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散记9一花灯
几年前有朋友约去看傩戏没去成,后来在朋友圈里观赡了一下,与小时记忆里看到的跳灯完全不一样,戏服和戴在头顶的面具都陌生的紧,唯一相似的是周围的花灯。 酉阳与楚黔交界,受巫傩文化影响,有不少地方仍留存跳傩戏的民俗。17年去贵州思南采风,席间思南诗友的一曲莲花闹直抵灵魂深处,过于熟悉的唱腔仿佛在三四十年前的清溪场一直游荡…… 花灯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历史悠久,大致起源于唐宋之间,明清时广为流行。据清康熙至道光年间的地方志记载,福泉、遵义、开阳等地当时已有花灯歌舞流行,每于上元节,扎各式纸灯,由儿童作时新妆,踏歌和乐,谓之“闹元宵”,或男妆唐二,女妆懒大嫂,手持巾、扇,双双起舞,称为“跳花灯”。 过年期间除了舞龙灯,能让人潮随涌的就是跳花灯了。看似过年临时组成的草台班子,分工井然有序,扎花灯的老手艺人,挑灯的童子,敲锣打鼓的老将,还有一个旦角,一个丑角。新岁昏黄的方瓜花街灯并不比平时亮多少,显得拜年的花灯特别漂亮,竹子划成细丝作骨架,编成各种形状,糊上一层皮纸,用颜料在上面描些纹路。灯里或者点松油槁或者点蜡烛,灯外再用七彩的皱纹纸搓些花串四角吊起来,鱼灯,荷花灯,绣球灯,扇形灯,方灯,宫灯,走马灯让人目不暇接。鼓锣铙钹此起彼伏,氛围烘托十分热烈。丑角是位短壮汉子,穿一身红色外褂,扎着黑布腰带,皮肤黢黑,头上乱蓬蓬的绕一圈土家族的白头帕,手里一把蒲扇,颇有两分济公的味道。有点搞笑的是扮旦角不是女人,且人高马大的,一块头巾用锁针锁住,遮了胡须,只留一双眼睛在外面,上衣是青绿色盘扣汉服,下穿一条水红长裙,露出一双尖尖的绣花鞋,右手折扇左手红手绢,袅袅婷婷的样子。花灯戏既有关于新年祝福的,也有演绎男女相爱的内容。看过贵州有些地方的花灯调,有首莲花闹非常接近记忆中的味道: 莲萧一打就开台哟哦 柳哇柳莲柳哦 有请大家来帮腔哦 柳哇柳得那么海棠花 楠竹块儿两条槽哦 柳哇柳莲柳哦 铜钱眼眼串成行哦 柳哇柳得那么海棠花 昨日看戏静观场哦 柳哇柳莲柳哦 来位姑娘样貌好哦 柳啊柳得那么海棠花 头上青丝若麦罩哦 柳哇柳莲柳哦 带对耳环两边飘哦 柳哇柳得那么海棠花 一对秋波生得好哦 柳哇柳莲柳哦 回想起来当年带给人们欢乐的草台班子成员有些己然作古,不知花灯在乡里传唱了多少年。聊作词一阙《石州慢》以记 : 绿女红男,蒲扇素巾,车走油壁。鱼灯鹤盏中宵,唱和随行宾客。小铙清间,鼓锣声动重云,焰光烟蜡频相射。并影转波眸,舞青鸾飞翮。 ◎ 旁白。细听绮事,软语娇秾,只教轻斥。移步莲生,食果凭谁新掷。玉绳西下,片时竹冷风低,暗飞寒露来裙屐。兴尽且携归,趁圆光清魄。

看你横行几时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齐天乐(初春)
- 星尘(孤雁出群格) (1人喜欢)
- 临屏嵌字七唱(鸟、鱼)🥰 (2人喜欢)
- 最近写的怎么隐藏了,怪
- 传承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