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翻译)《日本扇子之谜》——有栖川有栖
进行一个很快的翻!爱丽丝,启动!
原作:有栖川有栖
翻译:江染月
声明:原文版权归版权方所有。本文仅供个人学习使用,禁做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下为正文
序章
作品完成后,不知道该取什么标题的作家并不少见。有时也会有仅对某部作品苦苦斟酌标题的情况。如果怎么想都想不出来的话,有些作家会求助于编辑的智慧,但我从未有过这种经历。
“有栖川先生在开始写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好标题了吧。”
出道以来一直关照我的珀友社编辑片桐光雄喝了一口冰抹茶拿铁说道。我也喝了一口同样的饮料。
“刚开始写也有犹豫的时候,但写了一点之后就会决定了。为了反映出标题,我会在内容上向标题靠拢,这样写很舒服。”
给作品命名有助于理解自己在写什么,很容易排除那种其他作品也能挪用的模糊标题。小说的主题也更容易显现出来,对作品来说起到了灯塔一样的作用。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比我小一岁的编辑那浓眉下的一双大眼睛眨了眨,随着“原来如此”点了两次头。
“你从不在完成作品后再考虑标题,是吗?”
“脱稿之后再做决定很难吧,我不喜欢。”
“每个人都不一样呢,即使是写作老手也会有人在标题上苦恼。我也遇到过被拜托‘片桐君,有没有什么好标题?帮我想二十个左右的候选标题吧’的时候。虽然我理解他想要选择标题的余地,但二十个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是大作家的话,名字本身就像标题的一部分,即使起像被推开一样冷淡的标题也能行得通。倒不如说反而会显得很厉害。”
虽然我并非出于嫉妒,但感觉就像在说有栖川有栖无法使用这种方法似的。
“比如松本清张的书起个标题叫《智能手机》?”
“如果他还在世的话,可能会起这样的标题呢。清张先生的作品名中也有一些看似冷淡,但有很多象征性且意味深长的精彩标题,每一个都很好。比如《眼之壁》和《波之塔》。”
“还有《水之肌》和《交错的场景》等等,有很多呢。”
“虽然这些标题独具特色,但据说是在内容尚未确定的情况下就需要发布连载预告,因此为了不管变成什么样的故事都没关系,而起了抽象的标题。”
作为畅销作家的逸事,这个我也听说过。因为这些标题具有象征性和抽象性,所以只要加上几行像样的文章,就可以把《零的焦点》和《砂之器》的标题调换吧。
“嗯,听你这么说,我觉得《雾之旗》和《球形的荒野》似乎也是连载前就定好的标题。”
面向大阪御堂筋的咖啡店一角,商务人士在大窗户的对面来来往往。银杏树尚未染上颜色,秋风轻轻摇曳着树枝。即使在店内也能感受到凉爽。
“那么,”编辑把在膝上打开的小笔记本放到桌上。笔记本里对他负责的每位作家做了各种各样的笔记,也记载了关于我的内容。给人感觉像成绩单一样,有点可怕。
“根据刚才的谈话,您现在正着手的短篇工作将在月底完成,所以终于可以开始着手那个悬而未决的长篇了。构思已经成型了吗?”
从闲聊开始,我询问了最近的业界动向,经过了其他作家的流言蜚语这一迂回的路线后,我们终于进入了正题。他应该已经猜到我还没定下来。如果有下一部作品的腹稿的话,可以想象作家会在被问到之前就得意地谈起来。
“我确实在考虑,但还没确定。”
“那标题是什么呢?”
“那个,也还没定。”
从至今为止的对话中,可以理解到我处于怎样的状况吧。还没到可以开始写作的阶段。
这可不妙。虽然与连载不同,但也不能断言新写的内容就是没有截止日期的,无论哪个出版社都有年度计划,如果不知道大概是几月的话,作为订货方来说肯定很难做。
“我可是很期待听到新作的标题,所以来到了大阪的。”
“让你空手而归,真是抱歉。”
我挠了挠头,想通过苦笑结束这个话题。但这样的话,他就白跑一趟了。
“对有栖川先生来说,先有标题再写作比较容易吧。那么作为破例,我来提议一个标题怎么样?”
