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顿在钱财和生意上惊人的鲁莽粗心
今天看一本泰勒传记(泰勒的传记作者们通常对伯顿有敌意,只写伯顿的坏事,倒是方便挖他的黑料)我对伯顿又有了吃惊的发现。
原来他是威尔士一家电视台的大股东和董事长,却从来不关心自己的产业,不闻不问。五六年了都没有去参加过董事会,副董事长多次要求他来开会他都不理不睬。
到了74年底,他在《纽约时报》上发长文大骂丘吉尔,被全英国人恨。董事会的几个成员都对他非常不满,很生气。副董事长写信寄去塞利尼,要求他辞职,不久之后就收到了他的辞呈,他一点反抗都没有。
我就很奇怪为什么他对于钱和生意如此粗暴野蛮不上心。他的员工说,他收到从世界各地寄来的支票,胡乱塞在箱子里,从来都不打开过目。有个导演去他所在的酒店想拉投资,看到他拿一张50万美元的支票当书签。
他用装甲车拉了一车价值百万美元的油画去格茨塔德的羚羊木屋,把它们堆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里。还有一部分油画胡乱堆在伦敦的家里的地板上,一部分油画挂在会被海水盐分侵蚀的游艇上,包括毕加索梵高莫奈的作品。
他在65年1月他在威尔士首府加的夫告诉记者,他刚刚买了50英亩地的农场,他都没有去看过,就知道是那一片山过去就是。然后手往那边指了指。
77年秋天在南非他告诉记者说,他在巴亚尔塔港新买了一栋别墅,乔迁新居的时候办了个派对,纵酒狂欢。第二天,他在一个醉汉身边醒来,对于这个房子感到很陌生。苏珊告诉他,他刚刚买了这栋别墅。他大为震惊,天啊,我什么时候买了这个房子? 奇幻的人生,过成这样居然没有破产。难道这就是边缘性人格障患者的症状?莽撞,冲动式,不计后果的胡乱消费。
对于日常花销,他只知道一个笼统的数额。他对记者说,他一年要100万美元的家庭开销,因为他要养30个员工。我看他70年日记里也说,一年100万美元的家庭开支可以让他和家人过上不错的生活,显然没有说谎。 1973年在莫斯科,伯顿说:“我骨子里是个共产主义者……我是一个千万富翁。我拍一部电影能赚125万美元。我知道说我骨子里是个共产主义者听起来很奇怪,但这并不矛盾,因为我的收入并不意味着剥削他人。”
“你根本不知道他们收到了多少邮件,”一位朋友在伯顿时代末期说,“一大堆又一大堆。他们住的任何一家酒店都会收到这些钱,有一半的时间他们甚至都不打开箱子——里面装着支票和其他东西。当然,他们赚了很多钱。他赚得很多,比她还多,但浪费太大了。他们有这么多房子,还在股市上疯狂地投资。他们在一年都没去过的城市的酒店里保留套房。”
很多老朋友打电话都被他员工拦住了,他根本接不到电话。他不是躲在酒店里,就是躲在化妆拖车里。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他们可能觉得他现在是大名人了就不理人了。 他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处处透着不正常,也任由媒体抹黑他,见过或者没见过他的人信口造谣他,到处充斥着批评的声音。再就是他的高调炫富也招人嫉妒,个别剧组的人说他迟到早退骂人,午饭花了太长时间,下午两点才回来。
还有一个同事仅凭怀疑就说70年他在拍《恶人》的时候抽过可卡因。可他对记者说他在游艇上抽过两次大麻,是因为他想感受一下“我的孩子们(泰勒的两个儿子都当了嬉皮士天天抽大麻)都经历了什么”,但是“那感觉太可怕了”,他不再尝试了。
伯顿很生气别人写的他,说那根本不是他,完全是一个陌生人。
“对于那些靠宣传赚钱的人来说,伯顿夫妇在与媒体的关系上出奇地笨拙。内维尔·科希尔说他们‘在报纸上的形象是世界上所有著名演员中最糟糕的(故意和邪恶地营造的)’。伯顿指示泰勒,不需要提醒,要对记者保持高度怀疑。然后,只要他找到一个志趣相投的人,他自己就会聊上几个小时,然后意识到采访者宁愿和她说话,也不愿和他说话。”
感觉很多评论家和作家对伯顿有种冷冷的审视,略带敌意的。伯顿好相处不对,不好相处也不对;不理人不对,理人也不对。伯顿就是喜欢和男人聊天,聊的兴起了随随便便就是几个小时,掏心掏肺的,并不耍心眼,这也要被批评吗?
弦断秋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讨好型人格也是有极限的
- 《理查德·伯顿去世,享年58岁》(全文翻译) (1人喜欢)
- 为什么人们爱看殉情 (1人喜欢)
- 《伊丽莎白·泰勒的最后一任丈夫讲述了他们的婚姻》 (5人喜欢)
- 《为什么女人无法抗拒理查德伯顿》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