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四则
一
穿过没有人烟的森林,带着满脑子的问题,我去看海。
冬天的海边,只有稀稀落落的人。
在那波澜不惊的波光之上,
只引来一群群海欧在呼朋引友。
我被海风撕扯着,在蓝绿相间的缝隙中,走向那红白相间的远方。
红的是房,白的是帆,和着绿树,一起在蓝波上荡漾。
海边有许多椅子,
每张上面都刻着一个逝去而被思念的名子。
我最先看到人就坐在这样的椅子上,
一对干吧吧的老夫妇。
在寒风中,
面对那起伏的波涛,
眼神中带着
一种迷恋,
一种恐惧,
一种无可奈何。
没走多远,
就看见了一对小洋娃娃。
一个男娃,
一个女娃,
大概二三岁的样子。
在海边玩沙子。
男娃堆出了一个小小的城堡,
围着女娃蹦来蹦去,
一副得意炫耀的样子。
女娃装作没看见,
愁眉不展的忙着自己的小沙包。
这时跑过一只大狗,
追着狗跑的是也是一个男娃,
更小一些,刚会走路的样子。
一边跑着,一边快乐的,含糊不清的叫着。
女娃愣了一下神,
继续埋头自己的小沙包。
再走着走着,
我就看见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
长着欧洲式的棕发和白肤,
却有着阿拉伯式的面容和大眼睛。
一个人蹲在一张长椅上吃东西,
身子缩成一团。
双眼凝望着一无所有的海面,
糟糕的英式快餐一点也没有破坏平静的心情。
又走了一阵,
我便淹没一种莫名的思绪中。
于是在海边坐下,
试着用语言思考。
我渐渐的感觉到世上的美好分为二种。
一种是人可以努力得到的,给人以人生活的希望。
一种是人难以启及的,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奈和徒劳。
努力得到的常常转瞬即逝的,
触及不到的却永恒。
大海的色彩,
飞鸟的自由,
孩子的快乐,
少女的美丽和爱情。
都将永恒的存在世上被人所迷恋。
繁荣并不能为之增一分,
落魄也不能将之减一毫。
岁月并不能使之褪色,
褪色的只能是我们。
我在风中挣扎着坚持,
不愿离开,
就像我不愿老去。
----------------------------
二
五天中有四天晚上没睡着,
昨天终于睡着了。
早上被雨打窗户的声音弄醒,
看天阴沉沉的,
风硬硬的,
真希望自己一天都能迷迷糊糊的。
倾刻之间,
雨就停了,
世界明亮起来,
忍不住往窗外一看,
见树和房子都跟沐浴过的少女一样,
格外的标致,
禁不住又想出门看海去。
走在街上,
发现同样想法的人不少,
家家户户都把宝宝推出来晒,
好像害怕放在家会发霉一样。
一个小娃娃,
长着大大的蓝眼睛和小小的雀班。
专心致志的吃薯片
经过我的时候,
我看了它一眼,
它又看了我一眼。
我又看它的时候,
它扔过来一颗果冻,
打在我身上。
正在娃娃的妈妈道赚的时候。
又一个黑影向我飞过来,
我低头躲过,
原来是一只海鸥。
今天的海边,
风浪很大。
海浪隆隆的,
一个接一个打在码头上,
岸边尽是白色的泡沫。
远方只是一片水气朦胧。
远远的就注意到半空中的三支气球。
二个蓝的,一个绿的。
系在三个十几岁小姑娘的手臂上。
她们光着脚,
在沙地上写字,画画。
俯仰之间,
露出雪白的腰。
写完之后,
拽着手上的气球,
一抖一抖的,
向海浪打招呼。
走近发现,
浪花之间是有人的。
像是几个刚学冲浪的小伙子。
都趴在冲浪板上,
没一个能站起来。
码头的另一边,
有一个小男孩,
手里拿着一只比他还大的风筝
是一只红蓝相间的飞龙,
张牙舞爪的,
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一会风筝飞起来,
在空中上下盘旋,
小男孩一蹦一跳的,
总想抓住飞龙的尾巴。
神态让人想起一只小猫在抓一只狮子般大的蝴蝶。
走上码头,向海面的深处走去,
风越来越大,天越来越沉。
渐渐发现一件事。
有浪花的海浪都是即将破碎的。
岸边荡漾的白沫本质是海水沦为炮灰的尸体。
“台湾的海滩,很不一样吧”一个人问,
“没这么冷” 一个人答。
“那能见到想见的人,这见不到”,另一个人说,脸色跟天空一样,零星的下起雨来。
“还是去看旋转木马吧,那的风琴曲子很好听” 又一个人说。
走着走着,天空又放晴了,
海面上反射着耀眼的波光,
大海变成了蓝绿的顔色。
”过几个月,海边就会停满五光十色的名车,天空就会出现灼人的太阳,沙滩上挤满泳装的美女了”一个人说
“到时看的就不是海了”一个人说。
人人都笑了,不过没人笑出声。
我回头望去,看那斑斓的大海和莫测的天空,在内心中感叹.
