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798的文字
总是想去798。这么多年,一直保持这个习惯。可是从来也没想过为什么。
大约在2005年,798没有那么高大上,除了工厂建筑本身带来的新奇之外,整个景区充斥着劣质的小玩具,只有极少数店家或是展厅,会有一些艺术氛围的卖品或是展览。当时去798,无非是听说过那里,去看看,比较失望而已。
大约2010年,798逐渐转型,越来越多的餐饮涌入,人也愈发多起来,商品也还是没什么新意,一如既往,但是以那里为背景去拍写真的人开始多起来,大约很多小巷子里,拐角处,都会有拍照的团队。
2014年学了咖啡,就关注到街上的精品咖啡馆开始多起来,798当然也不例外,也许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比较喜欢去798了。后来逐渐尝过一些馆子,比如ACE,比如flat white,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近几年,大约从2018年开始,去798逐渐频繁,差不多两三个月就会去一次,798景区内,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业态也逐渐丰富,比如白场,做图片打印的店铺,也做小型展览;比如黑胶店,其实一直都在,只是个人对黑胶不感冒,但偶尔也会进去看看;比如满是植物的餐厅,饭虽然一般,但是环境真是没得说,尤其是对喜欢植物的人来说。
这两三年,798新开了很多咖啡馆,设计新颖,出品不错,当然也贵。外有石子路,内有咖啡机大展台,有和人等身的大刺猬,也有用雕花针费劲画出的小刺猬。有台湾招牌的日式面包店,有用一整只叶子的咖啡饮品,有方便携带的冷萃,也有富士相机专门店。100%阿拉比卡,seesaw,m-stand,瑞幸,霸王茶姬。798变成大大牌攻城略地的战场。
我的视角不免片面,只关注了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其他业态也很丰富,摩托用具店,书店,各式饭店,不胜枚举。展览依然存在,艺术气息也尚存,商业氛围几乎拉满,人员流动密集。当然很多人只去一次,有的人去了一次又一次。
回归正题,到底是什么在吸引我去那里?以前参加过一个摄影社团,组织去那拍了一场。自己也作为主角被拍摄过,无非是借助工业风的独特场景。很多时候,钢铁的线条画在天空里,落日温暖余晖洒在红砖宿舍楼上,不断更新的展览,“艺术氛围”氤氲在整个景区。来自国内国外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景区走来走去,几乎都是一种松弛的状态。人在消费的时候总是放松的吧,景区似乎和主题公园一样,打造一个可以临时栖身的温柔乡。还没有玩项目的一点点目的性以及排大队的焦虑。不管是逛、看、吃、玩,都是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旅游别无二致,别说什么都上升到人性,似乎和刷刷手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