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泳的一些小事
19岁的潘展乐在巴黎夺金,25岁的我在中国的各个游泳群散播他夺冠的欣喜。
不能说他和我师出同门,但同为老乡的我们,却可以说是在相似的训练和竞技环境成长起来的——一样是在过小的年纪被选拔到队里训练,一样面临过难以兼顾学业和游泳的难题,一样在瓶颈期遇到了发育太迟的问题。
想起那时,因为出色的水感和身材比例,我也被误认过是“天才少女”,总被调侃要去继承罗雪娟的衣钵。因为天赋确实是不错,教练常常来找我妈做心理工作,希望我可以放弃学业专心训练,“至少她也别再去上书法、钢琴、英语这些没用的兴趣班了,一周总共也就9次训练,她上外教课翘掉1次,练书法、弹钢琴迟到2次,是天才也练不好。”
我妈也问我:“你想专心搞游泳吗?”我几乎是马上跳起来大喊大叫:“我不想游泳!真的太苦了!”
人和人的分野,应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因为当时是真的讨厌游泳,所有的比赛只能感觉到自己被推着走——对获胜毫无野心,一遇到800米的比赛就坐在检录区边喝红牛边发抖,脑中也从来没飘过任何技术动作,唯一的努力就是祈求上天让我快点结束比赛。
现在想想,小时候的我真的好废柴,学习一般、一无所长,上天好心向我抛来一根游泳的金稻草,我却把它兜在手里,游戏一般地玩弄。可能那时候我真的太迷茫了,我望着远远的天,看着深深的泳池,我只觉得渺小和孤单。
当然,难过的事情也不少。比如发育太迟,到了10岁以后怎么努力都提不上成绩,游1500米被同队的男生套2圈,而在那个懵懂的年纪,正是随便一个男生都可以大肆取笑我的时候。再比如在四年一次的省运会,临赛前被换掉最擅长的仰泳项目,被迫参赛从没练过的50蝶和100蝶,那时才11岁的我每天训练完之后还要单独加练半个多小时,经常在泳池里一边咬着牙哭一边练到抽筋。
那时我把我的所有孤单和失意,全部归因于游泳——如果我课后不用去训练,是不是就可以和学校里的小朋友相处得好一点?如果我不用暑假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去训练,是不是我就可以学习更好一点?可能从4岁开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过上再也不用游泳的生活。
15岁离开泳池之后,我有整整4年没有下过水——那时候我一闻到漂白粉的味道就恶心,泳池弥漫的水雾只会把我拉回生不如死的训练回忆里。高考侥幸考上一所不错的综合类大学,大一的时候,校队教练鼓励我重新开始,我脱口而出:“我真的不想再游泳了,我已经把这辈子的泳都游完了!”
当然,之后的故事是,我在校队遇到了自己暗恋的男生,为了让他刮目相看我又重新开始努力训练。虽然他学习和书法非常好,所幸他游泳确实是不怎么样,以至于他之后成为了我的初恋。有一次他总结自己的过往情史,突然感慨了一句:“我只喜欢比我强的”。那时候我暗暗庆幸,幸好我还有一项能够完全压他一头。
后来我们还是分手了,谁也想不清原因是什么,但我们还是队友。最后一次全国赛,我在100仰预赛大幅度领先第一的情况下,决赛发挥失常落到了第二。教练安慰我说“这是常有的事情”,但我仍难掩失意,他走到我身边轻描淡写地来了句:“200仰好好发挥就行了”。我心里嘀咕:“那我肯定要游得比你快”。最后,同样的项目我的成绩比他快了1秒多,当然,我也拿到了冠军。
赛后接受采访的时候,我对记者说:“我今年就要本科毕业了,这是我最好的毕业礼物。”边说我还边傻乐着,一幅少不更事、漫不经心的模样。可从采访区再回头望了一眼刚刚比完赛的泳池,我人生第一次对游泳池产生了如此浓烈的情绪——这承载了我几乎所有人生的一方天地,居然只有50米那么长、10个泳道这么宽。然而,我却在这里结识了值得交往一生的队友,遇到了可以化解我各种情绪的教练,还经历了美好、单纯的情窦初开。游泳是上天送给我最好的礼物,可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却已经太晚太晚了。
当我看到潘展乐夺冠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这位站在最高领奖台的19岁的少年,已经尝完了一般人一辈子的喜与痛,之后他将开启的,是一段我不可能再去想象和捉摸的人生。说实话,我真的很羡慕他,不仅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还因为他能真正被游泳深厚、自由和磅礴的乐趣所吸引。这才是真正的天才,这是上天的召唤,和才能无关。
多说一句,潘展乐的英语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