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五台山 | 遇一场云雾幻境

很久没读李元胜了,自上次合上《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之后,再次翻起时已换了一种心境,我将新书中的《有业》反复回味,诗里的故事有点意思:
“昨晚老做荒凉的梦,
师傅说,山下西南十里有妖,须无业之人斩之,
剑太重,我拖着它疾驰,划破了很多道路,
你斩不了我,那妖低头只顾喝酒,
你是有业之人,来的路上,伤了很多无辜,
奔跑的路突然止步,
所以,你是回睡觉的身体里,还是坐下来和我喝一杯?
在去台怀镇的路上读到这里,让这场朝台之旅伴随着某种宿命感。

2024年夏天,我又重返五台山,距离去年抵达刚好一年,缘分隐隐约约的提醒,困顿含沙射影的暗示,最终我选择离开生活3天,去山里潜眠。

重返代表着熟悉和亲切。
我行走在寺庙和山野之间,偶尔走神,多的宁静;手拂过转经筒,点一盏酥油灯供在殿前,双手合十抵过前额,听过众生心愿。
雾气萦绕的山谷,几场雨的埋伏,太阳穿过云层金光乍现;有铃铎回荡屋檐,有梵音传遍山间,朝云暮雨,晚虹晨星,好生舒意。

在山里遇雨,是意料之外的收获;看云,是误打误撞的馈赠,再见的踏实和惊喜都藏的那么隐晦。
想来是我天生就和五台山有缘,总不能只羡慕高僧竺法兰和迦叶摩腾,我或许也有一两分2024年的微薄天分,关于道的探索和神明的叩问。

这次朝台,没什么特定线路,没什么朝寺攻略,没太多执念和一定要去,都是很巧的遇见一些特定时刻。
空谷新雨的悸动,山雾起影的迷梦,抵雨朝山的拙亦,回首惜别的恍然,时光被微柔的心佛截获,为我读了一遍心经,在山道的树枝间挂上红布带,今日偶遇的所有陌生人,我也将这天神赐予的功德回向于你们。


meet遇雨
自大巴车离京上了环山路开始,微雨走向阵雨,山雾越启越浓,唯有焦心的司机和旅客,原本下午6点可以到达台怀镇,最终在晚上十点半抵达客运站。
晚到的5个多小时,为我们避开了暴风雨,车辆到达台内时刚好停雨。
不由得让人重新审视机缘,它总是由无数种巧合组成,命运自有它的序列,有时候被迫晚到不过是为了在对的时机抵达。

下车的那一刻,我的感官被清新的空气截获。
夜阑人静的街巷,列队的橘灯窃窃私语,我大胆设想,此刻的路灯何尝不幸福,在这无人打扰的山野,它们可以尽情的放歌幽谷。

雨下了一整夜,我听了半夜,伴着最真实的白噪音醒来。
早起看雾,喜鹊突兀的爬在枝头,露珠透着晶莹的光泽,雨沥淅而落若有似无,跌落在我心里,化成一片湖,我独坐孤舟上,看诗意与哲学思辨,听命运裁判,色何以即是空。

Meet朝山
站在路间眺望远山,雾气缭绕,一派仙门洞府气象。我恍惚看到东汉永平11年的那一天,迦叶摩腾和竺法兰风尘仆仆赶去忻州,寻找文殊菩萨的道场,他们在阿育王的舍利塔周围寻觅到佛的踪迹,于是便在清凉山下开始建寺。

此后岁月里,五台山建寺的声音未有所止。清风吹动梵音,传往九天神御,开启了中国佛教中心的序幕,也让五台山也快速跻身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历史任何一个偶然都像一种对天命的预告,两千年过去了,这座清凉山始终如一。

不同朝代的帝王和权贵曾赋予它不同身份,高贵或贬低,废与立之间,尊崇与覆灭之间,国家与信徒之间,所有有行的事物都可能成为历史,唯有信仰永生,无论你我是否参与其中。

由东,西,南,北、中5座山峰组成的清凉山,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因峰顶平坦如台得名五台山,自千年前隋文帝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供奉文殊菩萨不同化身以来,信众们将朝拜五座台顶上的寺庙作为朝台必做的事项。

千百年里,人们在东台望海寺朝拜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朝拜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朝拜狮子吼文殊、北台灵应寺朝拜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朝拜孺童文殊,全部朝拜一遍叫做大朝台。

因时间有限,我此次的参拜线路分为两天。 第一天从普化禅寺出发,参拜五爷庙-塔院寺-大显通寺-罗睺寺-善财洞-黛螺顶-金界寺,第二天去广化寺和殊像寺。(下图仅参考)

以五爷庙为核心的寺庙群连在一起,相距不过百米,只因起初是一座寺院,后被拆分,各自独立。曾经的五台山祖庙灵鹫寺改名为大显通寺;建于北魏的真容院成了尊贵的菩萨顶;善住院更为罗睺寺,罗睺寺接待处成了广仁寺;显通寺的塔院独立成寺,化为塔院寺;塔院寺的属庙万佛阁化为五爷庙,也成了整个五台山香火最鼎盛的地方。



