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奖影后被骂“你就不像一个妈!”
何赛飞凭借电影《追月》斩获第36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大奖,在颁奖晚会上,她激动到语无伦次的发表获奖感言,很多人认为60岁的她表现得像小女孩一般,反而让人觉得可爱、率真,直接把她送上了热搜。

然而,《追月》中的越剧名角戚老师,在何赛飞老师的演绎之下,却让人怜而生恨,恨又生爱,百感交集,叹息不已。
谁不想生活得纯粹,简单,快意恩仇?但随着年龄增长,这样的想法注定成为幻想。
纷繁的生活从来都不是爱憎分明,不可能快刀斩乱麻。
有人点评:
一个女人年轻时贪图名利、不择手段,抛家弃子。到晚年患病时,才想起在儿女身上欠下的债,想弥补缺憾,回归亲情。就应该像大儿子秋生一样,不原谅妈妈。理由是她“就不像一个妈!”。
她怎么就不像一个妈呢?
戚老师,在他人眼里,是红遍大江南北、唱进北京的越剧名旦。站在舞台,光芒四射,回到家乡,轰动全城。
但是,在儿子秋生的眼中,戴着演员光环的妈妈却是:自私虚荣、谎话连篇、逃避责任,背叛父亲,丢人现眼。
晚年戚老师病了,想回来跟两个孩子一起生活,秋生让保安把她推出大门,不愿相见。
作为观众,很容易从秋生的视角去厌恶这位妈妈,有人还恶狠狠地在评论区说,“活该,有什么脸回来见孩子?”
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妈妈为了她的越剧,她的追求,给父亲头上种了草,导致父亲离家出走;秋生作为哥哥,承担起家庭重担,照顾弟弟妹妹。当妹妹不谙世事怀了孩子,妈妈丢不下舞台,给秋生钱让他带妹妹处理掉孩子,导致冬妹失去孩子,精神分裂。秋生去教训那个抛弃妹妹的人,冲动之下把人打残,服刑6年。而二儿子秋生也因为缺乏母爱,跟年龄比自己大很多的女演员庄凌凌“混”在一起。
乍一看,这样的母亲怎能不遭人唾弃?
因为她确实不符合我们对“母亲”这个称呼的理解。“母爱”的伟大,在于母亲的自我牺牲,在于母亲像大海一样的胸怀,在于母亲对子女不求回报的付出。
你就不像一个妈!

对母亲来说,这句话似乎是最无可辩驳的一条差评。
用传统标准衡量,“你就不像一个妈”,那谁都可以指责你。
看电影的时候,不停流泪,说不清为什么哭,也说不清在为谁哭。
看完电影,仍久久不能平静:
实力派作家艾伟,为什么塑造一位如此不靠谱的母亲?
而家庭幸福、没有绯闻的何赛飞,从不喜欢这个角色,不想演,到最后让戚老师附体,为这位母亲去说话,又是为什么呢?
金鸡奖的评委和观众,难道只是因为何赛飞老师的精湛演技,而把最佳女主角的大奖颁发给她吗?
我说不出为什么。但我也是职场女性,我也为人母。
一个年轻女性,从她的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她的第一人设就被固定为“母亲”,其他的角色都要为这个人设让路。
在一阵又一阵巨痛折磨中,“女孩”不会想到很快还有一个更痛的事将要面临。
从孩子出生那一天起,第一次做母亲的“女孩”,瞬间被世界遗忘,所有的目光都投向那个皱巴巴的柔软的小东西。那一刻,”女孩”必须懂得,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性的“女孩”了,以后,在这个小东西前面只有母亲。
这个转折,对于任何一个女性来说,都是不容易的。
结婚前以为可以永远像公主一样被捧着,在孩子出生之后,很快发现那就是“公主梦”,是自己的一个幻想,幻想破灭就是那个更痛的事。
在幻想破灭的痛苦中,女性要自觉地学会“去中心化”,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二位,成为一个好母亲。而且,孩子日日在成长,他不会停下来等你喘息,等你偷懒。
但是,“好母亲”“像一个妈妈的样子”,并不是知道就可以做到,也不是一学就会,每一位女性在做母亲的过程中,都会做错许多事,在犯错的过程中,带着自责,慢慢学习妈妈。终于有一天觉得自己有点像妈妈了,一回头孩子早已长大。
所以孩子永远是带着对妈妈的不满长大的。
戚老师也是,当她快到生命尽头的时候,才让孩子们对“坏妈妈”释然。
如果我们站在戚老师的角度来重新编剧:
戚老师和丈夫是真爱,到死都爱。两个人一样痴迷越剧,一个写剧本,一个上台演,越剧就是他们的命。
丈夫用半生心血写成《奔月》,戚老师想不惜一切演好这部戏。但是,一个小编剧,一个小演员,没有人脉,没有人认识它的价值,就无法搬上舞台。丈夫为此奔波,苦闷,无能为力。戚老师面对耻辱的条件,别无选择。要么打入地狱,要么让它大放异彩。
戚老师无奈之下选择后者,因为越剧就是她的价值所在。
《奔月》一经公演红遍大江南北,作为主角,戚老师的全部时间都在舞台上,只能大笔寄钱给孩子们,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
《奔月》走红,丈夫不知所踪,两个相爱的人实现了梦想,却无颜以对。
秋生撞见了他不该看见的事,戚老师无脸再见孩子们,只有站在舞台上,才会忘掉一切人世间的烦恼。
小冬妹流产后,住进了精神病院,秋生被判6年,作为母亲她很崩溃,但每天都有观众等着看她的表演,只有站在舞台上,戚老师才能忘掉一切。
当再也不能登上舞台时,戚老师躲去北京,没有勇气见孩子们。知道此生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们,也知道没有什么能够弥补。
查出癌症,得知自己不久人世,戚老师知道不能再躲了,虽然秋生放出狠话,再也不愿意见她。她还是决定回来跟她的孩子们一起生活,哪怕她被儿子嫌弃。

