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到汉武帝1
看完《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我对嬴政的观感完全变了,之前嬴政在我心中就是暴虐的代名词,提到暴君,就能想到他。焚书坑儒,大兴土木,秦法严苛,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秦王朝短短十几年就被推翻了。但是看完这个纪录片会发现嬴政真的很用心在管理国家,他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事出有因。 第一集《帝国肇始》秦国虽然能够灭掉六国,但是现实的统治没有想象中太平。反秦的思潮涌动,大小事件层出不穷。国家该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王绾建议实行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将自己的子弟及有功之臣分封到全国各地,来协助天子管理整个天下。李斯则以春秋战国以来诸侯相互攻击如仇敌,天子不能禁止的历史为教训,建议在全国推广秦国本土一直行之有效的郡县制。嬴政采取了李斯的建议,这标志着中国从王国的分封制进入到帝国时代。 嬴政之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因为秦国之前成功的历史经验。追溯历史,商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将秦国变成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耕与战是这台机器重要的组成部分。商鞅迁都咸阳,这个新的都城向天下宣告秦国将进行最彻底的变法。商鞅变法以民田宅制规定农民有权利把土地长期地占有在自己名下,上百万的民众归附秦国,这让秦国的实力陡然大增。面对秦国新增的庞大人口,商鞅统治秦国百姓的理念方针是标准化,制度化,一切要高度的统一。因此,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县令均由秦王派任,直属朝廷。县制的推行,是为了把全国的政权,军权集中到中央,以便于巩固统治,发展小农经济。郡县制的设立,是中国先秦时代最为彻底的体制改革。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雏形。初创的秦帝国以郡县制重新划分了天下,整个国家设置了三十六郡。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与郡县制相配套,李斯帮助嬴政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为丞相(百官之首),太尉(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监察所有官员)。 在法家的理念中,人心的统一在于法令的执行与遵守。秦法极为重视细节,对整个国家进行事无巨细的管理,对百姓的行为举止日常生活都有严格规定。既有益于国家的运转,也保证着百姓的生活。为了让老百姓尽快了解秦法,李斯建议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统一体。伴随着文字的规范统一,嬴政随之开始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和车轨尺寸,将秦国的标准以法令的形式推广到所有新的疆域。人心统一的基石就是文化认同的统一。嬴政将六国礼仪全部接受,还建立了一套博士制度。博士并不只是负责研究学术,他们有职责参与廷议,讨论国家的重大决策。秦帝国建立第一年,嬴政通过一系列暴风骤雨的改革政令,将整个天下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集《雄心末路》,为了巩固统一,赢得天下民心,嬴政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五次巡游天下,一是为了了解新统一国家的运转情况,二是对东方六国蠢蠢欲动的人产生威慑力。为了天下百姓认同秦帝国的统治,嬴政带领文武百官封禅泰山,宣告自己受命于天。嬴政为了赢得民心,改革了秦国施行两百多年的土地制度。当天下归为一统之后,秦帝国固有的军功授田制已无法适用新的时代。嬴政令黔首自实其田,让百姓自报所占土地数量,国家由此收取赋税。但是土地制度的改革让未建立起新秩序的秦帝国遭受打击,粮食价格飞涨。李斯建议为了维护帝国的统治,必须统一言论与思想,于是嬴政下令焚书坑儒,这个行为也是东方六国博士一系列作死的行为导致的,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子思想挑战了嬴政统一的理念,如六国博士不愿陪同封禅;当面讥讽嬴政遇雨的尴尬;淳于越重新进行分封制。 嬴政决定用对外战争的方式宣告秦帝国的神圣不可侵犯,以此向天下万民彰显国家的权威。他令蒙恬北击匈奴,将河套地区纳入帝国的疆域。为了巩固新的领土,又下令在燕赵秦三国边墙的基础上大规模修建增筑成万里长城。为了配合长城的防御,嬴政还修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秦直道,它为秦帝国迅速投放部队,及时输送粮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嬴政挥师南征百越,最终征服岭南,设置了桂林 象郡 南海三郡,岭南地区至此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嬴政还用形象化的工程证明帝国的伟大和不朽,他下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规模浩大的工程和战争让社会超负荷地运转。虽然嬴政急于求成,好大喜功,但不能否认,嬴政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更是充满勇气和冒险精神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