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本质是电视台
为什么我们不停刷抖音

是的,抖音的本质就是电视台。我在使用抖音、哔哩哔哩、微博、今日头条等APP时,不断加深了这一认识。
一、为什么说抖音、B站等平台本质上是电视台
抖音本质是电视台,而且是一个高度定制化的电视台。比如我的抖音,有搞笑视频、美女跳舞、世界各地美景;同样有专业政经分析、中外佳片赏析、科普知识分享、极限运动比赛,还有动物世界;同样有广告、推广。
我的抖音推送给我的专业视频,其视频质量,已经和传统电视节目没有区别。比如我关注的一个抖音博主,“酷不离开”,他用了近十期视频,每期视频30分钟,逐帧分析电影《沉默的羔羊》,讲述剧本内容,讲解导演的用意,分析朱迪·福斯特、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表演,讲述镜头背后的隐喻。再如我长期关注的另一个B站博主,“多明海”,他依托大量专业文献,采用许多历史真实影像,详细记录了欧亚各国二战后的崛起历程,用极具说服力的史料,辩证地分析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与手段。


这两个人的专业“短”视频,其质量和专业纪录片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我还有什么必要再看电视呢?
除此以外,还有大量专业博主,如安森垚、芳丝塔芙、小约翰可汗、温义飞、世界见闻录、行者道荣、王司徒、顾我电影等一大批既有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娱乐精神的视频博主,在制作大量极具欣赏价值的视频。就连娱乐,都有个说单口相声的植物椿,发解压视频,祝大伙“拉得开心”的“机械瑞克”。
而且,我不用付任何成本,看任何广告,看到广告我都光速划走。当然,视频内部的广告我还是不得不看。不仅如此,我的这家“私人”电视台,高度定制播放我喜欢的内容,不会播任何我不感兴趣的内容。我的抖音,其欣赏乐趣,远远超过任何一家电视台。
抖音是高度定制化的,我花了大量时间刻意训练我的抖音推送内容,我曾经有三四周的时间,每天中午打开抖音,看到抖音推送的每一个视频我都划走,因为当时抖音推送的视频质量过低。在几乎一个月过去,抖音终于开始给我推送高质量内容。
抖音默认用户是一个充满了低级趣味,喜欢看美女扭腰露大腿的普通用户。因为这一用户画像,是最为常见的用户形象。而在用户不断使用的过程中,再根据停留时间和点赞、收藏内容,不断优化推送内容。
这样做的结果,用户一定能够看到最感兴趣的视频,但内容更可能偏向低质量、低水平、扭腰露大腿的短时长视频。而在看了大量短时间视频后,用户也就没有耐心观看长时间视频了。而越是高质量的分析,无论是财经还是电影分析,越需要用户静下心来,耐心地观看,仔细地思考。而短时长为主的低质量视频,则是用各种博人眼球的方式,下着夸张的论断。
这种低素质视频不断地冲刷洗脑下,用户变得更加极端与幼稚。
与此同时,抖音也不可避免地被人认为是一个充斥着露胸露大腿的,“精神鸦片”一般的短视频平台。
用户是否能够做到自己主动训练大数据,做算法的主人,还是被数据所驯养,成为垃圾流量的消费者,沉浸在无数的惊天阴谋中,消费大量的无用商品。这是今天这个时代,每个现代人被天量信息所淹没的时代,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二、互联网的根本作用,加速信息传播、去中间环节、扁平化
互联网时代,京东、淘宝、拼多多等购物网站APP的出现,其实质作用,就是不断去掉中间环节,提高商品流通速度,持续降低成本,从而让商品以更低廉的价格、更快的速度,到达消费者的手中。
信息的传播,在互联网时代也呈现相同的现象。以前,我们想看到及时的新闻、消息等各类信息,必须要依托传统的书籍、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媒介,也就必然存在一批专业人士,收集、报道、传播这些信息。
某种程度上,专业媒体和媒体人垄断了信息的传播渠道,成为了“信息掮客”,也就因此,我们不得不支付有线电视费、买报纸杂志,花钱看广告,以此作为获得信息的成本。
但这个成本,同样包括支付给那些“信息掮客”的中介费用。
而互联网,尤其手机高速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直接找到那些真正的思想生产者——作家、教授、创作者。关注他们的微博账号,了解他们的分享与动态。甚至,可以直接和这些原创思想的生产者互动。