明天,爱怎样就怎样吧
-------------------------------------------
三
四月,英伦之南
刚来英国的第一年,常得四月的长假是挺无聊的日子。
那时一个朋友也没有,突然放假了,不知做些什么。
今年的复活节,真有一种死去活来的感觉,名副其实啊。
在英国,我转了一些地方,发现最爱的,还是最南边的海滨。
英国一年中,风风雨雨许多季节,最爱的还是四月的天气。
许多人一想到英国,首先想到的是伦敦。
在英国呆久了,渐渐发现,英国人的生活可以这样分:
伦敦和其它地方。
在许多英国人的眼中,伦敦代表的不是英国,
是英国之外世界的一个缩影,
那里意味着多元的文化,权力与财富,机遇与梦想,是好斗噪杂的年轻人闯天下的地方。
而南部的海滨,通常人有钱人年老之后安家育小孩的地方,
那里有最好的宁静的环境,最美丽的风景,最好的气候,最讲礼貌的人民。
因而在许多人眼中,英伦之南意味着森林和花园,
意味着大海和帆船,
意味着天然的阅读室和画廊,
那里是家,是归宿。
四月的南方,天气渐渐由雨转晴,
一年七个多月的雨季即将结束。
树叶似乎一夜之间就从暗绿变成了翠绿
茶花,水仙,风信,雏菊,樱树,海棠,月季以及数不清的,叫不出名子的花都陆续开始开放。
海边的绿地上,己经点缀满了小花,在海风吹动着一摇一摆。
我总是认为,如果有一天,天地倒转过来,
这缀满花朵的绿地,一定比那晴天晚上那璀璨的夜空更好看。
四月也是姑娘们晾衣服的好季节。
三四月交替的时候,是最难选衣服的季节。
天气晴雨多变,
放晴的时候,明亮的太阳让人觉得好以夏天,让人有换夏装的冲动。
风雨袭来时,阴冷得与冬天无二,又不得不披上大衣和长风衣。
二个星期之内,有机会把衣厨中四季的衣服都穿一遍。
这时姑娘们早己在头上戴好了花。
里面准备好了低领,吊带,蕾丝,露背各式的长裙和短裙,换好了丝袜。
外面披一件或长或短,或黑或蓝的西装或是风衣,
挡不了外面多少风雨,也遮不住里面的色彩。
再系一条彩色围巾,挡住半露的胸口。
又妩媚又端庄。
过两周之后,
四五月之间,
天空再晴一晴,
就有穿泳装晒太阳的了。
通常最早来的都是对身材最自信的,通常也是最好的。
在这样的季节,我从北边,背着一堆行李,推着自行车,
带着疲备的身子和一颗空荡荡的心,来看风雨中的复活节。
再次走上熟悉的街道,只觉得好像十年没有来过一样,
恍恍惚惚的,记不清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要回哪去。
偶尔看到一些地方,像钉子一样刺在我的眼睛和心上。
能换的都换, 该扔的都扔了。
乘车,找房,搬家,吃饭一样也不顺,我己经没心力去理了。
挨到了周末,东西扔哪就算哪吧。
我骑上自行车,到海边去散心。
决心这次要走得很远很远,去我没去过的地方。
今天的海边,日丽但风不知。
天空明亮如洗,海边风浪很大的,游人不多,
这片海我太熟了,不愿多看一眼,也不愿想。
低下头,拼命加速骑车,恨不得立即从这片空间逃掉。
一路上,
只听见耳边的风声越来越紧,越来越响,好像小提琴越来越快, 越来越高。
还听见那海浪滚滚而来,就像那连绵不绝的钢琴。
有时听见海鸟一声惊叫,然后看见它俯冲砸向水面,好像打在琴键上的一个个重音。
也不记得骑了多久,
也不知道骑到哪了,
只觉得身心疲备。
看见有一张木头的长椅。
把自己扔在上面,
盖上大衣,
迷迷糊糊的,
一心只想睡觉,
能睡多久睡多久。
就算睡到山崩地裂的2012也无所谓。
也不知睡了多久,
一阵冷风吹来,
我翻了个身,
睁开眼睛,看这陌生的山山水水和人来人往。
眼前是一片平静的水湾,
水湾那面是一座绿树森森的岛,看不全,也不知有多大。
岛上临水建有一座房子,看得出价格不菲,可是一点也不招摇。
仿佛在海岸的臂弯里,在一颗绽放得风华卓绝的山茶树的遮挡下,静静的睡着。
不远的水面上,有一个人在玩帆板,还有更多的人在玩风筝冲浪。
我见一个人试图着换手转弯,没有成功,从板上翻下来,溅起一片水花。
风筝在空中晃了晃,最终也掉在水面上来。
