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精神理论
民族学·风俗论
托斯卡纳是文艺再生的中心地区,意大利中部。什么叫做与事实的历史相比,伏尔太更喜欢艺术的历史?点点滴滴的蛛丝马迹,如果像过去的汉语读者那样,一阅而过,就太没有经验了。事实是,这里面一定藏着中、外史学的同异消息。在国人看来,艺术史、通史…似乎仅仅是门类、分工的不同。中国人习惯于说,中国历史是以政治史为中枢的…然后,就往权力论方面联想了。为什么国史以政治为主轴?世界史告诉我们,因为,只有华族是一个天生的政治民族,儒家思想是代表。这就是我们讲的,民族精神。民族学的核心,就是民族精神理论。古今中外的各个民族、不同的种族,其根本精神,彼此是异常悬殊的。例如,有的民族是以经济为中轴,并不是政治。有的则是军事,或其他的。而绝大多数人类,还没有形成国家,它们只是地区。治国理政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国家单位。如果只是地区,那么,除了一些前政治的地方组织,不可能存在更高的形态。伏尔太讲的,事实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人早已习惯的、由正史负责的那些内容和范畴,这是显然的。前面已经说过了,伏尔太对这方面的西方记述,极其不满。无奈之下,他只好转向科学与艺术。科学史和艺术史的发达,是近现代的事情,是很晚了才兴起的。欧洲没有正史传统,当然不可能有所作为。事实上,欧罗巴的一切都是外来的。宗教信仰是外来的,文字符号是外来的,知识学问是外来的,财富积累,也是外来的…没有比较,就不知道。
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其实就是科技与艺术词典,伏尔太亦参与其事。他对当时历史著作的乱七八糟、错讹百出愤怒不已。但是,一个信念始终支撑着伏尔太——用心思考的人,总会启发别人思考。例如,苏莱曼的帝国,一直是面临双线作战,或多边外交的。既要对付欧洲,也要应付波斯。于是,伏尔太从历史得出观察结论说,这些平衡力量,可以阻止一个强国,去消灭其他国家。今天的地缘政治、战略书籍,也还是此类思维,只不过放大了。这就是中国人习惯的,读史明理、温故知新。为什么在历史心得方面,伏尔太更像传统中国的读书人,而不是如黑格尔那样,大搞神学附会、过度诠释呢?就因为伏尔太接受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历史观感方面,也更加华化。也就是,更加平正、常规,朴实无华。实际上,这也说明了,已经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得出合理的历史理论、思想结论。历史哲学、历史神学、历史人学。就像伏尔太说的,常人对于世界,原本只满足于轮廓性的认识。包括历史认知在内,这对他们来说,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