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吞掉大象的理财通识》给夫妻关系一点小小的震撼
原文作者 | 钟俊妤
我们为什么要消费?
消费行为具有激励作用。众多学术论文揭示,进行购物决策能够提升我们对周围环境的控制感,而自主性消费行为有助于缓解忧伤情绪。这表明所谓的“购物疗法”并非无稽之谈,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心理现象。
进一步的研究指出,消费行为会引发显著的生理反应——释放多巴胺,这是一种既作为神经递质又作为激素的物质。
虽然许多人知道多巴胺是“快乐激素”或“愉悦激素”,但他们可能并不清楚它在学习、记忆和运动功能方面的重要性。将愉悦感与学习和记忆联系起来,有助于解释愉悦感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如果人们记得消费能带来愉悦感,他们就可能持续寻求重复这种行为。
更深入的研究表明,带来快乐的并非商品本身,而是对购物的期待,这正是导致多巴胺激增的原因。然而,这种多巴胺的激增是短暂的——一旦我们在实体店完成付款并离开,或在网上购物后收到包裹,多巴胺水平便会迅速回落至正常。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后悔感——这就是所谓的“买家懊悔”,有四分之一的购物者承认在购买特价商品后会感到后悔。
消费行为既可能无害,甚至可能对个人有益;然而,正如世间许多事物一样,消费也需适度。过度消费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回想一下你最近的一次自主性消费:是购买了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还是以优惠价格购买了第二杯咖啡,或者偷偷买了一块巧克力?无论你举出何种例子,如果你有购买特定物品的习惯,那就意味着你已经形成了消费习惯——这可能会使储蓄对你来说比消费更加困难。
设定目标以触发多巴胺冲击
研究揭示,普通消费行为通常不会激发多巴胺的分泌——唯有那些能够提升我们个人价值感和带来掌控感的特定消费才会触发这一效应。除了消费,还有诸多活动能够引发多巴胺的大量释放,赚钱便是其中之一。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设定并达成个人目标能够带来愉悦感——这也是为什么制定待办事项清单能让我们感到满足。随着目标的逐步实现,多巴胺的激增会更加显著。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何许多首次购房者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终于攒足首付,并在房贷审批通过、即将实现购房梦想时,会感到无比的喜悦。
如果你设定了每月、每季度或每年的储蓄和投资额度目标,那么这个简单的行动,就像消费一样,能够为你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奖励。如果你能够坚持这样的行为模式,未来你将能够重塑自己的行为习惯,并逐渐养成投资的习惯。
将消费转化为投资,是投资型消费的核心所在。形象地说,投资型消费就是在投资上进行消费。通过这种方式,你不仅能够获得愉悦感,还能够通过重获财务自由来增强掌控感和满足感。
家庭储蓄规划跃居年轻伴侣热议焦点。本书既包括传授坚实实用的理财基础知识,提供使用价值,又分享了作者夫妇以理财为纽带共筑梦想的经历,为目标读者注入积极情感与动力,提供情绪价值。
我们对金钱的行为和态度会受到哪些因素的驱使?我们在金钱方面常常忽略逻辑并做出并不完全理性的决策,而且我们也知道这些决策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这是因为,金钱不仅仅与财务有关—它与情绪、习得行为和偏见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所有人使用金钱的方式各不相同:我们当中有人是省钱者,有人是花钱者,有人是冒险家,也有人是投资者。《一口吞掉大象的理财通识》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金钱人格,并了解思维是如何驱动金钱行为的。它可以教会你如何通过确认自己的习得行为并发挥自身优势做出更好的金钱决策,从而实现个人财务目标。
(以下摘自正文)
从“我”到“我们”我们意识到,在金钱观念上,我们夫妻俩存在一些差异。我妻子对投资的热情不如我,这并不令人惊讶。同样,我对法律的热情也不及她,这同样不足为奇。然而,我们确实认识到,我们共享某些特质和偏见,这使我们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基于这一点,我们发现我们在家庭、自主权和财务稳定性方面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认识。它立即改变了我们的观点,因为我们俩都意识到,我们需要从金钱的角度重新思考“我们”这个词的含义。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通过教育和生活经验过上富足的生活;我们都希望拥有自己的家;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个让我们感到舒适的财务状况。我们并不追求像沃伦·巴菲特那样的巨额财富,甚至也不追求成为超级富豪——我们所追求的舒适财务状况,是通过金钱实现的财务自由。
搬到新家后,我们开始朝着这些目标努力。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找到了不错的新工作,结交了新朋友,并且保持了财务上的独立性,这导致我们的行为和文化观念发生了变化。
随着我们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购房,这种变化也催生了新的习惯。我们开始更多地储蓄和投资。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仍然保持着我们喜欢的生活方式——我们享受牛油果吐司,坐下来品尝咖啡,开车去乡下度周末,进行别具一格的海外旅行。我们只是不会过度沉迷于这些事情,因为这是我们性格的一部分。有所改变的是,我们开始为“明天”存下一些钱。
我们的一些朋友和家人采取了不同的做法。随着收入的增加,他们选择了“生活方式升级”——这是他们的财务目标,因此这种做法适合他们。这不是我们的做法,但我们不会妄加评判——即使我们可能在心里有所保留。我们的目标属于我们,他们的目标属于他们。如果你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目标,也能坦然接受朋友的目标——即使他们的目标与你的不同,你会感到更加自在。
此外,我们也绝不会牺牲彼此的财务自由,因为我们习惯了成为净储蓄者。因此,即使某个月的消费超出了正常水平,那也无妨。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知道我们的消费很少会超过储蓄。
这意味着,今天的金钱让我们拥有了先发优势,使我们能够以多样化的方式规划属于明天乃至未来的资金。例如,我们的大女儿出生后,我设立了一专项资金,旨在为她提供我们希望她能拥有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经历。在我们的目标中,这笔基金代表了未来的金钱。我们会定期向该专项资金注资——通常是每季度一次,尽管我承认我们可能应该每月注资一次。我们刚刚迎来了第二个女儿,并且采取了完全相同的做法。由于我们已经有了向大女儿专项资金注资的习惯,因此向二女儿专项资金注资也变得轻而易举。
在女儿们年满18岁之前,这些储蓄将用于提供她们可能需要的一切,包括旅行、教育、特别活动等。我们希望等到她们中学毕业后,将省下的钱交给她们,让她们能够踏上旅程。这同样是我们的金钱目标。你可能会认同我们的做法,也可能会不认同——这完全没问题,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你的目标,也不应该是你的目标。
我们的房子确实有抵押贷款,但这并没有问题。我会不断审视我们的贷款,因为我内心喜欢寻找更好的选择——我就是这样的人。我曾经对我们的贷款采用固定利率、取消固定利率、重新采用固定利率、进行分割以及采用浮动利率。我的理由是,我要确保复利对我们有利,而不是对我们不利。我们会每月超额还款,因为我知道还清的贷款越多,我们拥有的金钱就越多——在我心中,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