我没有嘲笑,只是希望他能爬出水面来接着玩。
一会,水面上驶过一只白帆的游艇,
在水面上画出一道白色的浪线。
我追着浪花放眼望去,远处好像有一个游艇俱乐部。
许多只游艇层层叠叠的放在一起,像一片白荷。
近处的水面之上,停了许多只水鸟,
停在波涛之上,一摇一摆的。
我的心情也跟着周而往复的摇啊摇啊,
从伤心摇到愤恨,又从愤恨变回伤心。
我知道如果局限在这些想法中,将会是一种无穷无尽的痛苦,
我必须想些别的东西,让自己解脱出来。
像水鸟一样,张开翅膀,飞向天空,逃离开水面。
我最先想到的是绘画,想到了印想派和抽象派。
一直以来,我不喜欢与实的风格,极其喜欢印象,抽象和符号化的表达方式。
对于许多人的问为什么不喜欢画得像的,我发现很难回答。
也许现在我能把这点说得更清楚。
一个简单的说法是印象并非不真实,它也许同客观的存在差别很大,但却更接近我们的心灵。
我觉得对于一些印象的东西,欣赏起来是需要一些生活经验的。
印象派也许不能帮我们认识新的世物,但常常可以帮我们找回深处的记忆。
人喜欢的常常不是这个真实的世界,而是世界在心中的倒影。
世界常常被心灵中的美好倒映得比真实的更加美好。
例如旧情常常会在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而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当事人,还是老照片都唤不起曾经的感觉。
也许有人会说是物是人非,心境不同,己经不记得了。
其实还是记得的,不然你怎么知道现在感受同当年不同呢?
人其实是不会忘的,只是想不起来而己。
所说的忘记常常是心录把真实的记忆不断的变形染色的过程。
等到被加工得跟真实的世界毫不相似之处的时候,你就发现即使昨日重现。记忆也很难再被唤醒了,
可是抽象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可以不需要参照真实,直接画出你心灵中记忆的样子。
看似很神奇,道理实际很简单。
因为虽然世界千差万别,人心灵的运行机制却极其相似。
许多不同的东西经过人心灵加工之后,常常会变成非常类似的样子。
因此一张优秀的写实的肖像只能让某些人记起一个人,
而一张杰出的印像派的肖像可以让千万的观众想起千万个不同的旧爱。
于是我感到,人所谓的喜怒哀乐,其实跟真实的世界关系其实是很有限的,
更多的时候是漂浮在符号的海洋之上。
我们吃住在真实的世界中,
而我欢笑和哭泣的理由,其实都在抽象的世界里。
于是我又不禁想问,这些符号又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人认识事 物其实是通过事物的行为来认识的。
抽像代数中,概念其实是由运算来定义的。
而数学研究的意义就在不同的东西,行为是如何的相 似。
我忘着海面的波涛,想到人与人其实地理上学到的洋流是一样的。
一些人从北向南走,就冰冷的寒流由北向南流,让所过之处的人冷的哆嗦, 向往的却是洒满阳光的南方。
一些人从南向北走,就像热带的暖流,所过之处,让人感到暖暖的,目标却是冰冷的世界。
当两股洋流交汇的时候, 总会激起旋涡,互相围着纠缠几圈,但最终还是分开离去,因为各有各的目标。
其实认识世界并不难,人所说的认识,不过就是把世界在心中做一 个投射。
所谓的知识,不过是世界的一个象。
即然人永远无法掌握全部的真理,常常定性的有几份神似就己经足够。
所谓的道理和逻辑, 其实强调的是一种连续性,有因有果而己。
所以认知说白了,只是一个连续的映射。
所说的正确,其实也只能何证定性的结果相符。
所 谓认知之难,难于世界的本身的维度非常之高。
在人心中的低维空间,难以展现它的全局性质。
因此人觉得世界变得光怪陆离起来。
因此 艺术家看玩科学的不正常,
科学的看艺术的是神经,
科学和艺术都懂点又觉得做生意的不是人。
其实世界是很简单,常常是人的理解角度 不对。
当人们为日月之行而惊叹时,其实在物理上它就是简单的F=ma.
