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机翻】存在的暴力。伊曼纽尔·列维纳斯哲学中的大屠杀
【纯机翻】伊曼纽尔·列维纳斯,后大屠杀哲学家 | Tikkun
【纯机翻】《海德格尔的悲剧》作者:Michael Wyschogrod,2010年4月 | First Things
【机翻】推理杀死侦探<试读版> | *the long fish801*
—————
Problemos ISSN 1392-1126 eISSN 2424-6158
2022 Priedas, pp. 85–94 DOI: https://doi.org/10.15388/Problemos.Priedas.22.7
迪迪埃Pollefeyt 神学与宗教研究学院 KU鲁汶 哲学研究所 维尔纽斯大学
摘要。这篇文章展示了犹太哲学家伊曼纽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如何以自传的方式面对国家社会主义(1933-1945),以及他的个人经历和犹太人在希特勒主义下的经历如何在他对“存在”的哲学理解中被翻译为“il y a”(英语:there is)。大屠杀为理解列维纳斯的本体论范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消极切入点,这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在过去,不再有一个主题站在现实的客观性面前。反之,主观范畴恰恰是这样一种情形,即主词本身不再有“权利”存在,但仍不停止存在。这种存在的暴力正是希特勒主义在制造大屠杀并使犹太人屈服时想要做的。这就可以理解列维纳斯的整个哲学是如何通过对大屠杀的道德回答来克服邪恶的努力。
关键词: 列维纳斯,伦理学,犹太教,大屠杀,上帝
导论
一般说来,在列维纳斯的哲学里,上帝的(伦理的)概念,是直接从“他者的面貌”这个观念中推导出来的。“上帝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在那里,他人以他或她所有的脆弱向我发出道德呼吁,要求我尊重他或她不可简化的另类。尽管如此,在列维纳斯的哲学中,这种上帝的概念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在他的思想动态中逐渐形成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想要寻找引发列维纳斯思想运动的存在主义前提(法语:les expimriences prachimhiques)。毕竟,哲学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而是在与生活的对话中产生的。当我们寻找列维纳斯思想中生动的、前哲学的预设时,我们自然会想到他个人以及作为犹太人的一员所经历的创伤经历:20世纪中叶的大屠杀以及这个词所唤起的难以言表的恐怖(Plant 2019: 3)。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想强调大屠杀的邪恶方面。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嫁接在大屠杀经历上的列文式的存在。这种贡献的主要目标是使大家都清楚列维纳斯的后期作品不能被理解没有这个原始类别在他思考:有。它可以使理解如何列维纳斯的哲学思考,试图找到一个解放出路的基本“法西斯主义”的存在和理解上帝的存在之外 Otherwise-then-Being”(1974年列维纳斯)减免打开匿名的有通过大屠杀的受害者(哈特利2000);更广泛的是,通过每一个“无用的痛苦”(列维纳斯,1988)。
1. 伊曼纽尔·列维纳斯生活中的大屠杀
伊曼纽尔·列维纳斯1906年出生于立陶宛。他成长于一个信奉宗教、有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教育是在城市犹太教的传统中进行的,与哈西德派 Hasidism(一种更乡村的犹太教形式)不同,城市犹太教不直接与上帝对话,而是通过对妥拉 Torah和塔木德 Talmud的认真奉献来与上帝会面。这就是为什么他早在六岁时就学会了用希伯来语阅读《摩西五经》。他对贫民窟和大屠杀都一无所知。当他八岁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他的家人离开立陶宛移民到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在这里,作为一个孩子,他经历了布尔S维克G命。1920年,出于对共C主Y的恐惧,他的家人离开哈尔科夫,在1918年独立的立陶宛定居。这结束了他生命中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将永远为他带来弥赛亚的光环。
