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这些天在听刘心武讲解红楼梦,总是听着听着就睡过去了。然后就想起很久以前几次阅读借书的机缘。
小时候家里几乎没有藏书,印象中老父亲的几本破书是燕山夜话、烈火金刚和唐诗三百首。老母亲订了一些杂志,电影画报、大众电影和故事会,我经常躲在阁楼上翻来覆去的看俊男美女的图片和离奇的社会故事,直到旧杂志被当废品卖掉。还有专门给我看的少年文艺和诸如血疑、黑三角之类的小人书。偶尔会出现一两本童话大王,不太爱看,觉得郑渊洁像是出小板报的吹牛大王。
直到上了重点高中,老父亲唯一的妹妹不知怎的大发慈悲,主动把她家的藏书抽了三本借我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和红楼梦。姑妈的公婆都是中学教师,家里算是书香门第,很小的时候去过她家几次,看到表弟有成套的三国演义小人书,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还有大概是海底两万里之类的小说,那时候从来没想过要问她家借书看。
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大概是为了激励我不要碌碌无为虚度人生。牛虻大概是他们这批上山下山的知识青年的偶像。至于红楼梦,记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由高鹗补了后40回的上中下3本或上下2本,封面是黄不黄青不青的土色。正好那时候高中语文老师非常带劲地借着胡芦僧的课文大讲特讲红楼梦,把红里的人物关系都捋了一遍,于是在暑假完成练字作业的时候,顺手把红楼梦里的诗词都抄了一遍。

姑妈的书借给我两年,我翻完了就放在书架上没管。后来姑妈看我没有主动还书的意思,实在忍不住了,到我家把这几本书都要了回去,临走好像还说钢铁这书她家有两本,要不给我一本留着看。我说不用了,都拿走吧,谢谢美意啊。
高中开过一次运动会,什么项目都没报,光在看台上晒背很无聊,然后看到同班女生在津津有味地读书,一看是简爱,赶忙问她哪来的书呀。这个女生高高瘦瘦,平常在学校住宿,她笑呵呵地说是学校图书馆借的。当时记得初中时,正大剧场播过BBC的英剧,觉得特别好看,很多情节还没看明白。于是央求这个女生把书借我看看,她很为难,说借书有时效,运动会假期结束就要还回去。我担心她一还回去就会被别人借走,立马发誓保证,就今天放学借我看,明天一早就还她。于是她把那本已经翻得破破烂烂的小说借给了我。然后我一晚上连夜读完了,第二天按约还了她,她还瞪大了眼睛问我说,这么快?嗯,小说嘛,感觉没电视剧好看。

BBC1983版本里女主有着绿色的猫一样的眼睛,男主是提摩西道尔顿,007啊,就连疯子老婆长得也不错,颜值一流,布景配乐服装都很英式复古,情节上也连贯,没啥大坑,个人觉得比小说插画中土土的作者夏洛特勃朗特自画像好看多了。

然后高二还是高三的时候,有语文老师开的选修课,播放了电影版简爱1970的片段,跑去录像室远远看了两眼,虽然这一版的罗切斯特有着巴顿将军的高傲,但是连着女主的颜值和灰扑扑的画面都不咋地,唯一可圈可点的是上影的配音相当出彩,邱岳峰和李梓,声音有磁性令人印象深刻。
之后还看过更古早的琼芳登版,法国美女甘布版,以及美国爱丽丝版,都一般般,没啥新意,最近好像又出了2015的200分钟版,已经没有很大兴趣再关注了。
说到录像,高中里还在午休时间放过电影沉默的羔羊,录像室人山人海,几乎看不到小小的屏幕。然后我那个寡言少语的同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小声咕哝了一句,有啥好看的,小说写得一般般。我当时只在电影杂志中见过图片和介绍,于是连忙追问她是否有小说,她很肯定的说她家有译林,她记得上面登过这个小说。哈哈,被我逮着,我几次三番的催她把书带来,后来索性骑着自行车跑去她家从一堆乱糟糟的旧杂志里把这本译林翻了出来。作者叫托马斯哈里斯,我总疑心作者本人做过文职佛波乐。

小说还是很惊悚的,解释了很多电影中没完全说清含蓄保留的问题,甚至还是没弄明白为啥是羔羊的沉默而翻译过来成了沉默的羔羊。看完后还是把那本译林还给了同桌,虽然知道最后都会被当废品卖掉。
后续的又看了红龙,出现巩俐的前传和朱莉摩尔的后传,觉得都没有朱迪福斯特演的到位,而霍普金斯也只有在沉默的羔羊中贡献了最完美的表演。至于麦叔出演的美剧,血腥猎奇有余,对人性心理复杂的挖掘则浮于表面。

这小说和电影即使放在今天看也毫不过时。
后来进了大学,又在另一个高中同学家中借看过张爱玲全集,本科室友传过琼瑶和金庸,没有太大兴趣参与,倒是在图书馆看了很多亦舒和日本推理小说,比如幼稚的三色猫啥的。研究生室友爱买书,借看过薄薄的一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工作期间买过人类简史、冯友兰文集、时间简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的一本,甚至盗版的哈利波特,都没有认真看完,然后搬家的时候要么送人要么转转上出了要么用破床单卷了卖了废品。
再回看老家的旧书,小人书少年文艺早已被老母亲送了人,只剩下新概念英语、燕山夜话、唐诗三百首和一套我买的并且读完了的焚舟纪。(全文图片均来自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