当人们为爱情而苦恼的时候,其实问题的关键常常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 题。
可是世界真是那么简单吗?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是人太简单了。
不是世界简单,而是人只能知道世界简单的部分。
多 数人只能理解一解东西:就是因果。
所以只能活在一个有原因有结果的世界中。
不能用比喻成因果关系的,统称为错误。
所说的 认知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是一连串的比喻。
对于不懂感情的科学呆子来说,把感情比喻成洋流他就明白。
对于不懂科学的花痴来说,你把洋流比喻成 感情他就明白了。
对于那些上过点学的人来说,你说这个东西可以变化成加减乘除,所以是科学,他就接受了。
可是科学的呆子真的了解洋流吗? 未必。
花痴就长于感情吗?也未必。
上过学的人就懂科学吗?当然更不是如此。
把陌生的东西比熟的东西之后,我们即使不明白,但我们 有一熟悉的手段。
于是就感到陌生的事物处于我们掌握之中。
于是科学的呆子会对感情做个实验分析一下。
花痴就会想多用点感情世界就 会变暖。
大学生就会相信民主科学是真理,国家一定会富强。
都是想当然而己。
我感到自己的心己经空了,
不禁一笑。
别 人的心看不懂人,你用不着悲伤。
你的心看不懂人,才是真的可怕。
于是起身上车,
去海边弄张只螃蟹。
然后回去继续 回去
爱数学
爱画画
爱音乐
爱历史
爱哲学
爱想法也
爱生活
继续用天真的眼晴看这个美 丽而陌生的世界,
让自己再去想一些自己从来没想过的东西。
--------------------------------------
四
每到周末,时不时的到姨那里吃茶。
姨住在海边山上的一座房子里,风景很好。
第次先沿着海边骑一路自行车,
吹一阵海风,看一阵海景,
再登一座开满花的小山,就到了。
等到我到时,姨一定在厨房呢,刚把料下锅,然后慢慢炖着,姨的手艺特别好。
我也常常呆在厨房,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偷师。
这时常常坐下跟姨一起吃茶聊天,等着锅里的好东西。
“你上次带的那本中文书真好,我还见过那老人家呢,不过见时己经不行了”
“姨喜欢?我读头几篇觉得有意思, 读后来觉得老人家有点烦”
“不过我不知道你们年轻该不该读这个,太老了,看完了会不会觉得人生一点意思也没有了”
“我们这是无欲则刚,哈哈。”
“你这样的人啊,什么也不差,就该多到庙里多烧香,来点运气就好了”
“也许运气也不差,没到时候吧。“
一会菜好了,小妹妹放下书,一起坐着吃饭。
小妹妹知道我不会用刀叉,就特意给我拿了一副。
害得那次吃拔丝红薯,我一根丝也没拔出来。
今天周末又骑车来到海边,知道姨己经搬走了,看着临海的小山。
觉得心异常沉重,转过身,向反方向骑行。
看着沙滩上满眼的金发碧眼,突然间,脑子里竟冒出句唐诗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穿过没有人烟的森林,带着满脑子的问题,我去看海。
冬天的海边,只有稀稀落落的人。
在那波澜不惊的波光之上,
只引来一群群海欧在呼朋引友。
我被海风撕扯着,在蓝绿相间的缝隙中,走向那红白相间的远方。
红的是房,白的是帆,和着绿树,一起在蓝波上荡漾。
海边有许多椅子,
每张上面都刻着一个逝去而被思念的名子。
我最先看到人就坐在这样的椅子上,
一对干吧吧的老夫妇。
在寒风中,
面对那起伏的波涛,
眼神中带着
一种迷恋,
一种恐惧,
一种无可奈何。
没走多远,
就看见了一对小洋娃娃。
一个男娃,
一个女娃,
大概二三岁的样子。
