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庄姜:因为不能生育而失宠?也许那就是她故意为之
1.庄姜:纵使美丽,却不受丈夫喜爱,那又怎样呢?
公元前753年,卫庄公迎娶了齐国公主,史称庄姜。庄姜十分美丽,但却无法生育,得不到卫庄公的喜爱,备受冷落。
短短五十字,就可以概括庄姜的一生。在她的身上,“美丽”与“不被宠爱”好似十分矛盾,又十分合理的一次次出现在后人口口相传之中。
在古代,作为女子,命运就与丈夫的喜爱挂钩,好似得不到丈夫的喜爱就是大大的过错,而无法生育的庄姜,更是错上加错,在很多人口中,成了反面教材:看!再漂亮的女人,不能生孩子也是没用!
但,在我看来,卫庄公的存在,反而影响了庄姜的发挥。
首先,庄姜究竟有多美呢?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 qí),齿如瓠犀(hù xī),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是来自《诗经·卫风·硕人》的赞美,可以说是卫国人自己评出来的美女。双手柔嫩纤细,犹如初生的白茅芽;肌肤洁白细腻,犹如凝固的油脂。颈项洁白丰润,如生长在树木之中的蝤蛴虫;牙齿方正洁白,如瓠瓜中的种子。头鬓形态犹如小蝉,眼眉的形态犹如蚕蛾的双须。
咱就是说,光是听描述,就已经开始咽口水了,这要是见到庄姜本人,谁不迷糊?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后的各种诗词歌赋中,关于美女的描述,好似被《诗经·卫风·硕人》定了性一般,都是凭着庄姜的美貌去作为标准衡量,无论是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还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杨玉环,都能感受到庄姜的影子。
在古人看来,庄姜再美丽也无用,因为她无法生育。我非常认可这种观点,但却又不认可,历史都是后人书写的,而且都是男人,所以庄姜被后人评判成一个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女子,只能依靠强大的齐国背景而作为嫡妻存在,却无法给丈夫诞下子嗣的无用之女。而我作为后人之一,我也要对她进行评判,我要心疼她身不由己,不得不作为政治联姻的工具;我要惋惜她本可以找一位爱她、不介意她能否孕育孩子的情投意合之人;我更痛心她不能远离男人的世界,做一个潇洒自如的女诗人。
是的,庄姜是一位才女。
在古时,人们看待庄姜,首先想到的是她的价值。
庄姜是出身高贵的齐国公主。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们,以娶到齐国公主为荣,不仅因为她们温婉美丽,更是因为齐国的强盛。《诗经·衡门》就有“岂其取妻,必齐之姜”一说。
其次,人们看到的是庄姜的美貌。
传闻中,足不出户的庄姜本是无人问津的,就在大婚当天,被子民们看到了她的容貌。从此,她开始声名远扬,她的绝色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然而,少有人知晓庄姜其实是一位极具才华的女诗人。但在这部分知晓她才情的人之中,又给她戴上了一顶“被丈夫冷落,在寂寥中写下了几首诗歌”的大帽子,无法翻身。
2.庄姜:孤独寂寞是被后人强行披上的外衣,她本是积极昂扬的
庄姜一共留下了五篇作品,分别是《燕燕》《柏舟》《绿衣》《日月》《终风》。
由于庄姜不能生育,卫庄公又娶了陈国的姐妹二人——厉妫与戴妫。厉妫生下一子,夭折。戴妫生下公子完与公子晋两个儿子。但这两个儿子却不如卫庄公的第三个儿子受宠。
公子州吁是卫庄公与一侍女所生的孩子,在世人看来根本上不得台面,却备受卫庄公疼爱,公子州吁的地位甚至威胁到了公子完的长子地位。
作为庄姜,对公子州吁也是不喜的。她将公子完与公子晋视如己出,教养二位公子,将公子完扶持成为太子。同时,她还敏锐的察觉到了卫庄公宠爱公子州吁会给卫国带来危机,作诗《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黄色在当时是高贵的颜色,绿色是低贱的颜色。看似在说妾比正室地位高,其实是在表达公子州吁仗着卫庄公的喜爱作威作福,甚至会威胁公子完的地位,再这样下去会导致卫国动乱。
果然,卫庄公去世后,公子完即位没多久,就被公子州吁暗杀,即使不被认可,依旧自立为国君。公子州吁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教唆宋国与郑国开战,导致卫国国库空虚,百姓苦不堪言。
公子完死后,他的生母戴妫决定回到陈国。庄姜去送别之时,写下了《燕燕》这首诗歌,被誉为“万古送别之祖”,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而面对丈夫与养子先后的离去,庄姜内心十分悲痛,写下了《日月》与《终风》两篇诗作,来抒发内心的苦闷。
相传,庄姜嫁给卫庄公后,发现他是一个狂荡暴戾、喜怒无常之人,婚姻令她感到悲苦,因此留下来的五首诗才这么的悲伤,显得孤寂。其实我们仔细去分析这几首诗,会发现庄姜并没有沉溺在不受丈夫宠爱的孤寂之中,她反而在一些政事上比卫庄公还有远见与大局观。她不是一个围着丈夫转的玩偶,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主见、有想法的闪闪发光的女性。
在她的《柏舟》中,庄姜自喻柏木。柏木之舟质量坚实细密,就像自已才貌双全、德才兼备,但却成为了飘荡水中的一只空船。可见如果没有卫庄公,没有这段联姻,庄姜的生活该会有多么的丰富多彩、蓬勃盎然呐!而面对生活上的种种不易,她也没有消极对待。不受丈夫宠爱,那就与厉妫戴妫成为好姐妹;没有孩子,那就认真养育别人的孩子;即使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却也在无意之间开启了诗歌的大门,成为了《诗经》中的第一才女。
再来一个猜想,难道庄姜真得不能生孩子吗?会不会是因为卫庄公实在令她“难以下咽”,所以她故意不生,因此被后世误解?
3.弑:除掉了罪大恶极的公子州吁,换来的卫宣公就是良善之辈了?
公元前719年,公子州吁弑杀了大哥卫桓公自立,史称卫前废公。“弑”可谓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字眼,特指以下犯上、以臣杀君的行为。公子州吁处心积虑十余年,终于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位弑君篡位成功的公子。
但他难以服众,先是转移矛盾,外出打仗企图减弱国内对他不满的声音,不曾想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搞得卫国国力大不如前,手中的权力摇摇欲坠。州吁有一个非常信任的下属,也是他从小的玩伴,名叫石厚。石厚的父亲是卫国的重臣石碏(què),但是很反对州吁称王,所以退居二线了。
州吁就叫石厚回家问问老爹,如何才能获得民心。
石碏给出的答案是,让州吁获得周天子的接见正名,就能让大家认为他的政权已被官方认证,是具有合法性的。
石碏其实给给州吁挖了个坑,他知道周天子肯定不会主动见州吁的,州吁肯定会去求卫国的盟友陈国的国君引荐,因为陈国国君和周天子关系好。可惜陈国是卫国的盟友,不是州吁的盟友。州吁杀掉的公子完可是陈国公主戴妫的孩子。
于是,石碏书信一封,让陈国国君杀掉弑君之贼,好迎接公子晋回来即位。
公子州吁就是这么被人给杀了,石碏甚至为了斩草除根,将自己的儿子石厚也杀了。这也是“大义灭亲”成语的由来。
石碏将流亡在外的公子晋迎接回国,接任君位,史称卫宣公。然而,看似恢复到正常的卫国,其实暗流涌动;看似比公子州吁靠谱的公子晋,其实是个搞乱伦的坏胚,让卫国陷入了又一个灾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