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眼见秋天到
为什么不引用其他人?——孙熙宁,2024年8月7日,21:59

我要哄哄你。
8月9日,按着胡适之路行山,过圣保罗教堂,经弗罗斯特林中小路,很快抵到观象山顶。是日新晴,浮云鲜少,望眼碧海青天,竹岔三岛浮于海面,大僅如席。后海的浪在远处,不可分辨,只有穿过城中缝隙,才能隐约看见避风的港湾。城中之景,绝色天然,红瓦错落,绿树分杈,中山路和它身后的大鲍岛,都在等待秋天。
另一侧,道路同样起伏,生活另种层叠,可惜树木遮蔽,不见劳山,这是例外的遗憾。
从此地观看青岛全景,已不是第一次。可是,今天的情与意,却殊于往日。94年前的今天,1930年8月9日,胡适应宋春舫之邀,游观青岛全市。这是胡适第一次到青岛,“到炮台、观象台,两处风景都好。观象台上可望见劳山。晚上是青岛的海滨大会,我同春舫一家去看。有各种爆仗烟火,无甚可观,而人山人海,民众来者真不少。”当天在日记里,胡适另记下了宋春舫的礼赞,“青岛可看的地方尽于此了。”

五个月以前(1930年3月10日),宋春舫那座被别人欣羡不已的褐木庐在福山支路奠基。褐木庐是为其所藏戏剧图书专门建设的一座私人图书馆,在当时的中国确是罕有之举。即使后来至今,私人为特定类型的某一种图书建设图书馆,亦是鲜闻。
在青期间,胡适看了宋春舫蒐集收藏的许多剧本,中文剧本有余上沅改译的《长生诀》、刘大杰的《十年后》《白蔷薇》、郑伯奇的《抗争》《危机》《合欢树下》、洪深的《贫民惨剧》《赵阎王》、欧阳予倩的《潘金莲》等。
此时,距宋春舫第一次写剧还有一年。1931年底,宋春舫在褐木庐中用一个星期之久,写完了在脑海里已经盘桓了七八年的第一个剧本《一幅喜神》。《一幅喜神》面世于中国新剧潮流复兴的时候,由青岛天主堂印刷局印刷,共印制500册,其中,第1-100册为非卖品,宋春舫赠颂朋友所用。
《一幅喜神》讲述的是一个“求求你哄哄我”的故事。大盗张三半夜来到大收藏家李先生家中,发现墙上挂的名人字画、柜里陈列的古董玉器善本古书都是假的。待到李先生、李夫人看完戏回家,三人相遇,戏剧性就此开始。
大盗逐一指出大收藏家所藏之物均为赝品后,李先生与李夫人为保全名声,央求大盗,“你肯不肯发一点慈悲心肠,救救我们呢?请你快快抛弃了成见,随便拣一二件带走罢。”
僵持不下,直至幕落。大盗才告诉李先生与李夫人,他们家里“确有一件明末清初的作品。”李先生和李夫人听了喜出望外,那幅喜神是高祖文端公画的,“元旦那一天,我们才把它挂出来”,“你别再迟疑不决了。千万可怜我们,把这幅喜神带走罢。”
1931年12月31日,宋春舫为即将印行的《一幅喜神》作序,除了说明这个故事的起由,也介绍了街区的现代性,“在小城中,大家有监督大家的习惯和天职。”
附A:《一幅喜神》一樁笑话
大盗:青岛有一位青年的煤商,发了财。有一天,正当他的大厦落成,许多趋炎附势的朋友,都来替他道贺。客厅上高高的挂起一副八尺长珊瑚笺的对联。上联是某某仁兄,那是煤商的台甫。下款是一位清朝中兴名将。你猜是谁?
李先生:是左宗棠么?
大盗:不是,曾国藩,而且千真万确,是曾国藩的亲笔。可是当时朋友之中,有一位捉狭鬼,拉住那位煤商问道,“曾国藩的那副对子写得真不错,不过时间上发生了一点疑问。老兄,我看你年纪至多不过三十岁,那曾国藩好像是在同治末年,便去世了,到而今至少也五六十年。那么也许他死了以后,再从棺材里爬出来,替你写这副对子罢......”
李先生: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大盗:他买了那副对子以后,先把原有的上款擦去,然后把自己的名字垫进。
附B:365个里院的基本用法





王帅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大家的”于学周
- 大鲍岛十日谈(四):人的因素没有被理解 (1人喜欢)
- 空空的青岛里院 (2人喜欢)
- 一个人和他的时代倒影——纪念洪深诞辰130周年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