1923年,他去法国留学。在斯特拉斯堡,列维纳斯开始了哲学研究,并于1930年完成了一篇关于胡塞尔的博士论文。他获得了法国国籍,结了婚,并于1932年服满兵役。随后,他加入了巴黎的以色列世界联盟,该联盟主张解放那些尚未享有公民权利的国家的犹太人。通过这种方式,他不断接触到犹太人在战前已经面临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本着这种精神,他在1935年写了他的第一篇文章《De l’samvassid》,其中他描述了当时的状况。在莱布尼茨、康德、歌德和黑格尔的德国,不断出现的绝望、疲劳和不可避免的命运是核心。世界大灾难的威胁在这部作品中清晰可见(Poirie 1987: 130)。1939年,纳粹发动了世界大战,列维纳斯作为一名士兵被征召到法国军队。在战争期间,列维纳斯作为俄语和德语的翻译为他的国家服务(Eaglestone 2019: 2-3)。在第10集团军撤退时,他在雷恩附近被俘(1940年)。在法国被拘留了几个月后,他被送往德国汉诺威。在这里,他和其他犹太人一起被分配到一个特别指挥部。与其他法国士兵分开后,他被命令在德国国防军(纳粹德国的武装部队)的监督下在森林里工作。2 虽然集中营里存在种族歧视,但他享有《日内瓦公约》保护战俘的规定所产生的特殊条件。在监禁期间,他读了很多书,包括黑格尔、普鲁斯特、卢梭和狄德罗的作品。在集中营里,他接触到了基督教的慈善事业,他的形象是集中营牧师皮埃尔神父 3 。在被囚禁期间,列维纳斯开始写他的第一部作品《De l’existence à l’existant》。他是解放后完成的。与此同时,欧洲犹太人的命运正在展开,但灭绝的消息慢慢地渗透到汉诺威:一个家庭成员消失了,一个家庭不再有任何回应。列维纳斯的妻子和女儿最终在战争中幸存下来,这多亏了法国奥尔尔萨姆斯附近的一座修道院(Poirie 1987: 130)。他的岳母被驱逐出境,再也没有从集中营回来,而他的父亲和兄弟在立陶宛被党卫军杀害。
2. 犹太人大屠杀作为ilya的一个基本范例
在战争期间,列维纳斯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存在主义者与存在》,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就完成了。在这本书中,他发展了一个基本范畴,这将成为理解他对大屠杀思考的关键:伊利亚。ilya,或没有存在的存在,是厄运的原始情况,威胁着以其匿名的,引人注目的存在压倒每一个具体的存在(列维纳斯1986:17)。正是这种具有威胁性的、无形的、没有存在的存在,在个体中唤醒了一种解放的动力,一种对摆脱这种根本灾难的不可阻挡的渴望。这是一个存在的存在(列维纳斯1986:18-21)。没有这个也没有那个,但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列维纳斯和尼莫1982:45-51)。它是关于纯粹和野蛮的存在与它的非人的中立。这是永远无法直接体验到的,因为没有一个主体与一个客体相对,只有一个分散的、包罗万象的、压倒性的匿名存在。只有通过心理外推,我们才能为自己提供一条通往这个边界概念的存在主义途径。
现在的战争经验——正是因为它是这一概念的具体的Sitz im Leben(英语:原产地)——是理解战争的适当途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维纳斯自己经历了回归到毫无疑问的存在的威胁。 4 用列维纳斯的话来说:在战争中,现实撕毁了掩盖它的文字和图像,以其裸露和残酷的方式突出。残酷的现实(这听起来像一个多余的词!),残酷的对象教训,在它的电灼烧的时刻,当幻想的帷幕燃烧战争是作为纯粹存在的纯粹经验产生的。(列维纳斯1979a: 21)
