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到汉武帝2
第三集《汉定天下》推翻秦王朝后,项羽的目标是恢复秦统一之前的天下格局。为此,他放任军队杀戮抢夺,放火焚烧大秦宫室,将都城咸阳化为焦土。统一的国家重新被划分为18个诸侯国,项羽则成为位居18位诸侯之上的西楚霸王。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胜利者刘邦则自诩为秦帝国的继承者,他效法嬴政使用皇帝称号,创立了新生的大汉王朝,建都长安。面对自己难以抗衡的功臣势力,现实逼迫着刘邦做出让步,采用郡国并行的制度,在原本应该统一的汉帝国领土上,册封了七大诸侯国。在诸侯国的领地内,汉帝国有名无实。匈奴势力也是初生的汉王朝的心腹大患。刘邦寄希望于一战解决匈奴,震慑异性诸侯,于是发动征讨匈奴的军事行动,却中了冒顿的诱敌之计,被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最后和匈奴单于和亲,以换得两国之间的和平。为了解决内忧外患的困境,刘邦采用陆贾的建议,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奖励农耕生产,减轻赋税徭役,提倡节俭,安顿流民,成为了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就一直执行的基本国策。但是社会的宽松不代表法律的空白,官员需要借助律令的力量,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虽然经济上无为而治,但在律法上需要依法治国。萧何在秦律六篇的基础上,形成了两汉时期的基本法——九章律,使得汉帝国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得以休养生息。为了集权帝国的建立,刘邦在吕后和萧何的全力支持下,对异性诸侯王展开了清洗。公元前195年,刘邦斩杀白马,与群臣歃血为盟,共同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至此,除了地处偏远的长沙国以外,汉帝国的江山全部由刘姓皇族所统治。但是刘邦建立统一帝国的理想触手可及却又遥遥无期。
第四集《峥嵘初现》诸吕之乱平息,国家急需皇帝来主持,而年龄为长且待人宽厚的代王刘恒无疑是接掌帝位的最佳人选。到了文帝即位时,各路诸侯国拥有了与中央对抗的经济实力,纷纷各自为政。如吴王刘濞在东方煮海水造盐,在西边开采铜山铸钱。吴国控制了东南经济,从而百业兴旺,富甲一方。吴王厉马秣兵,一股与中央对抗的力量逐渐形成。诸侯国的骄纵已然对中央构成了威胁。针对这种情况,贾谊提出了削藩的政策,将大国拆分成小国,分散他们的势力,但迫于众臣和诸侯的压力,汉文帝不得不暂且放弃了贾谊的主张 。受贾谊民本思想的影响,汉文帝将改善民生经济放在了首要的位置,颁布废除田税的法令,免征全国百姓的田税,延续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为了帝国基业的稳固,汉文帝刘恒废除了沿袭自秦代的酷刑肉刑,取而代之的是剃足和杖责,这是中国刑罚史上的伟大进步。在他的努力之下,汉帝国成了无为而治,轻徭薄赋的人间乐土。 汉景帝刘启即位时,汉帝国在繁荣景象的背后却危机四伏。为了满足日后的军事需要,汉景帝进一步扩大了官营养马的规模。为了帮助刘启加强中央集权,晁错上书《削藩策》,主张削减诸侯封地,收回旁郡。吴王刘濞联合楚 赵 济南等六个诸侯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公然反叛朝廷,七国之乱就此爆发。梁王刘武承担起抵挡叛军的重任,周亚夫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吴楚联军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被彻底平息。以平叛七国之乱为契机,刘启借此废除了六个发动叛乱的诸侯国,中央政权的辖地扩大了一倍,困扰西汉政权几十年的内忧被基本解决。汉景帝刘启粉碎了诸侯的野心,完成了安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