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清醒
忘了有多久,总之读书时期,不是大学就是中学,我失去了在节日里那种兴奋,狂热,幸福等等积极情绪的能力,一到节日临近我都非常害怕节日,那意味着拥堵的街道,喧闹的人群,癫狂的心情,各种公共交通和服务的瘫痪,人们其实无所谓什么假期,除了春节像什么端午,重阳,清明,以前咱们不照样没放假吗,不照样过日子吗?端午,重阳,清明对咱们也没什么文化影响力吧,除了清明,现在还有多少人按照以前节日那样做的?
几次放假开车在路上被堵使我越发难以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痴狂于在那几天四处跑到处跑,难道就仅仅因为高速免费?
但有些人就是喜欢热闹,他们确实能享受节日里那种热闹的氛围,那种张灯结彩,摩肩接踵,车水马龙,歌舞升平的状态。与其说我以前鄙视,倒不如说我现在很羡慕那些沉醉在节日氛围里的人们,至少他们有那种暂时麻醉自己的能力和心情。有几次我试图把自己驱赶到那种狂烈的节日氛围里,但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狼狈逃回家,感觉这周遭的繁华与自己格格不入,并且心里阴暗的以为,这些傻逼难道真的因为这几天假期就这么高兴?很可能只是自以为很快乐,自欺欺人。
我发现自己无法和节日里兴高采烈的人共情,而不是刻意保持自己的清醒,是真的感觉不到节日的快乐了,并且也无法理解别人的快乐。 这或许和自己这几年坚持孤独的生活有些许关系,小时候节日里都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四处瞎逛,折腾,玩耍。四十岁以后发现能和自己好好在一起待上几天玩耍或者闲聚畅聊的只有那么两三个好友,恰好住的又离自己很远,有的在外地,有的在国外。所以一到节日就不如在家好好看几本书。
有了小孩子之后,虽然平时也没怎么带儿子出去玩,但节假日带着他走进人群中发现自己也并不是那么讨厌这份热闹,虽然也还是融入不进去那种节日欣快心情里去,但至少没那么别扭了。他看什么事物都是新鲜的,活灵活现的,生动的,而我也尝试用他的角度和眼光重新审视人们和各种节日元素和道具,偶尔竟也有恍惚到童年的感觉。
人与人的纽带如此之深,没有人能独自清醒的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