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内涵
应用逻辑学的掌握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广博的知识面,包括不同领域的信息储备。第二是对文字和语言内涵的准确把握,那种抛却了表意能够直击内核的准确度。这两条都需要具备对信息和文字极强的敏锐性,而生活中充斥着大量似是而非的词语,像午夜天幕下闪烁的萤火虫,充满魅惑却又难以捕捉。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起来“旅游”和“旅行”,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常常会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不是“说走就走的旅游”。是不是旅游要做攻略则更有计划性,可是为何旅行在书面语言里好像更正式和冠冕堂皇一些呢?除此之外,在空间思维上两者有哪些不同呢?“旅行”是通过环境场的改变,在自然环境里抛却过往的喧嚣,让躁动的心沉寂下来,找到并回归真我、本我的状态;“旅游”是通过生活环境的变更,打破对自我灵魂的束缚,让内心隐藏的焦虑不安、胆怯羞涩都能找到一个出口释放出来。所以,这两者,一个是内在本我的回归,一个是灵魂压力的释放。旅行终归是让我们通过行万里路来认识这个世界,来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还有一组词是“看破”和“看透”,这两者也有着本质的不同。看破不一定看透,看透是一定要看到事物的内核、投影源里是什么,看破只是在三维世界看出来事情的好坏,但是在高维是没有好坏的,好与坏只是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就是不二法门;“看透”是入世的高维思维,从这一点看问题心念随之改变,明了一切烦恼都是缘起性空,心念转变后便会吸引来新的因果。高维思维是站在宇宙观的视角下想问题,就是看到投影源里的本质是什么,看透后仍然保持对原有事物或现象的爱和尊重,同时以更加明智和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和处理,说白了就是不惧怕一切失去,又淡然允许一切发生;“看破”是出世,是跳出人间世事,“看破红尘”便是看到了事物表象的背后,因而对该事物不再产生迷惑和期待。好比知道了魔术师背后的机理,那么这个虚幻场景自然不会再觉得迷惑和有趣。
看透带有一种睿智,是缘起性空;看破中蕴藏着放下,是万事皆空。真正的修行恰恰是要在世间修,要在红尘世事里面修,没有远离尘世的修行,就是圣僧、大师闭关以后也还是得出关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