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的讨论不写会有什么后果?
SCI论文中Discussion(讨论)部分是大家普遍觉得最难写的,那么该如何写好SCI论文中的讨论部分?
首先,SCI论文里讨论部分很重要,所以一定要写!一定要写!一定要写!
试想想前期你辛苦做实验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数据,但是只是在结果部分简单地进行了讨论,即讨论部分包含在Results and Discussion部分,没有深入挖掘研究结果带来的价值,最后只能发表在一般的学术期刊上,这样非常不值得。
最重要的是很多人压根没有意识到讨论部分的重要性而在论文中略过。这就像是厨师有了一手好材料,但是无奈在做菜过程中漏掉了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后只能变成普通的一道菜。当然,如果把讨论部分写得很长繁琐而不能围绕创新点展开重点讨论,也会让审稿人阅读起来很费劲甚至迷惑。
我们先来看看不写或写差讨论部分,会带来什么的后果。归纳起来,主要是:
1、论文深度不够,没有层次感,让审稿人阅读起来平淡无奇,激发不了兴趣;
2、不能透过已有的研究结果看到背后的本质问题,支撑不了研究的创新点和体现不出研究的重要性;
3、丧失通过深入讨论具体问题而丰富论文的其它部分(比如引言和试验/假设方法)的机会;
4、丧失通过深入讨论具体问题而产生更多科研想法的机会(有可能是下一篇论文的想法);
5、导致论文往往不能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因为讨论往往能让论文更加明确创新点,突出研究结果的重要性等,因此,高水平论文基本上都需要有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