站在这个视角看这部电影,不知你是何感想?
戚老师在自己酷爱的事业和家庭之间,艰难的选择了事业,就等于放弃了家庭。
她就不像一个妈!
这也是摆在当代女性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不禁想问,“什么样的母亲是真正的好母亲?”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如果选择做母亲,就必须“像一个妈”?就必须是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自我牺牲的妈妈,才是一个“好妈妈”吗?
也正是有很多人以为,做一个好妈妈,就要离开职场,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
结果,“伟大的母亲”绑架了多少人,牺牲了自己,去鸡娃孩子,有多少孩子因此而窒息,痛苦,甚至有人当着母亲的面跳进江水。
这与戚老师为了事业,忽视孩子相比 ,又让我们有哪些思考呢?
作家艾伟笔下的母亲有那么多毛病,但是,当她一旦穿上戏服,站在观众面前,这些毛病顿时不那么重要,她的光芒让这些毛病显得无足轻重。
戏骨何赛飞把演员妈妈对事业的痴迷与母爱之间的冲突,完美的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观众的心被这位妈妈紧紧的抓住。没有事业的女性无法理解这位母亲在选择时的煎熬,没有经历过养育孩子的女性无法体验作为妈妈的自责。这也是为什么这位妈妈听到有人要害儿子,她毫不犹豫的为子杀人。
观众和评委给出最佳女主角的评价,这个奖项不只是认可何赛飞老师的演技,也是对戚老师这位母亲的尊敬。
戚老师,呈现给观众的不只是母亲这一个身份。她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追求自己的价值,有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有独立的人格。然后,她才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虽然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母亲,有些另类,不靠谱,但是,最终,她勇敢地站在孩子们面前,给了自己告白母爱的机会,给了秋生释怀的机会,也给了夏生领悟人性的机会。

做母亲,可以说是一场修行,不应该用好坏来评判。
做母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是自己一天天老去,而是陪着孩子一天天长大。
写到这里。似乎剧中的人物一个个向我走来:
秋生看似冷漠、阴沉的个性中饱含对家人的深情;
夏生像孩子一般对母爱的依恋;
冬生不能承受残酷现实,坠入幻想世界的不幸;
庄凌凌的执着和真实。
突然明白我的泪水,是为每一个剧中人物而流,为他们所经历的苦难,为他们在成长中所付出的代价,为每一个生命的局限性。
不必苛责任何人,每个人都不容易,母亲更不易。
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