔬果或衣物。

而在下车后短暂的休息下后,便随着刚开始落下的小雨一起漫游在这温婉又静谧的里弄小巷之间。
当我看见一位大叔正举着水壶,温柔地给他的妻子冲洗头发时,假装平常的路过却又不断的回头,觉得很美好。
遇见两只狸花猫在一家汉服店的门口嬉戏打闹,我猜胖的那只是猫妈妈。
这里的小店都很有特色,随处可见的黄酒咖啡、黄酒冰棍、黄酒酸奶、黄酒奶茶、躲婆饼、臭豆腐、漆扇、簪花、拍摄写真的店铺。

如果是在别的地方,我大概会觉得商业化太严重了,但是这里的很多店铺,大部分都是当地居民开一扇窗、两扇门、几个房间便开始作营生的。看到细致的摆弄着摊上的小物件、炸着食物的爷爷奶奶,让我觉得十分亲切,好像是要去邻居爷爷或阿婆的杂货铺里买一包母亲交代要买面条那种感觉。

总之看到这幅场景,听着并不刺耳的叫卖声,脑袋里闪现一些类似景区开发的意义的词条:带动当地居民的“就业”,能够守在老宅里,和家人孩子住一起, 经营着一个不缺顾客的小店,应该是无数人所渴求的生活吧。

我走在青石板上,穿过一条条的小巷,慢悠悠的走着,一路买了印着漫画版鲁迅小象的亚克力卡牌,还吃了奶油小攀、艾草粑粑、黄酒布丁。
走进一家颇具特色的酒馆里,我在尝里一口温润的绍兴黄酒后,买了2瓶黄酒和1瓶果酒,只因为瓶子很好看。老板娘说你喜欢好看的瓶子,酒喝完可以留着插花。

加了老板娘微信给她发送家里的地址后,我继续往前走了,回头看到“鉴湖酒坊”四字牌匾挂在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门上方,天上的雨下得愈发的大,喝过酒的身体变得暖暖的。
我撑着伞,在离酒坊几米的地方坐下,忘着雨滴落在水面后画着的那些圆圈,感觉世界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

旁边一位老大爷,在大树下,给同自己一样苍老的黄色的狗修剪毛发,是我选择这个位置的理由。不曾想这个位置带给我这样的惊喜。

在这江南的烟雨中——小桥流水人家,古树、青石板、湿苔藓、白墙黛瓦的建筑客栈、商铺、酒馆、茶楼,三三两两的乌篷船、来往的行人,夏日的蟋蟀声,还有开得正好的凌霄花,风铃悠悠,酒香从鼻尖缓缓冒出,一位大爷温柔的为狗狗修剪毛发……这一切都充满诗情画意,这是我看到的一部分的绍兴。

另一部分是历史里的书圣故里:题扇桥、墨池、躲婆弄、 “书圣”王羲之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居,戒珠讲寺、蕺山书院、王羲之陈列馆、探花台门、钱业会馆等历史古迹,成为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的打卡地。
古时此地也吸引了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韵味无穷的诗篇, 宋代柴望就曾留下这首《戒珠寺右军宅 》:“苍树寒烟两渺茫,后来谁此吊兴亡。晋朝风物今流水,萧寺钟声几夕阳。话燕梁空春雨急,爱鹅人去暮山长。学书弟子知何在,风过池塘墨尚香。”
其中“爱鹅人”便是指王羲之。
……
雨停后,我已没有精力再去下一个景点了,走到对面的公交站台,乘车返回车站,回到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