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过程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不要只盼结局,要看过程,从复杂的过程看生命艰苦的处境,以享隆重与壮美,其实人间的事,更多的都是可以删减但不容删减的。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便是注定的开头和结尾,猜不透的唯有过程。很多的事,结果只是一瞬间,人们为之热烈奔赴的,妙不可言却真实可信的是过程。我们看球赛,如果只想知道最后的结果,那直接踢点球就好,又何必为了九十分钟还外加三十分钟的加时累死累活的满场跑;我们去旅行,有人选择了最短最快的路线到达目的地,殊不知所谓的捷径仿佛北京黄昏的三环,被堵的死去活来,而那些绕道曲折的路线,尽管慢了点,但一路上有平易近人的好风景;我们去看演唱会,总有人说跑那么远,花那个钱也看不到人,还不是只能看大屏,为何又有数以万计的人乐此不疲呢?因为音乐只有在现场才叫live,即使有喧嚣,有灰尘,甚至有失误,但只有在现场才能感知彼此的情感,有眼神语言的交流,有你来我往的回应,这才是我们陪伴的见证。
周云蓬曾这样描述从前的生活:有人水路旱路的走上一个月,探望远方的老友;或者盼着一封信,日复一日在街口等邮差;除夕夜,守在柴火旁,炖着的蹄髈咕噜噜几个小时还没出锅;在云南的小城晒着太阳,路边坐上一整天,碰不到一个熟人;在草原上,和哈萨克族人弹琴唱歌,所有的歌都是一首歌,日升月落,草原辽阔,时间无处流淌。如今读到这段话,他似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诗和远方的画卷,你是否开始怀念车、马、邮件很慢,一生只爱一个人的过去。其实我们都是从那时走过来的,从前没有快递,没有网购,没有外卖,没有手机......买东西要去超市,吃饭要去餐馆,找人要去家里,钱不够了还得找人借......
可是,我们很快乐,很满足,我们可以肆意的大笑,可以安心的享受下班后的时间,可以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老师,可以倒床就睡没有人半夜叫醒你;我们认识街坊领居,敞着门谈天说地,在屋顶摆上一排竹床,摇着扇子听着故事,看星星; 晚饭后和小伙伴在院子里上蹿下跳,嬉笑打闹,家里人呼天喊地的叫不回来; 一家人围在电视机旁看奥运,只有那个时间,没有重播,没有网络,总有人错过;放学后,做完作业,听着新闻联播已渐渐进入睡眠,一觉到天亮还醒不过来;在旧书店买来一堆琼瑶小说,没日没夜的看,哭的死去活来,幻想着白马王子有一天就在你身边;和家人出门逛街,买衣服,穿过好几条小巷,看了一家又一家,砍价成了座谈会,时间被抛在脑后,省钱才最重要;找到一家不错的餐馆,点上几盘小菜,好好吃上一顿,不吃日料不是海鲜是故乡的味道。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让人与人,人与自然,少了联系,多了距离。我们困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楼宇间,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平房早已不见了踪影,流光溢彩的霓虹灯代替了满天繁星,车水马龙的交叉路口,行色匆匆的上班族,饭店里人迹寥寥,外卖小哥忙得不亦乐乎,商场倒闭了不少,堆积如山的快递浩若烟海......我们快节奏的度过每一天,似乎什么都快了,距离缩短了,时间也节约了,可是我们失去了从前简单无忧的快乐。我们不愿走冤枉路,不愿浪费多余的时间,肆无忌惮的省去了一切过程,似乎一切都快了,生命却变得如此短暂。
每一步路,每一种生活都是一种无限,无限困境和无限精彩的可能。那么,有人走的是康庄大道,有人钻的小胡同,更多的人走的是一条需要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奇迹的看不到尽头的路。每条路都是各自的风景,无论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还是云雾袅绕的小桥流水,只要牢记诚实,善于观察,热爱过程,生活会回以最美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