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就是赢两次
半夜思索一个套娃问题——因为记忆力不太好,而记不清是最近才开始记不清事情,还是一直如此。为了不陷入死循环而大脑宕机,便去询问了朋友,得到了很残酷的回复。

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看完一本书/一部电影准备去标记时,发现自己几年前就看过了。并且当时洋洋洒洒写了很长的书影评,而我如今再回顾却毫无印象,以一个全新而洁白无瑕的脑袋重新体验了一遍,形成了完全新鲜的感受。朋友对此的安慰,我一直很受用——「这种作品,往往第二遍没有第一遍爽因为他是故事驱动的。但你忘了,所以你爽了两遍,赚了。」健忘就是赢两次。
记忆的消退是有节奏的,最先模糊的是细节,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对话和行为,费劲思索不得其解;接着是事件的整体轮廓,连同着对这件事的及时感受和情绪;最终是遗忘了自己遗忘了这件事,当朋友提及时,总像是在听别人的故事。很多事情像是指尖的漏沙,即便经历的当下默默发誓,我要一辈子记住,然而费力握住也是徒劳。索性更享受当下,借势这样比较健忘的特性,倒是无法记仇也不会沉溺某种情绪,恨世界只恨一秒。
既然决定与遗忘和谐共处,互惠多赢,便换了一个思路,好奇遗忘的本质是什么。找到了一些观点:
- 遗忘是记忆衰退:记忆是存在大脑里的痕迹,随着时间推移,如同海拍沙滩,渐渐平复一切深深浅浅的痕迹。——只是有的人的海浪平和一点,而我的海浪格外汹涌。
- 遗忘是干扰的结果:遗忘并不代表记忆消失,而是因为别的信息对目标记忆产生了干扰,导致难以提取。——碎片信息侵入大脑。
- 遗忘是大脑的自我清理:最近有一种研究表明,遗忘可能是大脑的一种主动机制,通过清楚无用的信息,为新信息腾出空间,从而提高认知效率。——究竟谁才是身体的主人,大脑怎么可以越俎代庖替我决定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
- 遗忘是丢失路径:记忆没有真正地消失,只是无法被提取出来。就跟存储在电脑硬盘里的文件一样,即便文件本身依旧在那里,但是我们失去了路径信息便永久无法访问。——更喜欢这种说法,我的一切经历并非是徒劳,它依旧在潜意识的某个角落塑造着我,默默影响着我的选择。也许某次电磁暴的影响,或者一场梦醒,还是简单的一个喷嚏,我的过去和未来会同时涌向我。
最后替小鱼辟个谣,以前喜欢用传闻只有7秒记忆的鱼来比喻自己,然而最近才发现这居然是一个以讹传讹的巨大谣言。大量的科学和研究表明,鱼的记忆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它可以躲避捕食者的攻击,并且在数年后避开类似的危险。甚至,斑马鱼的记忆可以遗传给后代。大家一起向小鱼说对不起。
Re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04.20 午后的梦 (8人喜欢)
- 2025.04.06 外婆、妈妈和我 (17人喜欢)
- 2025.01.17 梦与记忆 (5人喜欢)
- 旅行青蛙——悉尼街头素描 (13人喜欢)
- 旅行青蛙——写于凌晨的飞机上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