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8日丨听雨雅集5 展品预览①

写在前面
和钱先生结识,颇感“有眼不识泰山”。此前在中福这么长时间,偶尔照面,却从来无缘拜访。人最大的看不懂,有时就是自己,比如社恐如我,却在干社牛的事情。见面打个招呼都犹豫,现在朋友如云。
回想起来,钱先生也是古玩城里的一道风景线。每周自己在店的两三天,总能看到老先生绕着回廊,以专业的姿势一圈一圈,猜测不止步数,大概对时间也有自律。熟悉后,也是楼上楼下点个头,疏忽又是一圈。
说起来,中福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确实还不错,时常见到大厅里坐着不少人,午憩、聊天或谈事,据说散步的也大有人在。管理团队长期散放了不少舒适座椅,氛围休闲自在。
办听雨雅集后,算是和钱先生正式认识了。坐在旁边看着一轮洽价付钱,路过旁边打个招呼:又买一件?是啊是啊,就是管不住手。很无奈的表情,于我看来,要用个半新不旧的名词,凡尔赛来形容,怎一个艳羡了得。
其实不尽准确,老一批先生仍保留着上海克勒的作风,说一件事就是一件事的信诺和爽朗,兼具看似漫不经心的仔细。每回看到钱先生手写的展品或拍品目录,都觉得很受鞭策。偶有做事毛糙,常以此为鉴。
毕竟保管一场的展品,用如临深渊来形容,似过实不过。更有师友长期存放寄卖的藏品,偶尔间想到,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大意。
钱先生每次说,以后别称呼老师了,我叫你小顾,不叫顾总,你也别叫我钱老师,叫老钱。点头不已,只是每当晤面,还是脱口而出,钱老师。行文退一步,钱先生。
如何?
钱先生
做了一次拍卖尝试, 老先生相当支持, 结果不太尽人意, 安慰说,大势如此,惭愧!

偏爱文房一路, 以玉随形, 非富即贵。

中古兼神逸与世俗, 更有草原文化的放纵, 不讨喜都难。

常讲到雕塑若干题, 以圆雕为难为最, 出挑更难。

米芾拜石,文坛佳话。 即便当今,玉作太湖石仍是海派题材之一, 能顺势剔除微瑕。

古玉好色之徒, 比比皆是, 白头红沁,心头所好。

恭迎9月初莅临观展。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