在希特勒统治下的犹太人,以最明显的方式暴露在这种邪恶之中。这种情况在灭绝营建立之前就已经发生了。犹太人被赶出家门,在街上被随意处决。第三帝国历史上这一时期的许多黑白照片都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展示了在公共场所被杀害的犹太男人、女人甚至儿童,他们仍然穿着日常的衣服,被混乱地扔在人行道上,当地居民带着厌恶、好奇甚至喜悦的目光看着。隔都/犹太人区在通往伊利亚的路上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一个与外部世界隔绝的世界,没有资源,没有逃离的可能,一个犹太人被交付纯粹生存的世界,在那里犹太人的生活已经没有价值了。在贫民窟里,没有解脱,没有未来,但你仍然必须存在。特别行动队的活动可能是集中营前最可怕的表达,将犹太人送到伊利亚或“没有存在的存在”。他们离开了温暖的房子,离开了床,离开了对孩子的照顾,离开了父母的爱,不管他们是生病的还是健康的,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他们都像牛一样飞在一起,迅速而紧张,在田野和森林的无名之地聚集在一起,当场处决。这就是伊利亚的恐怖,不再是某人。为自己挖坟墓,就像为自己打开伊利亚。被处决的尸体,都放在一起,仍然温暖,有些甚至没有死,埋在一个坟墓里,死的或活的。这是伊利亚的一个例证,在那里你不再是一个人,在那里道德遭遇被窒息,人类走向非存在,无情,没有救赎的希望,屈服于存在的暴力。然而,伊利亚人压倒犹太人和其他受害者的最明显的地方是灭绝营。在这里,几乎像字面上一样,一切都化为乌有。令人震惊的是(频繁的)关于犹太人被运送到集中营的证词。它们包含了对列维纳斯所说的伊利亚的存在主义描述。在货运车厢里,人们一次挤在一起60到70人。几天来,他们漫无目的地摇晃着,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他们陷入一片漆黑之中,谁也没有认出谁来。没有灯,没有管道。只有在没有通风和食物的情况下,和对方在一起,互相穿透,带来的闷热。孩子们因为他们的母亲变得歇斯底里而哭泣,年轻人相互交配,不再打扰任何人,老人在没有人照顾的情况下死去。只有黑暗的混乱,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人,但仍然没有(尚未)停止存在。5
到达营地后,个人被剥夺了使他们成为人的一切,他们陷入了一种甚至比事物更低的状态(Patterson 2018: 127)。在这里开始了一种完全“去主体化”的生活,完全堕落为灰色的统一:剃光、光秃秃、消毒,沦为没有名字的数字。这就是伊利亚的真正意义:一切都被溶解了,失去了它的个人轮廓(莫里森2013:38-39)。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正确地谈论大屠杀的犹太层面。在大屠杀期间,一种历史上从未见过的“(非)人类”模式出现了。在大屠杀的混乱中,希特勒主义创造了Muselmänner。在阿甘本的分析中,穆S林“不仅是或不是生与死之间的界限;相反,他标志着人类与非人之间的界限”(Agamben 2002: 55)。历史学家波利亚科夫描述了受害者在集中营呆了两个月后是如何达到这一阶段的:当他们还在走路的时候,他们就像机器人一样,一旦停下来,他们就再也不能做任何其他的运动了。他们倒在地上,筋疲力尽,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平等的。他们的身体挡住了路,可以让人走,他们的胳膊和腿一动也不动;他们半张着的嘴没有发出抗议,也没有发出痛苦的叫喊。然而,他们还活着。卡波,党卫军甚至可以打他们,推他们,但他们一动也不动,他们对一切都麻木了。他们是没有思想,没有反应,可以说没有灵魂的存在。(Poliakov 1985: 249,翻译- D. P. 7
总之,Muselmänner是一个从伊利亚回来的个体。都是一样的,存在着,但没有思想,没有反应,没有灵魂,不可避免地受沉闷的无名和残暴的摆布。受害者变成了“活死人”,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听从命令而死(Patterson 2018: 53-57)。
人类物种的“终极”归属感是什么?这种感觉存在吗?对许多人来说,穆S林似乎只是这个问题的答案。(阿甘本2002:55)
用波利亚科夫的话来说:连他们的名字都说不出来,更别说出生日期了。即使是温柔也不足以使他们说话。他们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你。(…)你只能闻到一股有毒的气息,就好像它是从已经腐烂的内脏里出来的一样。(Poliakov 1985: 255,翻译- d.p. 8
埃利·威塞尔 Elie Wiesel在他的书《夜》(Wiesel 2006: 86,106 -113)中讲述了他的大屠杀经历。事实上,大屠杀是最黑暗的经历。光表示方向。然而,在夜晚,一切都化为虚无。在夜晚,一切都是平等的,一切都陷入了无名。只有残酷的、不可避免的“在那里”的体验。有谁比一个母亲带着她的孩子赤身裸体站在雪地里等着被枪毙更有经验呢?因此,ilya是一种压迫性的存在,它吞噬了一个人,使他或她一无所有,让他们完全被遗弃(Morrison 2013: 38-39)。男女之间、成人与儿童之间、学者与文盲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生与死之间的一切差别都消失了。所有东西都放在一把伞下。当一个人进入营地时,他已经死了;