“基于给定的标题来写作……是这样吗?”
“是的,这不是松本清张的方法,而是一种新的尝试。让我们试试看吧。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前些日子,在与一位因杂志截稿日期逼近而走投无路的作家谈话时,片桐随口一说的一句短语被对方抓住,“那个,可以成为标题”,从而渡过了难关。
“这和片桐提议标题不一样吧。只是在闲聊中无意中说出的词恰巧成了短篇的灵感而已。”
“我已经想到了想让有栖川先生写的了。是个像样的本格推理小说标题哦。请不要让我吃闭门羹。”
《日本扇子之谜》──就是这个。
“好像是在哪里听说过的标题,虽然很本格推理,但没有新鲜感。”
“听过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有栖川先生喜欢的埃勒里·奎因国名系列之一的日文标题。”
我正准备为纠正他而掏出一些复杂的知识时,他突然伸出右手,阻止了我。
“我刚才说了不准确的话。是的,我知道。嗯,首先不能说是日本标题。虽然有《日本庭园杀人事件》和《日本樫鸟之谜》等五种译名,但没有《日本扇子之谜》。而且这本也不该包含在国名系列里,原题是《The Door Between》。”
1936年,这部作品连载于高档杂志《Cosmopolitan》。当时在战前的我国流传着错误信息,说标题是《The Japanese Fan Mystery》。如果能出现以日本为国名系列的作品的话会很高兴的,似乎因为有这样的愿望而产生了误传。
作品中出现了一个甚至建造了和风庭院的喜欢日本的人物,所以“Japanese Fan”可能是指这个角色。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和扇子完全没有关系。
不管怎么说,由于这样的经过,这部作品战后被译成日文的时候,在标题上加上日本作为国名系列,一直持续到某个时期。包括该作品在内的话,国名系列共有十本,确实很不错。
“关于《The Door Between》的理解我们是一致的——”
我的话被打断了。
“《日本扇子之谜》是个虚幻的作品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翻译。也就是说,这个颇具魅力的标题现在还空着,可以说是在等待别人来写的状态。”
“不,不是在等待吧。标题毕竟是无生命的。”
“有栖川先生不想写吗?对于我的这个提议。”
经过进一步的交谈,我明白了情况。片桐不仅对《The Door Between》的相关故事感兴趣,同时也非常喜欢《日本扇子之谜》这个标题。
这位七年多的伙伴试图帮助我。虽然这个标题并没有特别吸引我,但我觉得立刻拒绝他有点不好意思,于是暂时保留了意见。
“保留意见的意思是你可以挑战一下,对吧。我很期待您能写出什么样的推理作品。当然,内容方面就完全交给有栖川先生了,所以请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这个以扇子主题的作品。本公司出版的书中有关于扇子的东西,我会作为资料发给你,可能会有什么参考价值。”
甚至连资料都准备好了,真是做事周到。
编辑叼着吸管,微微一笑。他的关西出差——据说是集中拜访了京阪神的作家——也许已经达到了一个目的吧,于是他转移了话题。
“我很久没有见到火村老师了,他还好吗?”
片桐通过我与火村英生见过几次后,对我这位交往了十四年的朋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是犯罪社会学者,但片桐却热切希望这个像名侦探一样解决了许多疑难案件的男人能写一本关于犯罪的书。即使被多次无情地拒绝也没有放弃。
“他很好。作为母校的社会学部副教授,他一边尽职尽责,一边仍以实地调查的形式协助警方。虽然在漫长的疫情中好像挺辛苦的。”
“他作为‘临床犯罪学者’活跃着吧,看起来很忙啊。有栖川先生也在疫情期间参与了调查,见证了他的名侦探风采吗?”
