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的希望”
周日学希腊语学得苦哈哈,也不想跳舞了,觉得自己没法像更年轻的时候那样充满力量和热情了,因为肌肉不允许,体能不怎么好,能到达的水平就非常有限。西班牙语也不想学了,学它干嘛呢。
说是不想跳,到5点二十多还是背着衣服下去了。换好在教室里戴护膝,时间似乎不早了,可是教室里既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我都怀疑今天到底有没有课。一会老师进来,我说今天怎么没人啊,老师问你们有什么活动吗,我说好像没有哎。老师说来咱们开始吧。我看了下时间5点31分,是该上课了。但是就我一个学生,我和老师说 “我今天压力也太大了” 老师笑。 我一面跳过去跟着热身,一面在想 真要是我一个人的话,我就请老师教我点什么基本功好呢,反正我也不太嫌无聊。 一动起来就很无所谓了,我感觉我比老师还希望有同学来,但是真没有人来,课我也能上,教舞段人多点好玩,抠动作细节其实有一个学生就能教。我还是有点担心老师心情不好,就盼着有同学能来。
后来没等热身完,陆陆续续地就有同学来了。我很不喜欢迟到,即使是来玩的课,我也有时间上的压力,玩也要投入地玩嘛。 第一支舞并不是常听的西语舞曲,而是充满了异域风情的用老师的话讲“西域”音乐。舞蹈很有特点,动作框架大,蹲姿上身波浪,手部动作有很多蛇形线,灵动狡黠,展臂提胯的动作也非常之美。我当时是练手臂波浪架大臂太久肌肉过度疲劳受伤的,看着老师漂亮的手臂蛇形线羡慕极了。总之这支舞跳得非常开心,没啥搔首弄姿的动作,可是又大气又妖娆。
等到下课,和老师说“第一首音乐很喜欢,舞蹈也很有特色。”老师:“散发着女性的柔美”我:“什么都能散发。。。”
前两天看的书《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开篇讲古希腊音乐,提到了舞蹈,这段话很有意思,抄在这里:
第三种艺术——舞蹈,与音乐和诗歌关系紧密,如不考虑它的作用,任何有关希腊音乐的图景都不可能完整。起先,舞蹈可能是巫术、鬼魔崇拜和性象征中的某种形式,后来从魔法蜕变为节奏表达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与念咒发展为歌曲相平行。然而舞蹈至今仍保持着仪式的某些特征。因此,发现这种艺术主要存在于崇拜狄俄尼索斯神的最高形式——戏剧中,便不足为奇。合唱队演唱诗节时,也翩翩起舞。舞蹈不仅是节奏形态的体现,也是对诗歌意念的加工处理与模仿表达。另有一些行进性质的舞蹈,如合唱队的队列入场(称为parodos),以及最后的退场(称为exodos)。当然,我们对希腊舞蹈的具体动作知之甚少。即使今天,我们可在学校里从适当的课本中学习诗歌与音乐的基本要素,但舞蹈艺术仍然缺乏一种令人满意的图解舞谱。舞蹈的传播依靠舞蹈教师,他们基本没有理论,只有实践性的意念。
其中有几个点蛮好玩的:舞蹈与音乐和诗歌关系紧密,都是很高贵的艺术,但是我还是觉得我们国家的美育非常不够。因为我观察到,教我们的舞蹈老师,对每个动作传达出来的态度都有很精确的感觉,很细致也很敏锐,似乎一般同学们对动作传达出来的微妙感觉的感知都要钝一些。当然大家对待艺术教育的态度也很敷衍,凡是不能功利性的转化为让人骄傲的资本的都不值得认真学,根本上来说不知道学艺术到底是学什么。
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舞蹈的传播依靠舞蹈教师,他们基本没有理论,只有实践性的意念。 舞蹈同时处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其实和音乐一样是非常难用文字描述的,所以舞蹈教学非常依赖舞蹈老师。 有些东西,老师他示范就够了,用语言很难把所有的动作要点传达出来。
今天和朋友聊,说我上古英语课的时候也总是担心老师点进腾讯会议只有我一个学生。 古英语老师和我们这位舞蹈老师上课都很认真,教得也都很好,但是也没那么多学生上课。不过,我第一次上大课,第一次和老师1v1就是昨天的舞蹈课,我问朋友“为啥我总是落到这种田地?” 朋友说“因为你喜欢一个东西能坚持很久。”
我心想的是“其实用不上坚持这样的词,真正上课都很开心的。坚持听着就挺累的。”但是这话听着有点像在炫耀。跳舞非常依赖对音乐的把握对身体的感知,你对音乐有感受,才能跳好,不然是跳不出来的,跳出来也是无法感染人的。你说感染人有啥用,其实也没啥用,主要是你对音乐有感觉,你自己跳的时候觉得自己美得不行了,而且是特定的这种美,换个音乐换个舞姿就是换种美法,要让人打心底里觉得自己美,在这个消费主义横行,不断催生美的焦虑的世界,并没那么容易的。
但是,跳舞就能做到。所以,假使真得和老师1v1,大课上成了私教,成为了“全村的希望”,也没啥,反正是学习,反正是跳舞,就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