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理作意除烦恼

《毗尼日用》是清朝的见月读体律师采择《华严经》净行品中的偈颂和密教经典中的咒语编纂而成,共有53条。从早上起床开始一直到晚上睡觉,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起身、穿衣、漱口,行步、如厕、洗手、礼佛,基本囊括了一个僧人一天中所行的事情。 如 起床时: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唵地利日哩莎诃 行步时: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唵地利曰利莎诃 漱口时:漱口连心净,吻水百花香, 三业恒清净,同佛往西方。唵憨唵罕莎诃 着袈裟时: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唵度波度波莎诃 它要求僧人在日常的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中去默念相应的偈颂和咒语。这其实是一种正念和善法的熏习,是一种如理作意的观修方法。 在《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中说到烦恼的生起,有三个条件: 一、烦恼随眠未永断故 二、顺烦恼法现在前故 三、不正思维现前起故 法从缘起,烦恼也是缘起法。因此,只有具足这三个条件,贪嗔等烦恼才能生起,这是缘起的法则。 论中解释说:烦恼未断,属于因缘,是内心还有烦恼的种子,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现前会遇的可爱境和不可爱境是所缘缘;不正思维,是对顺烦恼的可爱境取净相而生贪恋,对不可爱的境界取不净相而生嗔恚,属于增上缘和等无间缘。 对于烦恼未断的凡夫来说,顺生烦恼的境界是无论如何都难以避免的。因此,我们能够做的、能够去发挥我们的主体作用的,就只有最后一条了。即将不正思维转化为正思维,将非理作意转换成如理作意。这是我们对治烦恼,不让烦恼生起的下手处和着力点。 如果按照现在的心理学的来看,佛法应该是属于认知行为疗法,也就是先扭转错误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观念,再依正确的观念去行持相应的,如理的行为,用这样的方式去改正自己,对治烦恼。也就是摆脱错误,重复正确。通过不断地重复正确去对治烦恼,去瓦解烦恼的势力,直到有一天,量变产生质变,我们就从凡夫成为了圣者,解脱了一切的颠倒。这时如理的思维和行为,能够任运的在我们的身心相续中现起。 在《瑜伽师地论》思所成地 中有一个偈颂: 众生寻思所钻摇,猛利贪欲随观妙; 倍增染爱而流转,便能自为缚坚牢。 这个偈颂意思是:众生因为种种不善的寻思而使内心动荡,贪欲等烦恼也因为不正思维的相续而越来越猛利的生起;由此不断的倍增染爱而在六道中流转轮回,将自己牢牢的束缚在三界牢狱中不得解脱。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内心的不正思维,因为杂染的寻思。 在智圆法师讲解的《净心法要》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偈颂: 所有三有诸过患,自心烦恼力所生; 非理作意烦恼因,如理作意能除彼。 三有大海一切的生死过患,种种的痛苦和煎熬,都是因为自己内心烦恼的力量而生起的,烦恼生起的原因是我们内心的非理作意,也就是种种的颠倒想。我们有种种错误的、颠倒的见解和想法:我们把无常的世间执著为常;把众苦煎迫的三界火宅当做安乐的家园,以苦为乐;在无我的诸法中执著有我;将不净充满的色身执著为漂亮,干净。因这种种的颠倒想,种种的非理作意,我们的烦恼和痛苦由此生起,由烦恼而造业,由业而感得三有的异熟果,在三有大海中头出头没,长夜受苦。而如理作意是能够破除一切非理和颠倒的关键因素,是斩断烦恼的智慧利剑,是照破无明的般若明灯,是跨越生死大海的不系之舟。 刚刚说到,依现在的心理学来看,佛法应是认知行为疗法。 我们所遭受的苦和乐单纯只是一种“受”,而加强苦乐效果的因素,是我们的“想”。“受”是很难避免的,而不让我们中“第二支毒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怎么去“想”。 《俱舍论》在解释五蕴的时候,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想,如同调味料。苦和乐,本身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食材,并没有太大的滋味,是想这一调味料的加入,令我们对苦乐坚执不舍。 我们在认识境界的时候,由“根、尘、识”三和合生触,触俱生受、想、思。思心所已经到了造作的那一步了,所以关键在我们怎么去想,只要我们能够改变中间的“想”,就可以改变我们的行为。 我们因乐受生贪,因苦受生嗔,因不苦不乐受生痴。而只要我们能够如实地观照和了知触和受,以正念防护,在面的境界时如理作意,就不会生起颠倒的“贪嗔痴想”。 用唯识宗的说法,就是破除了对“依他起相”的错误认识,即遣除了“遍计所执相”,从而达到真如——“圆成实相”。 在破除了“想”的虚妄颠倒之后,用鸡汤一点的话来说,我们就可以和苦乐和平共处了。 痛苦来了,不会有过多的负担,不会因为抗拒情绪的添油加醋导致痛苦的增长,从而更能够泰然处之。快乐来了,也不会过分的味着其中,贪恋不舍,而是坦然受之,这样就不会因为在快乐失去之后忧愁不舍而产生更多的欲求和痛苦。 这,就是离苦得乐,离开了颠倒想所产生的“痛苦”,得到了身心的调适和自在。 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所言: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鹿野醍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给想要出家的朋友的一封信 (16人喜欢)
- 《净行品》身语意净化实操指南 (11人喜欢)
- 当我们谈论无常时,我们谈论什么? (8人喜欢)
- 清净身语意,诸苦得止息——论华严净行品之观修原理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