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于当下与筹划未来
这是一个各自都能圈住很多人却显然是对立的哲学对子,一个叫作安住于当下,另一个叫筹划未来。前一个来源至少有佛学的主张,后一个在西方哲学里的来源至少海德格尔的存在学可以算一个。安住于当下,也即活在当下,主要是思想的止于当下,不要想东想西,包括对未来的种种思虑。事事不去想自然也就不再有烦恼,去除烦恼难道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吗?当然是。无忧无忧的精神境界求之者众,得之者少。为什么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少呢?因为心物判然为二,心固然可以操纵,但身体却需供养。身体需要的明显比心多得多。反思一下,好像是心是负担越小越好,无官一身轻,如释重负都是这个状态。但身体是羁縻的物质越多越好。虚荣心这个东西究竟是心是物的,是很可以好好考虑的。
总之,因身体的供养缘故,社会渐次形成。也是此缘故,安住于当下便不可能,远古时期要去渔猎采集,近古至今要去种植做工,所有这些都要筹划未来,从读小学起就要考虑遥远的未来的生活,基于这个谋划而对当下做出规划,一定要读重点小学,之后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这么一路重点下去,自然就是重点工作单元,重点收入待遇等等,大概到告别时也要重点山头。总之呢,资源有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准确而言是适者重点,不适应者那就是非重点。这些全都是谋划未来的情形。
年轻时很容易赞叹各种奇妙的见解,仿佛真理就在这里。等年龄见长了,逐渐认识到,安住于当下很不容易做到,事情本身可能就不容易做到,而更难的是条件不具有,连这么去实践的机会都很少,以身体故,不得不去筹划未来,从未来反过来规划现行的一切种种。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认识到筹划未来是最重要最真实的事情,他大概能收获很多。精神无法替代物质,心灵无法替代身体,这么浅显明晰的道理,却有很多人看不见。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