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空,唯见群星》宇宙恐怖+喷溅朋克
经验丰富的精神病医生瑞秋遇到了一名棘手的病患。 病人名叫大卫,自称被恶魔附身,活了四百多岁。瑞秋初步诊断他为多重人格障碍,但在诊治过程中,大卫不仅说出了瑞秋最隐秘的经历,外形竟也发生异变,瑞秋不得不考虑“附身”的可能性…… 《仰望天空,唯见群星/When I Look At the Sky, All I See Are Stars》出版于今年七月,与书名给人的诗意印象截然相反,是一部十分重口的宇宙恐怖喷溅朋克中篇。 作者史蒂夫·斯特雷德两获喷溅朋克奖提名,最著名的作品是“谎言之父”三部曲。而这部新作与三部曲同享世界观。 下面是对喷溅朋克文学类型的简单介绍,以及这部小说的泄底和感想——

“喷溅朋克”(Splatterpunk)在国内又有“溅射朋克”或“血腥朋克”等译名,以生动、血腥的暴力描写、反主流文化倾向和“无限制的极端恐怖”为特色。 Splatterpunk这个词是美国恐怖小说作家、编剧大卫·J.肖创造的,于 1986 年在普罗维登斯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奇幻大会上提出,被定义为“一种以生动描述极其血腥场景为特征的文学流派”,是对“传统、温和、暗示性的恐怖故事”的反抗。大卫·J.肖被认为是“喷溅朋克之父”,克里夫·巴克、乔·兰斯代尔等著名作家是这一流派的代表。 2018年,“喷溅朋克奖”设立,有最佳长篇小说、最佳中篇小说、最佳短篇小说、最佳作品集、最佳选集、终身成就奖这六个奖项,用以表彰在喷溅朋克和极端恐怖领域取得的成就——“极端恐怖”流派小说的特点是过度描述性爱、暴力、残害和酷刑等极端行为。 下面说回《仰望天空,唯见群星》,我单纯是被书名和简介吸引,没注意到宣传语中提到的“喷溅朋克”字样,等发现不对劲儿的时候已经读了大半,只得硬着头皮读完。 忽略小说后半段程集中出现的大量血腥黄暴内容,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洛夫克拉夫特式故事。 将大卫当作多重人格障碍病患进行诊治的过程中,瑞秋发现越来越多科学难以解释的怪事,大卫此前的经历也随某邪教团体一同浮出水面。 该团体信仰的,是黑魔法师阿莱斯特·克劳利提出的泰勒玛体系的分支,发展到现在已经与泰勒玛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该团体相信存在着十一位由宇宙物质构成的混沌之神,如果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仪式,就能进入宇宙混沌之神所在的“黑暗天国”——即位于另一重维度的灰烬世界。 而大卫就被一位“宇宙混沌之神”附身。 随着治疗的推进,大卫讲得越来越多,他对自身经历的描述是如此离奇荒诞,但结合后来发现的监控视频,这些不经之言中又隐藏着可怕的真实。 瑞秋受其影响,最终也遭附身。性情遽变的她也同样被恐慌的同事们当作“多重人格障碍”病患诊治。 专门处理此类事件的安德森神父到来,令酝酿多时的异常大爆发,大卫、瑞秋和安德森神父相继消失,只留下遍地尸块和惊惶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事实上,该团体的目的达成了,消失的三人都进入了灰烬世界,只是安德森神父惨死,大卫和瑞秋则心满意足地投身宇宙群星。 ——我不好喷溅朋克这口,但刨除相关内容,小说的整体气氛营造可圈可点,节奏有张有弛,尽管在视角转换的处理上有些混乱,却恰好应和了角色在理智和疯狂的界限上走钢丝的表现。神秘学、宗教和宇宙恐怖等多种元素也融合的很好。 作者史蒂夫·斯特雷德自陈,他在创作“谎言之父”三部曲期间,在暗网上加入某邪教团体,深入研究取材,获得诸多感悟,并体现在他此后的作品中。 以及,针对这种行为,他建议读者不要尝试
古里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靛蓝房间》:会议室中的无头同事 (4人喜欢)
- 《折刀》:师德失范导师遭遇食人树 (7人喜欢)
- 《哨站331》:科幻恐怖+心理惊悚 (3人喜欢)
- 2024恐怖小说阅读年终总结(个人向) (42人喜欢)
- 《两种音乐》:“阳光杀手”的矛盾两面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