像经济学家马光远、李稻葵、国际关系学者金灿荣、翟东升,他们本人就有微博、抖音,我可以直接看这些国际一流学者自己的知识分享,甚至有时还能通过留言评论和他们本人交流互动。这就是互联网存在,所带来的巨大进步!思想的传播不再受任何物理限制,超一流的思想与远见卓识的判断不可避免地通过互联网这个加速器光速辐射,直达每一个个体。
互联网去中介化、扁平化的巨大力量,就此大幅拉低了思想传播的成本,几乎打破了专业媒体、专业媒体人对信息的垄断,也就因此传统电视台、报纸、杂志受到了巨大冲击。
互联网不断发展加速的趋势已不可阻挡,用任何办法限制电视台的收看只会加速传统媒体的消亡。今天还在看电视的人,不客气地说就是“死一个少一个”,哪个00后、10后,还会主动打开电视机,看电视频道?
三、抖音B站等新媒体的出现,意味着具有独到观点的个体更可能被挖掘
互联网加速了思想与知识的传播,也就更加需要优秀的创作者。真正优秀的内容制作者总是稀缺的。要想在某一个领域能够产生足够优秀的内容分享,需要一个人长时间地、经年累月地进行大量的积累,这个过程艰深枯燥,本就是“少有人走的路”。
即便如我“九度十二分”这个自媒体,表面看没有什么阅读量,其实也在今日头条的问答平台上写下大量回答,积累了5000余粉丝,曾获得官方认证,多篇文章阅读量上千万,获赞超7万。(后来今日头条问答项目放弃了)在“什么值得买”app上,我同样积累了7000余个粉丝,有关智能家庭与黑群晖的多篇技术文章成为了爆款。
由于错过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的早期高速发展阶段,我已经很难获得流量加持,现阶段流行的大v往往都是工作室形式的自媒体公司,很少有人单打独斗了。我写文章更多不过是爱好,纯粹“为爱发电”。
无论如何,互联网抹平了思想传播的壁垒,知识的获取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通过用户画像与关键词推荐,相比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介,新媒体平台可以把用户真正感兴趣的视频推送给个人。从而让有价值的信息更好的传播。
同时,真正的原创制作者可以直面观众,直接与所有人交流。而且,“直播”技术的出现,实际上对于思想交流存在巨大的潜力。企业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财经领域专家,在传统的交流平台只能单向的输出见解与判断。如果利用网络直播技术手段,可以让更多人直接与专家对话,每个人随意提问,再通过AI技术筛选其中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从而让每一个有潜力的个体,都获得与专家直接交流提问的机会。很难想象,这会对思想的碰撞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四、专业媒体、职业媒体人的存在依然必要
那么,这一切是否意味着专业媒体与职业媒体人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当然不是。
作为专业媒体、媒体人、知识网红,存在价值主要在三项:公信力、专业性、人群覆盖。
一个有真正公信力的专业媒体,在今天依然是稀缺的。我们尽可以通过种种渠道收集到大量信息,但无法一一验证这些信息的真伪。媒体的价值就此凸显。公信力是媒体价值的基石。拒绝传播任何假消息,不传播任何夸大其词的爆炸性新闻,是高品质媒体区别于一般自媒体的价值所在。当然,从高级媒体到自媒体中间存在大量过渡状态,不意味着非此即彼。自媒体同样有极具公信力的个体。
专业性,是媒体和媒体人区别于普通观众的第二个特点。如专业的财经评论与分析,要求媒体人相当水平的财经知识积累,与广博的历史政经视野。这才能在与真正的经济学家、财经专家交流中,问问题问到点子上,由此引出专家的独到见解与妙语连珠。
再如最近的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一群职业记者在采访我们的奥运冠军时,不问任何的专业体育问题,只试图引导产生金句,以制造网络热搜,意图吸引流量。这种毫无专业性的表现,难怪被广大网友唾弃。
信息的传播依然有成本,人群的数量足够巨大。没有任何其他有效的办法,在所有人群中传播信息。总有很多人,你关注这个大V,我看那个自媒体,你看的意见领袖、知识网红,我偏偏不看,绝对拒绝,你越推荐我越不看。
甚至我还遇到过朋友说,“你说得非常对,我就是不听。”
人们总是试图自己发现知识来源,找到自己认可的意见领袖。其实,无论这个大V叫什么,或者哪篇媒体讲了什么知识。真正的原创的思想来源归根到底就那么几个人。一种思想或者意识形态能够传播出去,不是因为提出该思想的人长得帅或者有钱,而是因为这个思想适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阶段,能够有力解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发展的路径。
A little knowledge goes a long way。思想拥有生命力,是因为思想本身,而不是提出来的人。
五、总结
张维迎在《市场的逻辑》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即市场主体通过服务他人来获利。他指出,市场经济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人类进步最好的游戏规则。
在这一经济体系中,个人对幸福和财富的追求被转化为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生产者要获得利润,就必须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企业家想要有他人追随并成为他人的领导者,就必须给雇员提供足够好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并对后者的行为提供连带责任;工人要得到维持家庭生计和改善生活的机会,就必须生产出客户愿意购买的产品。
这一逻辑强调了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为他人创造价值的竞争,不能为他人创造价值的企业必然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市场经济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在通过服务他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这种互利共赢的机制促进了社会的整体进步和繁荣。
当今天的电视台相比抖音这个“电视台”,完全无法提供相匹敌的信息传播、思想分享与娱乐体验时,就不要怪用户再也不打开电视机,不给有线电视续费。
总有一天,抖音或者什么别的APP,也会被安装到电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