在海边玩沙子。
男娃堆出了一个小小的城堡,
围着女娃蹦来蹦去,
一副得意炫耀的样子。
女娃装作没看见,
愁眉不展的忙着自己的小沙包。
这时跑过一只大狗,
追着狗跑的是也是一个男娃,
更小一些,刚会走路的样子。
一边跑着,一边快乐的,含糊不清的叫着。
女娃愣了一下神,
继续埋头自己的小沙包。
再走着走着,
我就看见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
长着欧洲式的棕发和白肤,
却有着阿拉伯式的面容和大眼睛。
一个人蹲在一张长椅上吃东西,
身子缩成一团。
双眼凝望着一无所有的海面,
糟糕的英式快餐一点也没有破坏平静的心情。
又走了一阵,
我便淹没一种莫名的思绪中。
于是在海边坐下,
试着用语言思考。
我渐渐的感觉到世上的美好分为二种。
一种是人可以努力得到的,给人以人生活的希望。
一种是人难以启及的,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奈和徒劳。
努力得到的常常转瞬即逝的,
触及不到的却永恒。
大海的色彩,
飞鸟的自由,
孩子的快乐,
少女的美丽和爱情。
都将永恒的存在世上被人所迷恋。
繁荣并不能为之增一分,
落魄也不能将之减一毫。
岁月并不能使之褪色,
褪色的只能是我们。
我在风中挣扎着坚持,
不愿离开,
就像我不愿老去。
----------------------------
二
五天中有四天晚上没睡着,
昨天终于睡着了。
早上被雨打窗户的声音弄醒,
看天阴沉沉的,
风硬硬的,
真希望自己一天都能迷迷糊糊的。
倾刻之间,
雨就停了,
世界明亮起来,
忍不住往窗外一看,
见树和房子都跟沐浴过的少女一样,
格外的标致,
禁不住又想出门看海去。
走在街上,
发现同样想法的人不少,
家家户户都把宝宝推出来晒,
好像害怕放在家会发霉一样。
一个小娃娃,
长着大大的蓝眼睛和小小的雀班。
专心致志的吃薯片
经过我的时候,
我看了它一眼,
它又看了我一眼。
我又看它的时候,
它扔过来一颗果冻,
打在我身上。
正在娃娃的妈妈道赚的时候。
又一个黑影向我飞过来,
我低头躲过,
原来是一只海鸥。
今天的海边,
风浪很大。
海浪隆隆的,
一个接一个打在码头上,
岸边尽是白色的泡沫。
远方只是一片水气朦胧。
远远的就注意到半空中的三支气球。
二个蓝的,一个绿的。
系在三个十几岁小姑娘的手臂上。
她们光着脚,
在沙地上写字,画画。
俯仰之间,
露出雪白的腰。
写完之后,
拽着手上的气球,
一抖一抖的,
向海浪打招呼。
走近发现,
浪花之间是有人的。
像是几个刚学冲浪的小伙子。
都趴在冲浪板上,
没一个能站起来。
码头的另一边,
有一个小男孩,
手里拿着一只比他还大的风筝
是一只红蓝相间的飞龙,
张牙舞爪的,
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一会风筝飞起来,
在空中上下盘旋,
小男孩一蹦一跳的,
总想抓住飞龙的尾巴。
神态让人想起一只小猫在抓一只狮子般大的蝴蝶。
走上码头,向海面的深处走去,
风越来越大,天越来越沉。
渐渐发现一件事。
有浪花的海浪都是即将破碎的。
岸边荡漾的白沫本质是海水沦为炮灰的尸体。
“台湾的海滩,很不一样吧”一个人问,
“没这么冷” 一个人答。
“那能见到想见的人,这见不到”,另一个人说,脸色跟天空一样,零星的下起雨来。
“还是去看旋转木马吧,那的风琴曲子很好听” 又一个人说。
走着走着,天空又放晴了,
海面上反射着耀眼的波光,
大海变成了蓝绿的顔色。
”过几个月,海边就会停满五光十色的名车,天空就会出现灼人的太阳,沙滩上挤满泳装的美女了”一个人说
“到时看的就不是海了”一个人说。
人人都笑了,不过没人笑出声。
我回头望去,看那斑斓的大海和莫测的天空,在内心中感叹.
