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隐遗密》九真要第廿五章:常物承天亖之養生適一(2)
https://mp.weixin.qq.com/s/PMH7zw-H1laTg3XTpeJhQg
《玄隐遗密》九真要第廿五章:常物承天亖之養生適一(2)
病不病者,病其器,而未發也。不病病者,其心疑多而其神不任也,陽之散而不凝也,故其未病而先來也。
释译:
看似无病实则有病,那是因为疾病已经影响到器官,只是还没有表现出来。 看似有病实则无病,那是因为患者心中疑虑过多,精神不集中,阳气散而不凝聚,也可能导致未病先衰的现象。
養其主者,心。生其主者,神。不欲以靜,清心而神凝。故見信者,養而易悳。不見信者,養而不申。非不功也,其心神之惑也。
病其治,見信者,藥石易力,針砭易服。不見信者,藥石不力,針砭不服。孰此?人為正,氣為奇,而藥石針砭之乃服。非刃霍霍也,非伐之式也。乃以物維,培其器攝之,能運者也。運而龢,邪氣能出者也。是以心疑而不備,神惑而不應矣。故用以伐,毒之攻,攻而有克者,若刃也。用刃者,必有所傷矣。
《医人》(唐代:苏拯)中有言“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黄帝内经》中更有“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医者,仁术也”,“信者,医之本也”,强调了医生应该具备仁爱之心,而患者也应该信任医生的专业技能。
《千金要方》(孙思邈)“医者,仁术也,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强调了医生的品质和能力对获得患者信任的重要性。《医宗金鉴》“医者必诚,病者必信” ,说明了医生的诚信与患者的信任是相辅相成的。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说:“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告诫后人:“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