“在那里。你看到那边的烟囱了吗?你看到了吗?还有火焰,你看到了吗?(是的,我们看到了火焰)“那边,他们会把你带到那里。”那里将是你的坟墓。你还是不明白?你们这些狗娘养的。你什么都不明白吗?你会被烧死的!烧成灰烬!化为灰烬!(Wiesel 2006: 30-31)
没有死亡,因为没有生命(Morrison 2013: 38-39)。成为Muselmänner就是在伊利亚中“煨”(Agamben 2002: 57)。被绝对的荒凉所吞噬,永远是麻木的,没有工作日也没有假期,没有昨天也没有明天。现在只有绝望的人,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挣扎。即使是最基本的死亡行为也失去了它的个人特征:没有生命,也没有死亡(阿甘本2002:239;plant2014:44-79)。这是对自己自主权的完全丧失。它是对虚无存在的完全臣服,没有能力再保护自己。他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们的数量是无穷无尽的;他们,Muselmänner,被淹死的人,构成了集中营的脊梁,无名的群众,不断更新,始终相同,无声地行军和劳动,神圣的火花在他们身上熄灭了,已经空虚得无法真正受苦。人们不愿称他们为活着,也不愿称他们的死亡为死亡。面对死亡,他们毫无畏惧,因为他们太累了,无法理解。
如果我能把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罪恶都集中在一个形象里,我会选择我所熟悉的这个形象:一个瘦弱的人,低着头,弯曲着肩膀,在他的脸上和眼睛里看不到一丝思想。(Levi 1982,引自Agamben 2002: 44)同样,自杀行为本身也失去了作为最终自由行为的意义。当人全神贯注于存在时,他就不能再结束自己的生命。毕竟,自杀预设了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希特勒主义似乎明白这一点,于是在集中营里设置了这样的标语:“希望上吊的犹太人,请在口中放一张名片,以便于识别身份。”就这样,纳粹主义把人类送上了致命的永生。
在奥斯威辛,殉难也变得几乎不可能。根据Poliakov的说法,人类的行为失去了意义:这种榜样的价值,这种在人类社会中所具有的明确的美德,在集中营里化为乌有。一个甘地会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最引人注目的是囚犯普遍的被动。(…)这种服从达到了一种真正的自动化。(Poliakov 1985: 252-253 9
这是Endlösung(英语:最终解决方案)在这个词的最严格意义上:一切都失去了它的身份,溶解在存在的虚无中(Patterson 2018: 45)。从词源学的意义上来说,它就是大屠杀:被(吞噬一切的)大火彻底毁灭。纳粹主义也被称为无Z府主义的极Q主义。奥斯维辛是一个无Z府的系统: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进入奥斯维辛,没有人或没有东西是开始或结束,一切都漂浮在周围,完全迷失方向。极Q主义意味着一个人为了屈从于没有名字的整体存在而失去了他或她个人的一切。因此,对列维纳斯来说,大屠杀在最严格的意义上是独一无二的:
在遭受苦难和死亡的千百万人中,只有犹太人遭受了完全的遗弃。他们经历了一种低于事物的状态,一种完全被动的体验,一种激情的体验。(列维纳斯1990:11-12)
区分不同形式的人类苦难当然是不允许的。但Claudel无法忽视一种被遗弃的一切和所有人的痛苦,一种处于所有痛苦的极限的痛苦,一种承受所有痛苦的痛苦。毫无疑问,当他使用“大屠杀”这个词时,他指的是“大屠杀”,而不是轻率的,也不是出于陈词滥调的愧疚。(列维纳斯1990:129-130)
Levinas用相当尖锐的语言攻击了那些在工会活动的狂热中敢于将雷诺工厂的情况与奥斯维辛的情况进行比较的年轻社H主Y者(Levinas 1976: 286-287)。