明天,爱怎样就怎样吧
-------------------------------------------
三
四月,英伦之南
刚来英国的第一年,常得四月的长假是挺无聊的日子。
那时一个朋友也没有,突然放假了,不知做些什么。
今年的复活节,真有一种死去活来的感觉,名副其实啊。
在英国,我转了一些地方,发现最爱的,还是最南边的海滨。
英国一年中,风风雨雨许多季节,最爱的还是四月的天气。
许多人一想到英国,首先想到的是伦敦。
在英国呆久了,渐渐发现,英国人的生活可以这样分:
伦敦和其它地方。
在许多英国人的眼中,伦敦代表的不是英国,
是英国之外世界的一个缩影,
那里意味着多元的文化,权力与财富,机遇与梦想,是好斗噪杂的年轻人闯天下的地方。
而南部的海滨,通常人有钱人年老之后安家育小孩的地方,
那里有最好的宁静的环境,最美丽的风景,最好的气候,最讲礼貌的人民。
因而在许多人眼中,英伦之南意味着森林和花园,
意味着大海和帆船,
意味着天然的阅读室和画廊,
那里是家,是归宿。
四月的南方,天气渐渐由雨转晴,
一年七个多月的雨季即将结束。
树叶似乎一夜之间就从暗绿变成了翠绿
茶花,水仙,风信,雏菊,樱树,海棠,月季以及数不清的,叫不出名子的花都陆续开始开放。
海边的绿地上,己经点缀满了小花,在海风吹动着一摇一摆。
我总是认为,如果有一天,天地倒转过来,
这缀满花朵的绿地,一定比那晴天晚上那璀璨的夜空更好看。
四月也是姑娘们晾衣服的好季节。
三四月交替的时候,是最难选衣服的季节。
天气晴雨多变,
放晴的时候,明亮的太阳让人觉得好以夏天,让人有换夏装的冲动。
风雨袭来时,阴冷得与冬天无二,又不得不披上大衣和长风衣。
二个星期之内,有机会把衣厨中四季的衣服都穿一遍。
这时姑娘们早己在头上戴好了花。
里面准备好了低领,吊带,蕾丝,露背各式的长裙和短裙,换好了丝袜。
外面披一件或长或短,或黑或蓝的西装或是风衣,
挡不了外面多少风雨,也遮不住里面的色彩。
再系一条彩色围巾,挡住半露的胸口。
又妩媚又端庄。
过两周之后,
四五月之间,
天空再晴一晴,
就有穿泳装晒太阳的了。
通常最早来的都是对身材最自信的,通常也是最好的。
在这样的季节,我从北边,背着一堆行李,推着自行车,
带着疲备的身子和一颗空荡荡的心,来看风雨中的复活节。
再次走上熟悉的街道,只觉得好像十年没有来过一样,
恍恍惚惚的,记不清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要回哪去。
偶尔看到一些地方,像钉子一样刺在我的眼睛和心上。
能换的都换, 该扔的都扔了。
乘车,找房,搬家,吃饭一样也不顺,我己经没心力去理了。
挨到了周末,东西扔哪就算哪吧。
我骑上自行车,到海边去散心。
决心这次要走得很远很远,去我没去过的地方。
今天的海边,日丽但风不知。
天空明亮如洗,海边风浪很大的,游人不多,
这片海我太熟了,不愿多看一眼,也不愿想。
低下头,拼命加速骑车,恨不得立即从这片空间逃掉。
一路上,
只听见耳边的风声越来越紧,越来越响,好像小提琴越来越快, 越来越高。
还听见那海浪滚滚而来,就像那连绵不绝的钢琴。
有时听见海鸟一声惊叫,然后看见它俯冲砸向水面,好像打在琴键上的一个个重音。
也不记得骑了多久,
也不知道骑到哪了,
只觉得身心疲备。
看见有一张木头的长椅。
把自己扔在上面,
盖上大衣,
迷迷糊糊的,
一心只想睡觉,
能睡多久睡多久。
就算睡到山崩地裂的2012也无所谓。
也不知睡了多久,
一阵冷风吹来,
我翻了个身,
睁开眼睛,看这陌生的山山水水和人来人往。
眼前是一片平静的水湾,
水湾那面是一座绿树森森的岛,看不全,也不知有多大。
岛上临水建有一座房子,看得出价格不菲,可是一点也不招摇。
仿佛在海岸的臂弯里,在一颗绽放得风华卓绝的山茶树的遮挡下,静静的睡着。
不远的水面上,有一个人在玩帆板,还有更多的人在玩风筝冲浪。
我见一个人试图着换手转弯,没有成功,从板上翻下来,溅起一片水花。
风筝在空中晃了晃,最终也掉在水面上来。