“临床犯罪学者”这个称呼是我给他起的,火村自己并没有这么称呼过自己。
“在几起案件中我像助手一样的事。”
“哦,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事件,老师展示了怎样的推理……”
“虽然好像是叮嘱,但我不能说出在他的现场工作中看到的事情。”
在搜查上,火村和我知道的事情不能向外泄露。保密是我们与警方之间的约定,片桐对此也很清楚。
“因为是你们二人的原则,所以我不会打听的。而且有栖川先生无论多么缺乏灵感,也不会以火村老师解决的事件为原型创作小说。”
“不会的。”
“追求作品的趣味性,这是本格推理作家的矜持和操守。”
“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这是我不可动摇的方针。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不会改变。因为我是小说家。”
片桐对这个回答很满意。也许是因为听起来很有气势。
“我不会强行进行不懂礼貌的进攻的,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请帮我转达一下:‘如果想面向一般人写本关于犯罪的书的话,请随时和片桐商量。’虽然说了不会写,但除了论文之外,他可能会想以这样的形式向世人阐释自己的想法吧。”
“我会帮你传达这句话的。如果他态度上有改变我会联系你的。”
“谢谢,我会耐心等待的。不过,关于有栖川先生的新作,我可能会不客气地催促哦。”
“好,我知道,这个嘛。”
我假装用扇子扇了扇风。
短篇的工作结束后,头脑和手都变得自由了,我开始翻阅片桐寄来的关于扇子的书。书中插图丰富,内容易读。书中详尽的解说使得有关扇子的历史、构造和意义的知识很容易理解。躺在床上翻页,零碎的知识不断涌入脑海。
封面照片是彩色的,非常漂亮。从描绘了《源氏物语》的优雅扇子、装饰着葛饰北斋浮世绘的扇子,到海外工匠制作的华丽扇子,各种各样的扇子应有尽有。材料不仅限于纸,还包括丝绸、象牙、鳖甲、金属、塑料等多种材质。
我知道扇子是发源于日本的东西——虽然关于这点也不是没有异议。在中学的历史课上学习平安、镰仓时代的日宋贸易的时候,提到从日本出口的东西中含有扇子,老师还补充道:“这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特产。”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很佩服地“诶”了一声。
我原以为这一定是从中国传来的。现代日本人中或许也有很多人是这样误解的。这么说来,能够紧凑折叠的功能性和缩小之美,确实很有日本特色。(注:有栖川这里说的是对折扇起源的一种说法,目前没有定论)
奈良时代诞生了将重叠薄板用线缝制成的桧扇,平安时代初期出现了将纸或丝绸粘贴在竹骨上的纸扇。在作为纳凉的实用品的同时,还作为礼仪和祭祀中的咒物,随着装饰性的提升,向艺术品发展。通过东洋贸易,扇子早早传入欧洲,日本开国后大量扇子渡海,成为日本趣味=日本主义(注:指19世纪后半期,日本对欧洲与美国美术产生的影响)的象征之一。在那个历史的早期阶段,扇子也成了一种时尚物品。
据说在西方有一种叫做“扇语”的东西。通过用扇子做的细小动作,只让看到它的人明白,能很方便地不发出声音传达信息。据说这起源于西班牙,各国都翻译了总结它的书,但不必说这主要用于男女之间的交流。
例如,用左手把扇子拿到脸前,表示“我想靠近你”。用右手旋转扇子,表示“我爱着别人”。打开扇子盖住左耳,表示“不要泄露我们的秘密”。把扇子尖端贴在右脸颊或左脸颊,表示“是”和“否”。但对我这种左右都能搞错的来说,好像会失败。
正想着能不能把用扇语交流的场面用在推理上时,突然想起来,我不是想收集扇子的杂学,而是作为创作灵感的资料读这本书。
我一只手拿着书走到客厅,坐在沙发上稍微读了一下,然后夹上书签开始思考。尽管知道扇语的登场人物们偷偷地交换秘密信息的场面并不坏,但没什么意思。有必要考虑更具有推理味道的使用方法。
《日本扇子之谜》。
没错,标题是这个。必须把扇子放在事件的中心。如果作为产生谜面的重要的小道具进行描写,该怎样做才好呢?虽然很简单,但立刻想到的是被害者在扇子上写下了死亡留言。
扇子不仅可以用于扇风和画精美的画欣赏,也可以作为装饰品表达情感,自古以来,扇子有各种各样的用途。扇子可以用来写字,也留下不少记录和歌的雅致作品。
在扇子上写字并不奇怪,反而是自然的行为。在本格推理小说中,被害者——假设他随身带有笔——濒临死亡,手上没有其他能写下文字的东西的话,应该会在扇子上写下犯人的名字。一定会写的,毕竟说到底是在“本格推理”中,但是。
虽然死亡留言本身没什么新意,但写在扇子上的先例我却闻所未闻。死亡留言被留在扇子上是不是有什么意义呢?
