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6)
书摘目录: 绪论 屏风 第一章 《韩熙载夜宴图》 第二章 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第三章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第四章 皇帝的抉择 尾声 元绘画
尾声 元绘画
元绘画的目的是“解释图画究竟是什么,可以说是绘画对其‘自我知识’的展示”。
作为图像载体,一幅画在真实的物质环境中总是以自足、有限的产品的形式出现的;而作为图画再现,一幅画则总是属于一个无穷尽的符号化过程。绘画的这两个方面是中国两类传统图画的主题。第一类图画描述的是文人雅集,画中的人物在园林中从事着各种休闲活动。 第二类元绘画并不指涉图像载体,而是指涉图像本身。用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话来说,这种画是“对古典再现的重新再现”。
元绘画必须将一幅画既作为图像载体,又作为绘画图像来解释。换句话说,真正的元绘画所展现的传统中国绘画的自我知识必须是双重的,同时是对媒材和再现的指涉。要同时展示这两点,一件元绘画必须是反思性的,要么反思其他绘画,要么反思自己。前者是相互参照,后者是自我参照。不过,在同一幅画中能二者兼具的例子相当少见,我们可以再次借用米切尔的词将这种例子称为“元—元绘画”(meta-metapicture)。本书所提到的所有画中,只有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符合这个标准。
《韩熙载夜宴图》需要被慢慢地展开,展卷的身体动作被《重屏会棋图》中一望到底的视线运动所取代。这两幅作品因此可以相互解释,也互相赋予对方以活力。这里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这种相互的参照性正是传统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之一。
这件作品(指《重屏会棋图》)的根本特征是展现图像和媒材之间的张力。画在屏风上的图像总是在争取幻视错觉的独立性,而屏风的边框又总是在破坏这种错觉,因此可以承负乃至更多的屏风图像。作为一件元绘画,《重屏会棋图》并非指示出复制和重复的原理(一般意义上的画中之画往往是如此),而是希望告诉我们媒材和图像之间的辩证关系——为了产生出另一方,每一方都在努力声称自己的首要地位。
《西厢记》插图中最为复杂的图像,同时也是传统中国元绘画中最让人拍案叫绝的实例,便出现在明亡前四年的1640年印制的一套插图中。 这套插图的出版者和印刷者是来自浙江乌程的闵齐伋(1580—1661年后)。 闵齐伋插图的基本意图很特别:这些图画不仅描绘剧中情节,而且以插图形式来表现各种流行的绘画形式。




这幅插图因此对《西厢记》第五折中发生的系列事情作了巧妙的概括,同时似乎也是对晚明政治的讽刺,因为当时权力的更替就像走马灯一样频繁。

其他的各幅插图将戏剧场景画在折扇、手卷、挂轴、精美信笺和装框绘画上。每一场景根据特定媒材形式的类型来设计,因而也都突出了该媒材形式的鲜明特征。

屏风在多至四幅插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探索这种绘画母题的广泛潜力中,画家把每一幅插画都作为对以前版本的再创作,并且不时与著名的绘画作品相联系。第十折的插图[图189]是画家尝试这种“参照性”方式的最好例证。
表面来看,这幅插图的设计者通过回归到第一种万历模式(“观者成为莺莺闺房的偷窥者”)向陈洪绶的插图(“正面视角”)提出挑战。但他对环境的省略和对图像的删减同时又延续了陈洪绶建立的传统。“窥探”主题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发展得更为复杂。

有趣的是,这里也可能有两种方法将这幅插图与其他的画连接起来:红娘的形象把她与先前这一剧本的插图相连接,而镜子是一件附加物并参照了中国绘画史中一系列著名的绘画作品,其中就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苏汉臣的《靓装仕女图》。
对视觉形象的复杂性和参照性的要求也解释了插图中的其他细节。屏风上现在画有山水。但画家通过在屏风“背面”画山水,将屏风所分割的空间作了重新界定。 这幅画的含义并非一目了然。这是因为它摹仿的是陈洪绶的一幅插图,对它的理解必然要与陈洪绶的画相联系。陈洪绶的图画描绘的是空旷水面上的一叶扁舟,传达了张珙的孤寂之感与无望的爱情。当把这一景象移到莺莺卧房中的屏风上时,闵齐伋版本的插图设计者获得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他对陈洪绶先前的屏风进行了重新创作,用同一位画家的河景取代了花枝和蝴蝶。

他改变了屏风的含义,不是为了揭示莺莺的欢喜,而是用以表达张珙的孤寂。因而,新的屏风图像暗指了莺莺正在看的信,信中传达了张珙对爱情的渴望。但这仍不是精心设计的视觉游戏的结尾:陈洪绶最初的屏风上的一对蝴蝶没有被删去,但被转化成闵齐伋版本中独立的插图。
这些插图是“关于图画的图画。也就是说,它们是指向自己或者是其他图画的图画,是用来告诉我们图画究竟是什么的图画”。

中国绘画中最新的这件重屏对屏风作为图像载体和图像本身的双重身份作出了最为自觉的说明。但同样明显的是,它是通过图画来作出如此说明的,不论是“真实的”屏风还是“画出来的”屏风,都属于一个更大的图画再现——戏剧的木版插图。

这幅插图又是一幅元绘画。傀儡戏舞台所演出的画面自然会让人想起许多描写爱情故事的名画,但它剥去了这些名画中图像再现的力量,同时也剥去了这些画中的屏风图像让人着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