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系列(二)· 这份工作的总结
谈判下来,我让渡了两个月,签了终止协议,拿到离职证明,这份工作算是画上了句号,可以坐下来记录和总结一下。也应该总结一下, 这样能让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手上有四年来的工作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大概的工作内容,我翻看了一遍。现在用后视镜看,就是一入坑便是进入到下降通道,SAAS 业务在快速衰退,而我接手的正是这个业务。为什么快速下降还招我,因为整个 SAAS 组的人均已离职,为了维持现有客户,不得不招一个。
所以注定我进来就面临业务缩水,转型的问题,但当时的我,对此没有认知。一进来的试用期还没结束,除了改进一个重大的问题,另外两个一个是给 SAAS增加新特性一个是给 SAAS 做本地化。
这两个方向都注定了失败,SAAS 增加新特性是为留住客户,但客户本地化趋势不可避免,因为行业政策已经规定了,必需要本地化。本地化,则完全是另一种打法,我职业初期在医疗行业,医疗软件都是本地化部署的,总部需要开发一套较容易组装的软件,根据客户需求派一组人去到现场进行组装上线和定制化开发。
两个方向都需要极其了解这套系统的技术人员和产品人员,但最熟悉的人员已经全部离职。剩下的都是新瓜蛋子,为了做本地化,更是扩招了四个三年内的新手。我牵头两个项目,SAAS 新特性和做本地化,一个老员工辅助。
此时试用期还没结束,我没法拒绝,全部硬着头皮接了下来。没有产品,需求和设计自己一手抓,转正评审上,便是拿着 PPT 来过会。待到转正后,领导对进度不满意,我也适时的表达了同时担负两个项目,负荷太大,便将本地化项目分给了老员工负责。
调研本地化其他厂商时,已经发现了做本地化难以盈利,其他厂商做的非常成熟,功能也该有的都有,但一看售价不到 50 万一整套,连开发团队也养活不了。SAAS 新特性也是堆功能,别人有的都要堆上去。客户根据政策,都在做或者采购本地化系统,大的趋势便是这样。我所处的境地,是快速下降的业务,和混乱转型的业务中。
SAAS 新功能同时又要合并到本地化项目中,所以,我也等于干了本地化。为了加快项目进度,领导直接提出了 996,我的笔记本上,2021 年 2 月 19 号写着:市场驱动下,时机很重要,赶时间节点,996 启动。
这一干,就四个多月,我清晰的记得,到了 2021 年 6 月 24 号晚上下班时,我走在路上,胸部两侧肋骨处非常的疼,我以为回去睡个觉就会好过来,但到了凌晨 5 点仍然还是疼,赶紧挂了号,熬到天亮去了港大医院就诊。
25 号的当天就收入住院,气胸发作了。加班加太狠,伤了身体。还好有女朋友陪着,手术几天后出院,我让医生尽可能的开长一点的病假,因为我不想回去 996 了。就这样,我休了一个月病假。
休完病假,回去公司,此时公司由我入职时 50 多人,减员到不足 30 人了,也由深大站的一个高层整个大平层迁移到高新园一间小的办公室。此时,我的领导离职了,应该是本地化失败导致的,也跟领导看不到公司未来有关系,公司此时搭上了另一条线,但我的领导不看好。
另一条线是数据服务,提供数据产品,客户还是那些客户,但行业新政策下,不能再直接跟客户对接这些数据产品了,需要走这个政策下成立的某国企通道,该国企来认定资格和收取通道费。
这就需要有人进驻到国企,开发通道,将公司的产品上架,和协助客户对接这条合规通道。原本的人选不是我,但该国企面试过后,认为驻场人太年轻,经验不够,pass 了。此时老板找到我,说我已经是公司里技术线中经验最丰富的了,只有你能去担这个任务,我答应了下来,也顺利过了该国企的资格面。
这一去合作的国企驻场,差不多是两年的时间了。期间的上班状态,实话实话,无疑是我上过班以来,最好的。第一年管了一年的中午饭,因为是合作,项目由我自主负责,不需要向国企的人汇报,节奏比较慢,讲究安全稳妥第一,步步留痕,所以发布流程长,一个需求从提出到上线,快也需要一个月,慢则两三个月半年。到点下班,除了上线那天,基本到点人都走了,这样的节奏我实在太喜欢了。
说实话,这样的工作我能干到退休,但实际是不可能的。通道建设完成,产品也搬运上架后,剩下的维护和查问题工作,就很少了。能继续留着的理由不多了,果不然,后面就开始逐渐让我回公司,最后就是结束了驻场。
这两年的优点是节奏慢,工作较轻松,压力较小。缺点当然是不可持续,以及自己当时没有利用好这段时间。就当是这么些年工作以来,捡到的一次额外的奖赏。如果没有这次外派,我极有可能留不了多长时间,不用一年,也一样会离职。
回来后的任务主线是降本增效,降服务器成本,当时我还想着,一个月减了那么多成本,会不会将这些减了部分,拿个 20% 给所剩无几的研发加点工资。结果是我多想了,服务器降无可降之后,是全员降薪。此时人员也进一步减少到不足 10 个人。
再到后来,就是在《系列一》中记录了的,比较恶心的操作了,闹的这么不愉快,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业务一路下降,走的是一条下降中的通道。整体来说,还行,其中有两年是轻松愉快的。
用后视镜看,会看出很多问题,也看出自己很多的成长。学会用整体眼光看,用发展眼光看。当前还有一些事情尚未完全了结,本文于 2024 年 7 月 30 号记录,等和公司的事情完全了结后,再公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