Temple 1️⃣五爷庙充满传奇的五爷庙是我朝寺的第一站。无论是龙王之子的显现还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传之又神的五爷庙被信众们推为五台山最灵验的寺庙,在当地甚至有一庙养百庙的说法,朝拜的队伍从寺里排到寺外。

人们打着伞有序的排着队,默契的将伞倾斜给淋雨的人,人群中有捧着寿桃的、有拎着点心的,来自不同地方的香客怀着急切、渴望、感恩又顶礼的心愿远道而来,只为一次许愿和还愿。 我的眼前是潮湿的蒲团,久跪的信众,积水的供台,络绎不绝的鲜花和供品,在香客一递与师傅一接之间,形成某种强烈的磁场链接,让心意与心愿想通,让成全与悲悯共生。

Temple 2️⃣ 塔院寺紧挨着五爷庙的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在明代重建舍利塔时独立成寺。古朴的院落深阔而禅意浸染,寺内以舍利塔为中心,依次坐落着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主殿;门窗的颜色、雕花、木梁皆被岁月尘洗,褪色后的优雅让人目不暇接。


因过云雨阴晴不定,香客很少抵达内院。我们在藏经阁前的香炉里燃了一束檀木香,站在台阶上,自在的听雨打落在酥油灯柜,鸽子扑闪着翅膀意犹未尽,游客拂过转经筒,迎面与我微笑示意,我像是诱惑般紧跟在小女孩的后面,我们一同绕塔转经三圈。


Temple 3️⃣ 大显通寺 塔院寺往上坡的方向走即是五台山的祖庙大显通寺。仅远观就能感受到气势磅礴。寺内深广,殿宇辽远,建筑风格以明清宫廷的布局为基础,中轴线上的阁楼严整,左右对称,依次排过7座大殿,冲顶飞檐,巍峨雄伟。

雨停之后的艳阳让金碧辉煌的铜殿格外显眼,它原是万历皇帝为感谢母恩所造,因殿内四壁铸满佛像又号称万佛阁,常年有子女带父母来叩拜,祈求身体康健,消病祛灾。

Temple 4️⃣ 广化寺从菩萨顶往下走可以看见广化寺全貌。这座昔日佛灯璀璨的华严道场转而成为章嘉活佛五处之一的黄庙。

如今寺内只剩清代豪华精巧的建筑和黄教寺院的布局风格,可对信众来说,不会刻意区分藏传和汉传,人们秉承见佛即拜的习惯,带着虔心至诚的信念一跪一叩首,不问出处,也不必问,这莫名的信赖才最可贵。


Temple 5️⃣ 黛螺顶五台山流传着一句话,“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这缘起于乾隆的一次任性,方丈的一次智慧,他们让黛螺顶成为五台山唯一供奉五方文殊殿的地方,人们朝拜一次黛螺寺相当朝拜了五座台顶上的五尊文殊菩萨。

大朝台指转遍五台山,需要较好的体力和充足的时间,一般人总是力不从心,而如今信众只要来到黛螺顶朝拜了五座菩萨,就等于转遍了五台山,故被称为“小朝台”。

众生沿着“大智路”1080级台阶而上,人们相信这是一条通往智慧的圣路,就如寺院的法师曾说,登1080级台阶,行走大智路,能添寿增智,消除烦恼保一生平安;有更虔诚的信徒,他们一步一叩首,一阶一匍匐,走向自己内心的神殿。

Meet望别
后来我还去了殊像寺等小寺庙,天空放晴,山谷新雾,除朝拜外,我还热爱这片绿叶盎然的山野,它们也在上千个轮回里生生不息,心无旁骛的向上生长,我爱着绵延无尽的生命力。


旅途的最后,我莫名的回到了普化禅寺,原本只是等车休息,因寺庙当天有法会,便和师兄们一起去打扫万佛阁,被分配擦拭卧佛前的供桌,实属旅途的意外体验。

仰望高台之上的巨型卧佛,由新奇感引发的情绪在内心搅动,在空旷的大殿内,我爬上供台,擦拭着桌上的香灰和蜡痕,一遍清扫一遍仰望,我想问什么呢?
在距离佛祖最近的这一刻,我哑然失语,只是觉得,哦,原来这就是无上殊胜的感觉啊。

回想起在黛螺顶点灯时,师傅告诉我朝拜的意义,信佛是信一种正念,是相信通过修习佛法的智慧能够祛除万千心障,拥有一颗济慈之心,获得永恒的了悟和平静。

黑塞在《德米安》里写道,人的一生是自我寻觅的过程,在大大小小的旅途中尝试获得启示,没有人能得到完美的结局。
可完美究竟是什么呢?心想事成吗?
我能够在这一场场阴差阳错的人生行旅中,习得几分顿悟,已是万分幸运,命运从始至终自有它的归途,就像抵达时晚到的班车,看似或早或晚、无序混乱的安排,不过是为了让人们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

文字|童安 图片|童安
约稿微信|TongAn-24
转载请备注来源

童安的LP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涞源|与阁院寺对坐十二时辰 (3人喜欢)
- 开善寺|在辽构里打捞一场千年春眠 (4人喜欢)
- 重庆|勒是雾都 (1人喜欢)
- 新年快乐| 出发,去到新的爱喧闹里 (2人喜欢)
- 大同|雪落平城,梦回云洲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