这种完全去主体化的结果是列维纳斯的“恐怖”(法语:horur)(莫里森2013:38-39)。生存就像致命的绝望压在你身上。作为一个人,你作为一个匿名事件的指数而消失,在那里你不再是人类(Katz 2013)。纳粹主义是一种吞噬一切的邪恶力量。1934年,列维纳斯写了一篇名为《希特勒主义的哲学》的文章(列维纳斯1934:199-208)。人们不会在列维纳斯自己的参考书目中找到它,因为列维纳斯后来远离了这篇文章的(标题)。毕竟,人们怎么能把纳粹主义称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哲学呢?恰恰相反,恶魔把每一种制度都颠倒为它的对立面。因此,对列维纳斯来说,希特勒主义是反制度的,是最卓越的反国家的,是一个非世界的,一个所有事物和人都被扭曲成没有更多的存在的Unwelt (McLachlan 2016)。10 对列维纳斯来说,存在是最根本的祸害。这是一个难以驾驭的、充满敌意的、没有面孔的问题(Sealey 2013)。在大屠杀中,我们也看到这种永远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存在反映在死者的物质性上。谁不熟悉成堆的尸体:妇女、儿童和老人,不成形状的手臂、腿和头的堆积?在奥斯维辛的整个罪行中,恶魔不可逆转地以这个无形但物质的幽灵的形式回归。
通过这种存在的方法,列维纳斯的哲学显然站在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反动中(Moyn 1998;Fagenblat 2019)。对海德格尔来说,“光”就是存在。然而,列维纳斯在森林的惩罚营中与自然的去人格化力量作斗争。他没有成为一个自然爱好者,而是一个城市人。自然,毕竟也是无形的蠕动着,为生命而坚如磐石地奋斗着。只要海德格尔和纳粹主义之间有一种(哲学上的)亲缘关系,就必须在他的反列文主义的存在概念中寻找。如果作为原始基础的存在作为自然的恩典给予自己,那么我们就离宽恕法西斯血与土理论的历史形式中的存在“给予自己”的方式不远了(Levinas 1989: 123-124)。然而,对于列维纳斯本人来说,海德格尔仍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与国家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一场灾难,无法解释他的哲学。对列维纳斯来说,比他的哲学更痛苦的是,在他的精神遗嘱中,海德格尔对大屠杀只字未提。11
结论
因此,列维纳斯思想的出发点不是“上帝”或“脸”,而是对上帝说话的脸的彻底否定的经验。战争是伊利亚最突出的表现和经历。伊利亚是列维纳斯哲学中最原始的范畴。这将在他以后的思考中浮现出来。在《总与无限》中,它作为“元素”的阴影面出现(列维纳斯1968:149-151),在他的塔木德读物(列维纳斯1994)中,伊利亚解释了列维纳斯对所有神圣之神的厌恶。在宗教狂喜的狂热中,主体被摧毁了,他们发现自己被神圣的,一种(非圣经的)匿名的力量(“神圣”)所控制,而不是“对立的”(“圣人”)。在与伊利亚神的关系中,列维纳斯的立场只不过是无神论。在列维纳斯的哲学中,问题变成了:一个人如何逃离不断威胁人类生存的伊利亚。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935年,列维纳斯就提出了“évasion”的问题:如何摆脱即将来临的“les angoisses De la guerre qui approchait”(英语:即将到来的战争的痛苦)的预感(Poirie 1987: 82)。然而,随着随后几年(1939-1945)虚无主义事实上的启示录革命,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对列维纳斯来说,答案只能在伊利亚的对立面找到,不是在破坏性的“同一性”中,而是在“他者性”中;在他者的体验中,他者出现在伊利亚的绝对脆弱性中,作为一个地方,上帝作为完全的他者“浮现在脑海中”(列维纳斯1998)。从伊利亚的毁灭力量中拯救他者将成为第一诫,我们甚至应该爱上帝胜过爱自己(列维纳斯1979b)。甚至弥赛亚的概念也会在之后被列维纳斯根据伊利亚重新定义。弥赛亚并不是一个肯定能拯救所有人的人物:当他或她冒着被现实的伊利亚力量压倒和摧毁的风险时,“我”就成为了他者的弥赛亚(Bergo 2009)。
参考文献
阿甘本,G., 2002。奥斯威辛的遗迹:目击者和档案。纽约,美国:Zone Books。
Bergo, B., 2009。列维纳斯在《时间与肉体》中的弱弥赛亚论,或本·大卫对弥赛亚的坚持。见:《文化研究》13(3):225-248。
Eaglestone, R., 2019。列维纳斯和大屠杀。见:列维纳斯牛津手册,编辑摩根,M.,牛津,英国:大学出版社。
M. Fagenblat, 2019。列维纳斯与海德格尔:元素的对抗。在:列维纳斯牛津手册,编辑摩根,M.牛津,英国:大学出版社。
