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别让孩子伤在小学》精度稿
这本书是由饶雪莉老师编著的。饶老师有十几年的讲台经验,结合自己与家长,孩子沟通时的真实事件,讲述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度过懵懂期,减少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伤害。
刚刚看完《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沟通篇,这本书是由饶雪莉老师编著的。饶老师有十几年的讲台经验,结合自己与家长,孩子沟通时的真实事件,讲述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度过懵懂期,减少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伤害。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用四个模块讲述沟通的重要性。第一部分良性沟通有技巧。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社会磨练,成年人都知道沟通的重要性。然而面对自己的孩子,家长又特别容易陷入迷茫。为什么呢?大概是社会引导,周围环境的内卷,让家长不自觉的陷入焦虑。导致孩子有一点问题,都会让家长炸毛,不能冷静客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本书更多的就是在引导家长,心平气和,不要焦躁。
面对孩子在学校出现的问题,比如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客观的分析,孩子是胆小,还是没听懂,或者是对老师问题的不屑等等。不能一味的对孩子强调上课要举手回答问题,才是好孩子。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他不知道上课要回答问题吗,显然不是,既然他知道,那就要先教会他勇敢,再让他回答问题。可以和老师探讨,孩子不会的问题举左手,老师不叫起来回答问题,但同样会表扬孩子,因为他勇敢。直到他确定自己会答,举右手,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自信;对于没听懂的孩子,家长更不能着急,像老师请教方法,先让孩子听懂;对于那些对问题不屑的孩子,那就让他通过这个问题讲述自己的理解和他知道的故事,让他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会更好。这就是良性沟通,不断地引导孩子,不断地平静家长的心。
第二部分,厘清责任,保持分寸。这部分主要讲老师和家长之间微妙的关系,谁和谁也不要太过热情,保持距离才能更美。比如:家长群中事无巨细沟通的家长,不仅仅让老师头疼,其他家长也很烦。这类家长的信息会将老师发的信息淹没,是老师头疼的存在。
第三部分,良好的品质培养从沟通开始。这部分主要讲家长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不要因为自己的面子让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孩子喜欢出黑板报,不要硬逼迫孩子当班长。让孩子当班长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是孩子班里其他同学家长的领导,自己面子过不去。为了自己,完全忽略孩子的行为不可取。
第四部分,家校沟通,避免伤害。这部分是要求家长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两面派”在家一套在学校一套,还有面对校园霸凌,该怎么办。面对校园霸凌,防患胜于补救。什么意思,我们一般认为的校园霸凌,是身体伤害,事实上言语伤害,环境伤害也是霸凌的一种。做家长的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孩子,特别是胆小的,对自己没有自信的,内向的孩子,这类孩子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呵护。
沟通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特别重要的,特别是当自己是一个家长时,沟通的力量更加显著。因为家长的言语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你的话语积极向上,孩子就开朗自信。你的话语充满讽刺,对自己孩子恶语相向,那孩子会越来越自卑。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阳光开朗自信,然而总是在不经意间伤害着孩子,与其事后补救,不如现在开始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与孩子平等关系的家长,能和孩子做朋友,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