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机
庭院的西南蹲踞着一台跑步机,这原本是金东的心爱之物。只因两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在酒桌上随口那么一说,“想买台买跑步机”。金东接过来我的话头儿:“还买什么呀,把我家那个拉走,整好给我腾地方”。一拍即合,两人轻轻松松地搞定。友谊与友爱的发生与发展,总是像那首《春夜喜雨》一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跑步机无非是用来锻炼身体的。锻炼的路有千万条,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其中有贱也有贵,有简单也有复杂。
数九寒天的大清早,我见过西三环有位老人上身穿两根带白背心,下身着黑色短裤,自如地沿河边轻跑,嘴里直冒白气,看着都让人起鸡皮疙瘩。
电视新闻里也报道过:天坛公园的古柏下,常年有老人用掌击、用双手推,甚至有人像狗熊一样用肩膀蹭,日久天长,常年累月下来,把古树都蹭脱了皮。
我们村退休的高叔,每天天刚蒙蒙亮就上路骑行了。早晚各一圈,围着京密引水渠转。在他的带领下,近来还有了两个跟班。这些方法都是简单易行,且不要钱的。
我微信里有一位异性朋友,应该算是社会上的精英。经常发她去健身馆的照片,馆内宽大、豪华,琳琅满目,大大小小的健身器材有如十八般兵器,要把它们运用自如,有如学会十八般武艺。她的肱二肱三头肌发达得像男人。这不光只是健康上的美,也有实用的好处。万一要是和家里男人对峙,完全可以平起平坐、怒目而视。这是奢华的锻炼。
这跑步机介于两者之间。虽然置备要花钱,但只是一次性的消费。《虽然我没花,但是总有人花)。
和前面所有人的防微杜渐,主动出击式的锻炼相比,我的锻炼纯属于被迫的,亡羊补牢的。
常常想起中小学时上体育课、做广播操。完全是一种浪费,正如一棵小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也如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锻炼完全是一种过度的保护。如今树木老朽,日落西山,反而没了当年做操时的好心情。
颈椎、腰椎、肩胛处处生毛病,锻炼带来的改善,心理上远胜于身体上的。但终究还是开始了。
跑步机宽大的显示屏像极了教室里的黑板,两只扶手之间又像是教室又窄又小的门。屏幕上速度、时间、距离、热量,明白无误地告诉你,只要行动起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至于带来的成果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先不用管它。
启动按钮,皮带开始旋转,走在皮带上,这和小时候场院上的扬场机极其的相似。麦子或是玉米倒进斗里面,粮食落在皮带上,经皮带快速那么一甩,饱满的麦粒或是玉米跑到最前面,秕谷、麸皮落在后面,带有疾病的身体像是掺杂了秕谷和麸皮的粮食,跑在最前面的是健康。
走在跑步机上,对于努力与时间我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这看似原地踏步式的行走,三四十分钟下来,其实已走出去好几公里远,这背后默默无闻的努力,日积月累,终将会有回报。
走过的每一步路就是过去,正在迈出的这一步即是当下。未来是涌动着的浩瀚的海;从前在久远的遗忘中,渐渐冷却,凝结成了冰。以前看过去、现在、未来,它们分别是独立着的,今天这么一体味,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连成一个圆,我们都住在时间的摩天轮里。
我会充分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一边走步,手机播放歌曲。罗大佑、刘文正、王菲,边复习,也是学习。
我要给自己找一点儿苦吃。毛巾就在旁边,出汗了,也不去擦擦。汗水有如江河的发源地,从高山之巅的头顶,一滴滴地生成,汇聚高峰似的额头,穿过山脊似的鼻峰,流经峡谷似的唇部,经过口中,温热又有点儿咸,顺流而下,汇聚于大地的前胸后背,成为江河。
这样已走过了二十几分钟吧,距离是三公里,才第一次擦汗。以后是轻松享受的时光,再每走一公里,再擦一次。这其中的妙处就在于:在以后炎热的天气里干活,也能够坦然面对。
近两年有一种说法,现在的老人没苦找苦吃。吃剩饭、穿旧衣、夏天不开空调、得病不去医。年轻人不理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老人们过去都是从怎样的苦日子里熬过来的。
不知道家有跑步机的朋友们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它无时无刻地蹲踞在家庭的一角,犹如威严的监考老师,你不能找天气的原因,你一天都不能偷懒,如果哪一天没锻炼,就好像是作了弊。灼灼的目光犹如芒刺在背。难怪不少人把它放在“二手咸鱼”上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