我没有嘲笑,只是希望他能爬出水面来接着玩。
一会,水面上驶过一只白帆的游艇,
在水面上画出一道白色的浪线。
我追着浪花放眼望去,远处好像有一个游艇俱乐部。
许多只游艇层层叠叠的放在一起,像一片白荷。
近处的水面之上,停了许多只水鸟,
停在波涛之上,一摇一摆的。
我的心情也跟着周而往复的摇啊摇啊,
从伤心摇到愤恨,又从愤恨变回伤心。
我知道如果局限在这些想法中,将会是一种无穷无尽的痛苦,
我必须想些别的东西,让自己解脱出来。
像水鸟一样,张开翅膀,飞向天空,逃离开水面。
我最先想到的是绘画,想到了印想派和抽象派。
一直以来,我不喜欢与实的风格,极其喜欢印象,抽象和符号化的表达方式。
对于许多人的问为什么不喜欢画得像的,我发现很难回答。
也许现在我能把这点说得更清楚。
一个简单的说法是印象并非不真实,它也许同客观的存在差别很大,但却更接近我们的心灵。
我觉得对于一些印象的东西,欣赏起来是需要一些生活经验的。
印象派也许不能帮我们认识新的世物,但常常可以帮我们找回深处的记忆。
人喜欢的常常不是这个真实的世界,而是世界在心中的倒影。
世界常常被心灵中的美好倒映得比真实的更加美好。
例如旧情常常会在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而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当事人,还是老照片都唤不起曾经的感觉。
也许有人会说是物是人非,心境不同,己经不记得了。
其实还是记得的,不然你怎么知道现在感受同当年不同呢?
人其实是不会忘的,只是想不起来而己。
所说的忘记常常是心录把真实的记忆不断的变形染色的过程。
等到被加工得跟真实的世界毫不相似之处的时候,你就发现即使昨日重现。记忆也很难再被唤醒了,
可是抽象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可以不需要参照真实,直接画出你心灵中记忆的样子。
看似很神奇,道理实际很简单。
因为虽然世界千差万别,人心灵的运行机制却极其相似。
许多不同的东西经过人心灵加工之后,常常会变成非常类似的样子。
因此一张优秀的写实的肖像只能让某些人记起一个人,
而一张杰出的印像派的肖像可以让千万的观众想起千万个不同的旧爱。
于是我感到,人所谓的喜怒哀乐,其实跟真实的世界关系其实是很有限的,
更多的时候是漂浮在符号的海洋之上。
我们吃住在真实的世界中,
而我欢笑和哭泣的理由,其实都在抽象的世界里。
于是我又不禁想问,这些符号又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人认识事 物其实是通过事物的行为来认识的。
抽像代数中,概念其实是由运算来定义的。
而数学研究的意义就在不同的东西,行为是如何的相 似。
我忘着海面的波涛,想到人与人其实地理上学到的洋流是一样的。
一些人从北向南走,就冰冷的寒流由北向南流,让所过之处的人冷的哆嗦, 向往的却是洒满阳光的南方。
一些人从南向北走,就像热带的暖流,所过之处,让人感到暖暖的,目标却是冰冷的世界。
当两股洋流交汇的时候, 总会激起旋涡,互相围着纠缠几圈,但最终还是分开离去,因为各有各的目标。
其实认识世界并不难,人所说的认识,不过就是把世界在心中做一 个投射。
所谓的知识,不过是世界的一个象。
即然人永远无法掌握全部的真理,常常定性的有几份神似就己经足够。
所谓的道理和逻辑, 其实强调的是一种连续性,有因有果而己。
所以认知说白了,只是一个连续的映射。
所说的正确,其实也只能何证定性的结果相符。
所 谓认知之难,难于世界的本身的维度非常之高。
在人心中的低维空间,难以展现它的全局性质。
因此人觉得世界变得光怪陆离起来。
因此 艺术家看玩科学的不正常,
科学的看艺术的是神经,
科学和艺术都懂点又觉得做生意的不是人。
其实世界是很简单,常常是人的理解角度 不对。
当人们为日月之行而惊叹时,其实在物理上它就是简单的F=ma.