扇子的最大物理特征是可以合上或打开。如果在悄悄写下犯人的名字后马上合上扇子的话,即使犯人在场也不会察觉到留下了告发的讯息。
尽管如此,负责调查的警察会详细调查现场的东西,所以扇子的信息被忽略的可能性是零。万事俱备。不是因为身边没有其他能写的东西,而是被害者注意到了这样的优点而选择了扇子。
“不过,这样的话……”
我自言自语,重新坐在沙发上。
这样一来,事件很快就会解决,无法成为推理小说。需要再推敲一下。
如果在扇子上写下的不是真正的死亡留言,而是犯人为了伪装而写得怎么样。如果设定是为了冤枉无辜的第三者而进行的伪装工作的话,侦探会不会从一些细小的线索中识破这一点呢。
就是这样。现场留有一支钢笔,经过调查墨水成分确认是用这支笔写下的讯息。墨水缺乏速干性,写了之后马上合上扇子的话,文字不可避免会渗开,但是文字却清晰可见。如果是为了不让还在现场的犯人看到而在扇子上写了信息的话,这就太奇怪了。为了不让犯人看到,被害者需要将其藏在身体的阴影下,打开扇子等待墨水充分干燥。因为那太不自然了,所以写下这个信息的不是被害者,而是犯人伪造的假线索。
这个想法也不太好吧?
从意外的线索中进行推理,看穿是犯人的伪装工作,这也不是那么有趣。在寻找灵感的推理作家的脑海中,有个声音在问:
——虽然合乎逻辑,但有趣吗?
有趣与否是主观的,无法衡量,但至少作者自己必须觉得有趣才能写下去。
我觉得一边拿着扇子的实物一边考虑比较好,但不巧的是我没有那么时尚的东西。夏天在街上或商业设施中,被递上“请使用”的广告扇子,我有点舍不得扔,倒是积攒了五把左右。
不得已只好不靠扇子继续思考。
可以打开或合上的扇子与普通纸片不同,虽然也是以克为单位,但具有不错的重量。把讯息写在上面,可以投掷到十米远。我觉得可以利用这个特性。
犯人还没离开现场,濒死的被害者就写下了死亡留言。来不及等犯人离去,是因为生命之灯即将熄灭。写下了一定要让警察看到的重要信息的被害者,把它扔到犯人够不到的地方。……扔到。……哪里去呢?
我想起了为了让谁捡起来,扔到窗外的场景。然而,如果动作过大,可能会被犯人看到,行人捡起来就结束的话也不成文章。把扇子扔到更麻烦的地方,或者把它塞个地方藏起来吧。我想了下有没有什么像样的地方,但想不出妙计。这条路好像也是死胡同。
这样下去可能会陷入死循环,我决定试着改变一下想法。放弃使用死亡留言。
如果不是扇子本身,而是象征性的扇子也可以的话,视野可能会开阔一些。试着从一个日本庭院里的薄薄雪景开始吧。白色的庭院里横躺着一具他杀的尸体。在其周围留下的只有一组扇形的足迹——这样可以让它变成不可能犯罪类型的故事,视觉效果也很强,可能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然而,问题在于,为什么尸体周围会留下这样的足迹,我作为作者完全没有头绪。既然要写成不可能犯罪的故事,只能绞尽脑汁来思考,但我觉得这对我来说门槛太高了。我属于那种谜底先行,无法创造出巧妙诡计的类型。
如果足迹不是围绕着尸体,而是被害者倒在自己足迹走成一个扇形的关键部分,倒是可以降低难度。被害者在案件发生前那样走路的理由。是在雪上寻找着什么吗?