哈特利,j.d., 2000。痛苦的见证。不可挽回后的责任困境。奥尔巴尼(纽约):美国:Suny出版社。
卡茨,c.e., 2013。列维纳斯与人文主义的危机,印第安纳: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
李维,P., 1982。奥斯维辛的生存与觉醒:两部回忆录。伍尔夫译,美国纽约:顶峰出版社。
列维纳斯,E., 1934。奎尔克·卡尔克In: Esprit 3(26): 199-208。
Levinas, E., 1968。totalit<s:1> et infini: essai sur l ' extsamriorit<s:1>。荷兰海牙:Nijhoff。
Levinas, E., 1974。Autrement qu ' être ou au- deldemode l ' essence (phenomen54), La Haye,荷兰:Martinus Nijhoff。
列维纳斯,E. 1979a。列维纳斯:《整体与无限》。Martinus Nijhoff哲学文本,卷1。A Lingis译,海牙,Martinus Nijhoff出版社。
列维纳斯,E., 1979b。爱律法胜过爱上帝。犹太教28(2):216-223。
Levinas, E., Nemo, F., 1982。伦理与无限:菲利普·尼莫的对话。法国巴黎:法亚德。
Levinas, E., 1986。我的存在,我的存在。法国巴黎:维林。
Levinas, E., 1988。无用的痛苦。见:列维纳斯的挑衅:重新思考他者,编。R. Bernasconi & D. Wood,伦敦:英国:Routlegde,第156-167页。
Levinas, E., 1989,本体论是基本的吗?见:《当代哲学》33(2):121-129。
Levinas, E., 1990。艰难的自由:犹太教论文集。汉德译,巴尔的摩,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
Levinas, E., 1994。超越诗句:塔木德读物和讲座。g·d·摩尔译。布卢明顿,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
Levinas, E., 1998。想到的上帝。B. Bergo译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
麦克拉克兰,J., 2016。《天堂与地下:列维纳斯与俄国存在主义者别尔嘉耶夫与舍斯托夫》。见:列维纳斯研究11:213-235。
,2013。另类神学:列维纳斯、冯·巴尔塔萨和三位一体的实践。匹兹堡,美国:杜肯大学出版社。
莫恩,南卡罗来纳州,1998年。犹太教反对异教。伊曼纽尔·列维纳斯对30年代海德格尔和纳粹主义的回应。In:历史与记忆10(1):25-58。
帕特森博士,2018。大屠杀与不可再现:文学与摄影的超越。纽约,美国:Suny出版社。
佩佩扎克,A., 1993。致他者。《列维纳斯哲学导论》,西拉斐特,美国:普渡大学出版社。
Plant, R., 2019。列维纳斯,哲学与传记。见:列维纳斯牛津手册,摩根编辑,牛津,英国:大学出版社。
,R., 2014。列维纳斯和大屠杀:重建。见:《犹太思想与哲学》22(1):44-79。
Poirie, F., 1987。勒维纳斯。,您呢?法国里昂:La Manufacture。
波利亚科夫,L., 1985。简诗:Le IIIe Reich et les Juifs。巴黎,法国:calmann - lsamvy。
西利,K., 2013。恶魔的“面孔”:列维纳斯与布朗肖论非人格存在。见:《大陆哲学评论》46(3):431-448。
威塞尔,E., 2006。的夜晚。美国纽约:希尔和王译。
———————
1 。对于传记大纲,我们主要从普瓦里对列维纳斯的采访中提取(普瓦里1987)。
2。 在《艰难的自由》一书中,列维纳斯写道:“在纳粹德国,我们有70个人在一个森林突击队里,专门对付犹太战俘。一个非常巧合的事实是,这个集中营的编号是1492,这是天主教徒费迪南德五世将犹太人驱逐出西班牙的年份。法国制服仍然保护我们免受希特勒的暴力。但其他被称为自由的人,他们与我们打交道,给我们工作或命令,甚至给我们一个微笑,以及经过的儿童和妇女,有时抬起他们的眼睛,剥去了我们的皮肤”(见Levinas 1990: 152-153)。