当人们为爱情而苦恼的时候,其实问题的关键常常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 题。
可是世界真是那么简单吗?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是人太简单了。
不是世界简单,而是人只能知道世界简单的部分。
多 数人只能理解一解东西:就是因果。
所以只能活在一个有原因有结果的世界中。
不能用比喻成因果关系的,统称为错误。
所说的 认知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是一连串的比喻。
对于不懂感情的科学呆子来说,把感情比喻成洋流他就明白。
对于不懂科学的花痴来说,你把洋流比喻成 感情他就明白了。
对于那些上过点学的人来说,你说这个东西可以变化成加减乘除,所以是科学,他就接受了。
可是科学的呆子真的了解洋流吗? 未必。
花痴就长于感情吗?也未必。
上过学的人就懂科学吗?当然更不是如此。
把陌生的东西比熟的东西之后,我们即使不明白,但我们 有一熟悉的手段。
于是就感到陌生的事物处于我们掌握之中。
于是科学的呆子会对感情做个实验分析一下。
花痴就会想多用点感情世界就 会变暖。
大学生就会相信民主科学是真理,国家一定会富强。
都是想当然而己。
我感到自己的心己经空了,
不禁一笑。
别 人的心看不懂人,你用不着悲伤。
你的心看不懂人,才是真的可怕。
于是起身上车,
去海边弄张只螃蟹。
然后回去继续 回去
爱数学
爱画画
爱音乐
爱历史
爱哲学
爱想法也
爱生活
继续用天真的眼晴看这个美 丽而陌生的世界,
让自己再去想一些自己从来没想过的东西。
--------------------------------------
四
每到周末,时不时的到姨那里吃茶。
姨住在海边山上的一座房子里,风景很好。
第次先沿着海边骑一路自行车,
吹一阵海风,看一阵海景,
再登一座开满花的小山,就到了。
等到我到时,姨一定在厨房呢,刚把料下锅,然后慢慢炖着,姨的手艺特别好。
我也常常呆在厨房,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偷师。
这时常常坐下跟姨一起吃茶聊天,等着锅里的好东西。
“你上次带的那本中文书真好,我还见过那老人家呢,不过见时己经不行了”
“姨喜欢?我读头几篇觉得有意思, 读后来觉得老人家有点烦”
“不过我不知道你们年轻该不该读这个,太老了,看完了会不会觉得人生一点意思也没有了”
“我们这是无欲则刚,哈哈。”
“你这样的人啊,什么也不差,就该多到庙里多烧香,来点运气就好了”
“也许运气也不差,没到时候吧。“
一会菜好了,小妹妹放下书,一起坐着吃饭。
小妹妹知道我不会用刀叉,就特意给我拿了一副。
害得那次吃拔丝红薯,我一根丝也没拔出来。
今天周末又骑车来到海边,知道姨己经搬走了,看着临海的小山。
觉得心异常沉重,转过身,向反方向骑行。
看着沙滩上满眼的金发碧眼,突然间,脑子里竟冒出句唐诗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