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中、西交流数百年
民族学·
可以说,尽管几百年来,儒家思想启蒙了欧洲,但是,欧罗巴并没有学到人学,而只是得到了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对比近世欧西思想与人学之间的差距,这一点便昭然若揭了。不过,欧陆较此前之文明程度,已然是大大的提升了。各种关于人的理念,已经提了出来,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这却是教廷始料未及的。所以,为什么清朝的时候,教会方面会突然退出,并不是流俗、印象派所以为的那样,康熙大帝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成功的抵制,闭关锁国。真实的原因恰恰是,传教士们的、源源不断的报道,关于中国的报告,必须终止掉。否则,这些东西对欧洲本部的思想掀动,动静只会更大。且越来越大,不利。于是乎,本来是想基督教征服中国的,结果却搞得,中国客观上改造了基督教世界。在此过程中,伏尔太无非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领军人物罢了。因此,历史的真相,恰恰不是袁伟时先生们想当然、所以为的那样——欧洲传播西方文明,而是一种逆袭、逆向造反。教会的初衷、目的,本来是要在东亚大陆,传布亚细亚信仰方式,结果几百年下来,却搞得自己上帝死了。根据文科三大律的生克律,这就是所谓的,作用力和反力,也就是影响的结果。就像经济方面,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因此,西方世界不得不紧急叫停,贸易保护。实际上,思想领域、宗教信仰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白人来华,原本是传播神学的,并不是科学。结果导致人学流入欧洲,这是利玛窦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人类近世几百年的交锋,现在我们就看得很清楚了,其实就是人学、神学、科学几大块的比拼。只是过去,人们分不清楚这些罢了。尤其是神学与科学,最容易混淆。
说到这里,关于人们的认知来源,似有必要啰嗦几句。如果我们大致分个类,那么,人类认识的构成,按来源就可以分为——宣传型、著作型、实验型、思问型…等等。先说吾人已经观察、总结出来的几种。所谓宣传型,就是指,人们绝大多数,终其一生的认知,大概都脱离不了各种宣传品的灌输。其知识结构、认识构成、认知世界也如此。他们的心灵、头脑,就被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占据、填满、充斥。那什么是宣传品呢?例如,教材、教程、舆论、传媒…尤其是,愚民政策下的国家,这种情况最为典型。公民的认知,基本上不脱离宣传品的控制。根据心脑论,人们永远活在印象、假相中。白人世界、西方国家,这方面最明显,说来话长。例如,种族敌视、民族仇恨、排华、反犹…等等。而著作型,则是指个别头脑,是由原著养育大的。相对而言,这种人比较具有独立性,尤其在思想上,总能保持自己的观察、思索、判断、立场…所谓实验型,就是那些通过实地调查、考察、锻炼…得来一生的学识,徐霞客就是典型。他们决不依附俗世的价值,特立独行。关于思问型,王夫之有《思问录》。这种人士,多半都经历过,思想上的大阵痛。故每能痛定思之,创发出开天辟地的思想主张,突破人类思想史。其一切见解,均由自己独立思问得来。就像理学家讲的,全是自家体贴出来。其思想、学识,都是自己思问所得,不随人转。这种人通常最少见,一般人、绝大多数,皆是宣传型的认知构成。客观规律是,群众最容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