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开篇就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解释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白话就是: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是君子的作风吗?
按照我们日常的理解,别人不了解我们,那我们基本上也不会生气。
但是这里的含义是,如果一个人,他的道德和才华,在一个范围内是拔尖的,比如说,在一个很大的单位,他/她的道德和才华,排名第一。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他怎么努力地工作,他的道德和才华,都得不到认可,这个人,还没有愤懑之心,没有愤世嫉俗,那么,这就是君子之风。
所以,理解这句话,如果一个普通人,别人不了解他,这不是无所谓嘛?其实也没有什么好了解的。但是如果一个道德和才华都非常拔尖的人,淹没众人,得不了了解,得不到认可。其实按照逻辑来说,这个德才兼备的人会非常愤懑,或者忧伤。有一个典型是屈原,他不被认可,非常忧伤,写出了《楚辞》,非常哀怨。
孔子的首席弟子,就做到了这一点,得到了孔子的爱赞。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我们知道,颜回没有得到认可和重用,但是颜回非常乐观,没有幽愤之情。
孔子在别的地方也提到了这一点: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1.16》)
【白话】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易经》则在哲学层面给出了解释: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 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 其不可拔,潜龙也。(《周易 乾卦 文言》)
【白话】初九说:“潜龙勿用”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像龙一样有德有才而隐居于社会底层的人,世俗改变不了他的节操,他也没有功成名就,隐居于社会底层不会感到闷闷不乐,不被世俗理解认可也不苦闷。能愉快地实现抱负时,便入世行道。感到忧虑时,便出世隐遁。信念坚定,从不动摇,这样君子的所为便是潜龙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