3。 对列维纳斯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影响了他对基督教的态度。根据列维纳斯的说法,奥斯维辛为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的新相遇提供了机会。在他的作品中,他经常提到在大屠杀期间显露出来的基督教明爱。用英语说:“面对这种折磨,面对这种苦难,面对希特勒主义的深渊,教会直接向犹太人表示理解。在我看来,犹太-基督教关系的新时期正在开始。”法语:“Il y a eu dans l ' glise devant cette torture, devant cette mis<e:1>, devant cet abime de l ' hitsamrisme, une comcomsamhension, tsammoignsame direcdirecla population juive。”“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是新的,但我认为,只有一件事是新的”(列维纳斯,引自《波兰报》1987年第121期)。列维纳斯进一步提到了弗朗茨·罗森茨威格在此背景下所说的话。
4。 在《艰难的自由》(签名)的附录中,列维纳斯明确地建立了战争经历和战争之间的联系:在1933年到1945年之间,德国术语“慷慨”所包含的慷慨并没有表现出来。这是必须说的!(Levinas 1990: 292)。列维纳斯用这个词指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虽然是对应的术语,但两者在哲学上是完全不同的。
5。 参见Elie Wiesel的描述(Wiesel 1986: 29)。
6。 回顾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莱维纳斯写道:“内心的一个小小的低语,受迫害的人的力量和痛苦,提醒我们我们作为有思想的生物的本质,但我们不再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被他们的同类困住了;尽管他们有很多词汇,但没有语言”(Levinas 1990: 153)。
7。 用法语说:“在集中营里呆了两个月后,被拘留者通常会达到这个阶段,其特点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瘦弱和真正的精神崩溃。当他们还在走路的时候,他们就像机器人一样,一旦停止,他们就不能再移动了。他们倒在地上,筋疲力尽,一切都一样。他们的身体挡住了通道,我们可以在他们身上行走,他们的胳膊和腿一厘米也不移;他们张着嘴,没有抗议,没有痛苦的呼喊。然而,他们还活着。卡波人,甚至党卫军,都能打他们,推他们,他们一动不动,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变得麻木不仁。他们是没有思想、没有反应、可以说没有灵魂的生物。”
8。 在法语中:“不可能说出他们的名字,更不用说他们的出生日期了。即使是温柔也不足以让他们说话。他们只是用无言的眼神看着你。(...)你只能感觉到一种有毒的气息,就好像它是从已经腐烂的内脏里出来的一样。”
9。 用法语来说:“这种榜样的价值,这种它在人类社会中所拥有的结晶美德,在难民营中被摧毁了。在那里,甘地会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最引人注目的是囚犯的普遍被动。(…)这种服从达到了真正的自动化”。
10。 列维纳斯在1934年初发表在《精神》(Esprit)上的文章《对希特勒主义哲学的一些反思》(Some reflections on Philosophy of hitler)的标题表明,对作者来说,与国家社会主义达成协议的问题具有特殊的、形而上学的利害关系。在后来的几年里,列维纳斯从他的出版物列表中排除了这些反思,后悔将哲学地位归于他的主题,赋予了他认为不应得的尊严(a . Peperzak, 1993,3)。
11。 根据列维纳斯的说法,法里亚斯提供的关于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关系的许多数据早已为人所知。对于列维纳斯来说,更糟糕的是海德格尔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没有提到纳粹主义。对列维纳斯来说,这比在纳粹鼎盛时期加入纳粹要糟糕得多。事实上,这种参与往往是机会主义和潜在威胁的结果(见列维纳斯1987:11-20;列维纳斯1988:82-83;Poirie 1987: 49;Fagenblat 2019: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