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代课记(3)|二年级的第一印象
01 上午
2年级助教请病假,所以我临时去代课。面试的时候校长问:有没有什么疑惑?当时没想到问工作手册。
到学校后先给校长和秘书报到,校长一看到我就把我拉到一边,小声跟我说:“Emily, 老师不可以穿牛仔裤和运动鞋,太casual了;不过HR可能没有提醒你,没关系,下次注意就好了。”在欧洲,卫衣、牛仔裤和运动鞋穿习惯了,没想到国际学校还有半正式的着装规范。我赶紧点头说下次不会了。
秘书把我领到代课的教室门口就走了。我进入教室后有点局促,不知道该做什么。班主任老师Mr. A善意地指了指靠门的桌子:“This is your table.” 于是我放下书包,问他我应该做些什么。
“你要先去楼下接学生,他们会排好队,你带他们上来就好了。”
去楼下后,看到一队学生前面没有助教,我就知道是了。学生看到我有一点点诧异,但还是乖乖跟着我上楼了。在教室门口,我看着他们把书包放在开放格的柜子里,部分学生把午餐袋放进附近的冰箱,接着从书包里拿出文具盒和一个粉色的文件袋,再乖乖排好队。等班主任老师说可以进去后,他们才进教室坐到自己座位上,我也跟他们进了教室。
学生都坐定后,Mr.A开始统计出勤。我刚坐下,突然听到他说:“Ms.B今天请假,所以我们有个新的助教。Ms. Emily, 你可以自我介绍一下吗?”突然被Call,有点猝不及防。我站起来后说了我的学校和专业等,但不知道他们听懂了多少。
之后他们开始上课,我暗暗观察:一个班不到20人,男生居多,4-5个学生围坐在一张长方形的桌子边;没有任何教科书,只有本子和iPad;英语需要提高的部分学生去旁边的小教室上英语,Mr. A则给学生讲解探究单元内容(Unit of Inquiry)。
02 PYP体系介绍
PYP的学生一学年只有6个单元:How we expressourselves(我们如何表达自己),Who we are(我们是谁),Where weare in place and time(我们身处什么时空),Sharing the planet(共享地球),How the world works(世界如何运作),andHow we organize ourselves(我们如何组织自己)。每个单元学习时长4-8周不等,1-5年级都是这些主题,难度根据学生年级循环上升。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叫Learner profile:下图10个单词。教室前面的墙壁上贴着学生对它的理解,学校的楼梯和走廊上也有。仿佛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学生,我要成为什么样的学习者。

每个UOI都有2-3个侧重的目标,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单元要朝着什么目标努力。每个单元都有Central idea, Key concepts, 和Lines of Inquiry,班主任老师根据这个大的框架备课,具体每周每节课怎么上则有很大的灵活性。其他科目如美术、中文、数学、图书馆阅读课等,也是跟UOI挂钩的。
03 休息时间
大约半小时后,Mr. A 说现在是阅读时间,于是大部分学生拿出iPad,打开Raz-Kids,根据自己的level选择文章阅读。几个程度稍低的学生跟我到教室旁边的阅读角,拿的是纸质阅读材料。我问Mr. A我怎么协助,他说我需要带着他们朗读文章,讲解他们不会的词,之后回答阅读理解题。
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很快就过了,接着学生们回到教室,把桌面上的东西收进课桌。"Line leader." Mr. A 提醒,随即一个学生站起来走到门边,其余学生一个个按顺序站在他后面。“Ms. Emily,现在是课间休息时间,请把他们带到楼下,15分钟后带他们上来。”Mr. A 对我说。
到教室门口时,很多学生都拿了零食。下楼后一个个放飞自我,男生们去踢足球,女生们荡秋千、玩沙子或滑滑梯。这块区域只对1-2年级学生开放,3-5年级有另外的玩耍区,每个区域都有老师盯着。
午休时间是1小时,包括半小时吃饭和半小时玩耍。学生们有的成群结队追逐嬉戏,有的三三两两坐着闲聊,还有的去图书馆玩桌游。
看到这幅景象很感慨,这才是小学生该有的模样啊!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休息的时候撒欢玩儿,没有烦恼,无忧无虑。
04 下午
国际学校课程表上没有午睡,学生玩了半小时后,由助教带回homeroom。下午是数学课,Mr. A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块小白板和马克笔,他拿着2个很大的骰子。他每次掷出一个数字,学生就在白板上写下这个数字的英文单词,抛出第二个数字后,学生不仅要写下这个数字,还要写下两个数字相加的和。
Mr. A的动作略显夸张,学生看到数字后都会大叫出来,写完单词后再把板子举起来。个位数的加法玩过几轮后,Mr. A 又加了第三个骰子。同样的任务,只是增加了一点难度,但他们都玩得不亦乐乎。
玩了大约半小时后,Mr. A让学生把板子和马克笔收起来,拿出iPad打开IXL做数学练习,同时他用投屏显示学生做题的实时动态。我很好奇他们都在做什么练习,于是在教室内巡视。
每个人做的练习都不完全相同:纯粹的加减法计算、word problems(跟实际生活联系的题目,但核心还是加减法)、比较大小,甚至还有学生做分数和更难的练习。
等学生去上中文课后,Mr. A 问我今天感觉怎么样?我一下子愣住了,当时比较困,还没反应过来:“All day?”他可能是听成了Ok。他又问我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儿,我脑子一转:“他们每个人做的数学练习好像都太一样。”“那是因为开学初做过诊断测试,系统推荐的题都是根据每个人的真实水平来的。平均来说,这个班的数学是正常的二年级水平,但两头也很突出,有些学生,可能你也注意到了,数学很好;只有个别还停留在一年级水平。”
中文课下课时,我要去接学生。中文课有4个班,同一年级根据学生的水平分班,所以每个班下课的时间略有出入。有个学生迟迟没有出来,其他学生说他被留堂了,我赶紧去看看什么情况,原来是这小孩在老师听写时看小抄。
回到教室后,我把这件事跟Mr. A说了,Mr. A表示也很无奈。他说:“我给学生们反复强调,在homeroom怎么样,在其他课也是一样。”他随后补充,“这个孩子啊,他虽然在二年级,但他的行为、社交和心智状态,还在一年级水平,之前我们给他家长建议留级,但家长坚持让他升上来,这种情况,二年级读完后也很难说。”
课间休息时,两个韩国女孩跑来找Mr. A聊天,原来是他去年带的学生。我问:“你们现在三年级了?”“对呀,三年级的课好难,尤其是数学。”之后他们继续用韩语聊天。她们走后,Mr. A 说之前在韩国工作过几年,专门学过韩语。
国际学校放学很早,5点不到就放学了。放学时我问Mr. A 有作业吗?“小学低年级很少布置作业,一个不成文的‘作业’是每晚阅读20分钟英文书。”难怪学生的书包里都没什么东西,主要物品就是粉色文件袋、中文袋、笔袋和水杯。就算忘带文具,教室里也都有提供。主打一个轻轻松松上学、开开心心回家的“松弛感”。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教学芝士】,图文并茂,排版精美——

© 本文版权归 Emily Shini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