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写点什么吧
今年过得比去年还快。
不记得去年写没写过关于影视剧的长评了,反正今年是一丁点长进都没有,在上海干了一份迄今为止最能苟的实习,苟着苟着就苟了将近五个月。一段经历了年龄上从18-24跨越到25-30区间,学业上从踌躇壮志到水花消失,情感上从悬着的心终于亖了到亖人微活,事业上稳定保持偷感与摆烂齐头并进的五个月。
也许这大半年里我加强了对自己的认同感,加深了对人类感情稍纵即逝的体验,也感谢上天给我的基因与血液里永远带着对新到来的每次体验的热情与勇敢。在这个月之前,也许我对自己的期许还是做一个海纳百川、包容万物、善良果敢的人,但天性真的很难改,除了让自己专注在应该专注的成绩上而不是整天困扰于人和人的相处这个现阶段必须克服的障碍以外,爱憎分明本就是我的底色,如果它随着我的成长而消失了,我的特性也就消失了。我忍不住问自己,小时候你是个很在意他人看法的人吗,是个很患得患失走一步想三步的人吗,是一个热衷于开了个头就祈祷和人维持长久关系的人吗,都不是吧。我在意别人的看法,是因为我的爸妈在意,而我在意我爸妈的看法。我是一个从小就没有梦想的人,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时候展望二次元的人物从天而降带我去异世界流浪,在有升学压力的时候希望看电视剧的时间能多一点,在每周都要训练的时候希望以后可以睡懒觉,在认真思考未来的梦想究竟是什么的时候最终坚定地说,我希望我能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躺在床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
看,这就是我在成年以前,最正式最宏大的一个梦想了,一个因为很好笑记得非常清晰的愿望。而这个只能算得上愿望的梦想,其实在我成年后就骤然实现了,只是因为我的房间没有安电视,所以在22年情人节当我和范欣然在酒店的床上摆着披萨和一大堆零食看《爱在黎明破晓前》的时候,我口中描述的画面才真正以最直观的形式被复刻出来。
在我成年以后,或22年之后,可以说是真的没有任何远大的目标了,我不需要在有人进我房间时把小说藏起来,不需要偷偷买零食,也不需要费尽心思去看208w的影视剧了,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可以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说在我本科毕业前,我内心执着于为自己的父母在与别人无意识的攀比面前争一口气,在秋招的时候,也恰巧是分手的时候踌躇满志,心无旁骛地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那么在本科毕业我的人生轨迹完全脱离主线后,我就是个脱线但自由的风筝了,相应的我失去了从前很多让我对未来产生规划的刺激,我仿佛是个彻彻底底的p人了,我翻到22年年底的微博,那年的年终感言是跟着句组的口号念出来的:2022感恩活着,2023继续活着。当然因为疫情的原因,活着不失呈现为一种单一目标的合理性,现在时过境迁,24年我再感恩活着自然是不合适的了,但我也的确只是活着,并不痛苦,时常兴奋,偶尔发癫,没有期待。我明白很多事情都比别人要晚一些,也在明白一些事情上比别人早,在给很多人的印象里,我似乎都是既年幼又成熟的感觉,就像我起伏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一样,永远不是稳定的近义词。
我觉得我今天注定是写不出什么东西了,好沮丧,我应该多看看书了,其实上半年也是看了一本史铁生的,按理来说不该退步到这个水平,就很沮丧。
可能我想说的只是,我是个没有梦想和野心的人,是个害怕人的改变,自己却永远在变的人,是个今年就没有在学习取得任何成果的人。写完这篇我就能学习了吗,我看未必。
我来这世上一遭,最离不开的,就是吃饭这件事。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