足迹之所以呈圆弧形,是因为沿着篱笆或其他东西走吧。虽然铺着草坪的宽敞庭院变成了用半圆形篱笆围起来的庭院,这样会减少些许神秘感,但也没办法。
在被杀之前,被害者一直在跟踪X。X注意到了这一点,把手中的什么——记录了重大秘密的智能手机什么的——隔着篱笆扔到院子里。最终追上X的被害者,确认对方没有拿着智能手机,就放了X。然而,被害者想到X可能在途中把手机丢到哪里,于是回头在雪地庭院里搜寻。智能手机掉在了篱笆的阴影下。为了观察情况而返回的X慌忙说着:“这可不妙”,杀害了横穿庭院回来的被害者。就这样,院子里留下了扇形的脚印。
——虽然合乎逻辑,但有趣吗?
内心的声音毫不留情道。
一心想着推理点子的我感到口渴。为了从冰箱里取出冷饮,我站了起来。
-
秋眠的蝉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26 23:09:53
-
bvb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15 12:21:51
-
麦乐摇摇橘子冻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31 14:12:21
-
碳氢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7 08:03:47
-
寒松叹🌲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03 14:39:41
-
赤色苏维埃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01 18:31:52
-
芝士蛋卷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01 02:31:18
-
阿育吠陀@harry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9-11 20:12:23
-
老坛正宗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25 21:20:27
-
望@真·新学期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15 14:30:33
-
江染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14 22:16:36
-
Alpuxarr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13 22:53:04
-
幼稚园的小黑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11 21:47:51
-
MGZKL巧克力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10 23:02:00
-
allanp0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10 19:23:12
-
ムジュラの仮面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9 21:38:56
-
HQR0629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9 21:22:00
-
凶凶怪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9 13:33:27
-
面壁者小冬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9 11:35:37
-
_____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9 09:40:17
-
人生不过如此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9 07:33:33
-
Elephant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9 06:42:49
-
水色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9 00:07:41
-
lhtdb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3:24:14
-
Mallory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3:08:05
-
玩偶山庄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3:06:02
-
小脑斧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3:04:03
-
尾濡.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2:30:25
-
斜给给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2:00:05
-
初秋浅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1:58:23
-
孟凯Kay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1:45:57
-
肥嘟嘟野卫门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1:10:34
-
antares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1:06:52
-
Sylva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1:02:22
-
会厌居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1:00:26
-
比逗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1:00:01
-
金.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0:53:44
-
种西葫芦的熊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0:52:28
-
豆腐小僧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0:47:14
-
Fish十九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0:44:30
-
嗨踢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0:37:17
-
塞西莉娅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0:34:49
-
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0:33:12
-
m9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0:27:51
-
椰浆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0:27:35
-
Demon Hun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0:19:30
-
锦瑟Nishiki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0:12:07
-
闻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0:02:23
-
F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20:00:26
-
名侦探兔美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52:23
-
烈天歌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49:49
-
红杉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47:56
-
黑船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45:37
-
老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45:13
-
本格推理の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38:26
-
nutty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38:22
-
投了一块钱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36:12
-
猫的薛定谔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31:57
-
桑落霜华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15:41
-
小辛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15:07
-
四条眉毛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13:29
-
饼干嘎嘣脆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13:01
-
你的样子Logic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12:41
-
R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12:10
-
Trinity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07:22
-
hexor000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05:16
-
C.C.C.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04:22
-
猫坂御河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04:06
-
浮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03:36
-
云见鹤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01:28
-
洁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9:00:24
-
天弃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58:33
-
欧阳杼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55:03
-
z55250825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54:40
-
みた御手洗め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45:47
-
月神s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45:15
-
布卢神父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40:20
-
Don Dieg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39:27
-
爱了你-Que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37:07
-
宁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36:12
-
林明冬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35:59
-
凡凡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32:35
-
IsoNati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31:51
-
南·政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31:12
-
Touk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30:33
-
Aya_010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30:21
-
譬如朝露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30:15
-
Gig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29:19
-
Fuge Cantabil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28:30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28:03
-
小左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27:08
-
COR12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8 18:25:09
江染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个人翻译)吸血鬼与精神分析——第二章(一) (44人喜欢)
- 《疑珠》分篇泄底简评 (27人喜欢)
- 《鸮语 Vol.3》分篇泄底简评 (35人喜欢)
- (个人翻译)《伊根的龙神》节选之御石重逢 (115人喜欢)
- (个人翻译)日本扇子之谜——有栖川有栖(第一章 二) (5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