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真的需要一点儿独立摇滚精神振奋一下
看到Phoenix出现在昨晚的巴黎奥运会闭幕式中,有些感动——
Phoenix在看上去有些局促又暧昧的中心舞台上用<Lisztomania>开场,之后DJ Kavinsky和Angèle加入合唱了<Nightcall>,接着在<If I Ever Feel Better>中与VannDa又合作穿插了说唱。随后,从与Air惊艳献唱<Playground Love>无缝衔接到与Weekend Vampire主唱Ezra Koenig合唱<Tonight>。最后,Phoenix以<1901>结尾,主唱Thomas Mars跳进运动员中后又被他们托举起,做出了一个一手指天的动作,像是致敬巴西冲浪选手Gabriel Medina。整段表演结束,完美。
又是一个预想不到却意料之中,法国人总能给人无法形容的感觉。
这段演出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法国乐队,主角Phoenix和电子乐队Air。Air算是Phoenix的前辈,1997年刚出道的Phoenix当年还是Air演出的暖场乐队,1999年才推出了他们自己的首支单曲,2000年发行首张专辑<United>,炸裂。
我初识Phoenix和Air是通过电影电影<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2003)(导演Sophia Coppola因为这部电影合作成为了Phoenix主唱Thomas Mars的老婆),因为<Too Young>和<Alone in Kyoto>。尤其是Phoenix,他们的每张专辑都没让人失望,从<United>(2000)到<Alphabetical>(2004),再到<It's never been like that>(2007),以及<Wolfgang Amadeus Phoenix>(2013),<Ti Amo>(2017)和<Alpha Zulu>(2022),一如既往地保持他们惯有的风格:有点摇滚又有点电子,玩世不恭地懒洋洋却又乐呵呵。这一点也在昨晚的演出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即便很多乐评人都认为Phoenix的音乐很美式,但当他们站到台上时,就是地地道道的法式的型儿和劲儿。
Phoenix是一支来自凡尔赛的独立摇滚乐队,所以可以说是大巴黎土生土长的乐队。巴黎奥组委决定让Phoenix串闭幕式的场,真的是自恋傲娇到顶了。
所谓独立摇滚(indie Rock),即独立于主流之外。它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音乐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的背景下,一批音乐人为了表达自己忠于原创与艺术独立性、不屈于主流的态度,拒绝与主流音乐唱片公司签约,逐渐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从音乐形式上来看,它还是更多地以吉他带动旋律,配合风格化的唱腔和自省式的歌词,来回击主流音乐。同类型的乐队有英国的Radiohead、美国的The National等。
而我所理解的独立摇滚更多的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非一种音乐风格。 它就像是一场大型行为艺术,强化艺术个性和真实性,与许多迎合大众吸引力或追随行业趋势的商业流派不同,独立摇滚更包容声音和表达的多样性,它鼓励实验,同时忠实于个人艺术愿景。也正因此,独立摇滚对当代艺术(Comtemporary Art)的影响很大。
当然,我不确定独立摇滚圈里会不会不满Phoenix的这次奥运闭幕式演出,毕竟这也挺商业的。可如果把这场演出放在更大的时代背景下来看,Phoenix作为一支独立摇滚乐队,串联起来自包括法国、比利时、柬埔寨、美国不同风格的音乐人,与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一起狂欢,是不是也完美契合了独立摇滚的精神内核。
这次闭幕式有很多巧思细节,不管喜欢与否,我们都无法否认任何与人性真善美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一切都值得被赞赏和发扬。法国人在这个夏天极尽所能践行着“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自由,平等,博爱)”,最后以一曲<My Way(我的路)>结束整场演出,留下整个世界静静地回味叹息。

Ad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所以,大家都不说话了 (10人喜欢)
- 打破主流叙事框架的乐趣无穷 (10人喜欢)
- 独立性和批判性 (3人喜欢)
- 山地之王 (4人喜欢)
- 列宁不听贝多芬了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