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麦家
准备去看陈思诚的电影《解密》,在这之前,把20年前买的小说找出来再看一遍。
看完,嗯,这真是挺特别的一个故事啊,然而感觉以后拿出来再看的的机会不会太多了。两年前看《人生海海》,也不喜欢。回头想想,《人生海海》里的上校,和《解密》里面的容金珍,都是挺传奇的呀,好故事是会挺吸引人的,让我觉得不喜欢,不舒服的,是什么呢?
大约是讲故事的方式吧。
解密,是想讲的破译密码这样小众的,低调的,不太为人所知的工作呢,还是想讲容金珍作为一个密码破译工作者的人生故事呢?这两样当然可以融合在一个故事里,但是,侧重点应该不同,讲故事的方式也应该相对地有所取舍。
《解密》这个小说,主人公应该是容金珍,开篇就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讲容家,容家人,也就是容金珍的来龙,而去脉是容金珍进了701之后的密码破译生涯。作者花时间花精力讲容家和容家人,是想要点明容金珍的出身,以及他可能传自祖母的天分,但是写得太多,落笔太细,讲得太传闻逸事;到后来容金珍进了701之后,因为工作特殊,又需要保密,所以细节透露的不多,都是从容金珍的发掘者和上级、同事、家人的采访中收集的信息,对701,以及郑局,容先生,警卫、同事的种种又描写得非常细致,栩栩如生,而这两下比较厚重的夹击,容金珍作为主角相对地就被压缩得有些单薄和平板,虽然故事最后从不同的渠道补完全了,给我感觉,容金珍的形象是有的,有点刻板,不够丰满。他的言行举止都被他的家族历史传奇,他的特殊的工作环境,他的领导和同事们遮掩得太多,人物没有自己把自己呈现出来,大多靠作者的形容,还有书里其他人的嘴来描画,平白觉得有点失真。作者大约见到的,查到的,亲身经历的这个故事的背景比较详细而真切,舍不下许多细节,堆砌得把主人公给埋没了不少。用语文老师的话,大约是主题不够鲜明,人物不够突出。
外一篇里的“容金珍笔记本”,作者说是可看可不看的部分,看完觉得,其实这是很能让容金珍这个人物自主呈现的“物料”啊,如果能糅合穿插在他的破译工作生活的描述里面,对人物的塑形会是很大的补充。丢失工作笔记本让容金珍精神崩溃,这也许是个人、环境、时代、事件发生的必然,而他的这个笔记,他对工作,对人生,对生活细节和脑子里面的胡思乱想、只言片语、异想天开的记录,都是这个必然的推进和加持。
说人物不够突出也是不对的。后来写容金珍的同事严实研究容的工作笔记,联想到容金珍丢失笔记事件的大胆揣测,天马行空又有点误打误撞地把黑密给破译了的过程,就挺波澜起伏,挺有张力的一段书写,严实这个人物也活泼生动地立起来了。整个小说的故事如果是这样的节奏来写,大约读起来会很不一样。
小说最后李敬泽的跋和封三上阿来的话,都讲到作者麦家的“偏执”、“执着”。大约也就是为什么这小说读起来有点硬邦邦的原因。让人读者舒服的故事,文字会带着读者进入到故事的世界里面去,跟着文字畅游、想象、联想;好的文字,适度的点到为止会让读者有画面,又有想象,气息相合,浑然一体,而不必让作者一直紧拽着去看故事。
接下来,端看陈思诚导演如何解构重述这个故事了。放出来刘昊然的妆造形象,倒是挺惊人地有那个年代的味道的。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