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先生探讨舍生取义:18得道多助
小吴研究围魏救赵没有研究出个所以然,倒是研究马陵之战的背景研究出了自己的错误——他自己就是那个帮别人帮不成,最后还反倒不得不求别人的人。 孙先生道:“这是过早帮助别人的问题。” 小吴道:“虽然在马陵之战相关资料中,先生您不主张过早援助韩国的策略看上去有点冷血,但是结合我自己的案例,我实在提不出反对意见。先生真料事如神。” 孙先生微笑。过早帮助别人,有可能反而是救不成的。 小吴道:“我以前帮助别人都想着尽快帮,但是很多都没算好时机。现在,按照我的经验来反思,帮助他人之前至少要确定他人在场并且有空。” 孙先生道:“对。” 看看天色已晚,小吴于是把小碗准备好,放入洗好的蹄髈块,倒入料酒,放在小锅上的蒸格里开小火蒸;又把米放入电饭锅中,开始煮饭。 孙先生看着小吴操持这些,道:“其实死亡是一个悖论。” 小吴道:“按苏格拉底的哲学,灵魂不死不灭,所以如果按照苏格拉底的哲学,死亡自身就是个悖论,既对又不对,而连上了死亡这个悖论之后,舍生取义也成了一个悖论。” 孙先生道:“但如果有人坚称灵魂未必不灭呢?” 小吴答道:“那我要说选择生或者选择死,都不能保证自己最后一定能活下来,而选择正义绝对不会错。” 孙先生道:“但是你不能拿舍生取义来反对舍生取义。” 小吴道:“结合实践,我认为迂回的忍辱负重,也许是一种对付不公的更好的办法。” 孙先生点头。 小吴系着围裙,一边洗蒜苗,一边感慨道:“田忌田将军真是好人呐。” 孙先生认识到田忌的好了。但是孙先生也知道,如果有一天他才智消失了,小吴不会因此抛弃他——这两个人是不同的人,小吴是他的弟子,田忌是他的朋友。 小吴在案板上将蒜苗切好,然后放入锅中翻炒。另一边,蒸蹄髈的小锅里不断地冒出蒸汽。 很快,晚饭弄好了。 孙先生道:“你在看资料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不是说两方冲突第三方干脆不管了,而是把握时机解决冲突。” 小吴懵懵懂懂。 吃过晚饭,小吴服侍孙先生洗漱完,大概八点半左右。 孙先生在网上看书,小吴继续研究——或者说试图研究围魏救赵的案例。 小吴说:“要不先生您帮我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去看哲学?” 孙先生打了个哈欠。 看到小吴一筹莫展,孙先生道:“围魏救赵,你先研究齐王的视角。” 小吴道:“齐王是这么认为的:必须帮助赵国,否则自己的地位受威胁。” 孙先生问:“好,怎么帮?” 小吴道:“一般人的想法,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但是这样的想法,一定会被庞涓事先预测,并且被他防范。说白了,就是那个救人倒反过来要求受助者帮自己的问题。” 孙先生笑了:“那怎么办呢?” 小吴轻轻拍了拍胸膛,说道:“怎么说呢,我用现代人的思维来想这个问题,觉得围魏救赵还是很容易想到的;但是换在当时一点先例没有的情况下,怎么想得到围魏救赵,我很难理解。” 孙先生点头:“你再好好想想。” 小吴伸出右手虚点:“首先我要想到,我提出来的策略别被人学了去反过来对付我对吧?” 孙先生点头道:“所以先手后手一定要有。先手不能安排在后手之后出。” 小吴补充道:“而且不能让他们唱了空城计。” 孙先生点头:“对。” 小吴想了想,道:“且不论当时能想出何种策略对付庞涓兼解赵国的围,田忌田将军要考虑的问题就多了。” 孙先生道:“确实如此。所以田忌的最优策略就是打胜仗。然后就是怎么求胜的问题了。” 小吴不好意思地呵呵一笑:“一时半会我还真想不出啊。” 孙先生道:“我当时想了好久的。” 小吴仿佛得了齐威王亲临指导了一般:“你们倒不怕围魏救赵,可齐王他不怕在围魏救赵后,魏国反倒学了这个策略来对付他齐王的么?” 孙先生觉得,小吴基本稳了。 小吴问:“庞涓他为何不干脆拿围魏救赵来对付齐国?” 齐威王某信消息告诉小吴:“天时地利。”齐王已经从某信上听说他们在讨论围魏救赵了。 小吴想了想说:“是我的话我干脆几个国家全部走一遍看谁肯帮我了。” 孙先生笑了笑,说道:“赵国求齐国也有它的考虑的。” 小吴想了半天想不出个头绪,于是拿手机AI摆弄了一阵,说:“结合AI的分析,我觉得围魏救赵的整个过程,不仅仅是避实击虚。魏国庞涓攻打邯郸,本身就使得他们自己陷入一种'孤'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没有人愿意主动援助他们。然后照着这个“孤”的状态分析,顺藤摸瓜找出他们的弱点,发现最大的弱点是魏都大梁。但是假如手头没有跟大梁有关情报的话,我也不敢围魏救赵。”小吴分析出来魏国攻打赵国的“孤”,还是很自得的,又担心自己骄傲过度,于是赶紧把心得记下来。 孙先生道:“我也不敢。一定要将自己的认知扩大化。” 齐威王提示小吴:“我不敢攻打。没有邹忌的话,很多东西是行不通的。” 小吴想了想,回复齐威王:“如果换我的话,赵国求助我,我可能就是把秦国楚国燕国挨个求一遍了。”小吴悟到,其实结合赵国的历史,是很容易想到“围魏救赵”这个办法的——而且因为魏国攻打赵国在先,在被齐国“围魏”之后,他们很难指望别的国家派兵援助他们,好解大梁的围。 小吴总算是推出了“考察赵国历史然后拍脑袋”这个想出围魏救赵策略的路径。不仅仅答案重要,得出答案的思路也很重要。 孙先生是这么指点小吴的:他要让小吴悟到这些东西。 齐王大悦。他认为这围魏救赵是天时。 小吴:“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 孙先生很擅长换用不同人的视角考虑问题。他告诉小吴:“要学会换位思考。” 小吴立马心怀愧疚——他想起了孙先生。 小吴想了又想,说:“围魏救赵中,在策划阶段,因为齐国和魏国的军事力量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兵力能完成的计策也一定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在神助下,可以是无限的;在人助下,则是虽然有限但依然是多的,所以一旦想出计策,在理论上是可以打败魏军的。简而言之,魏国攻打赵国,齐国的制魏之策可被想出。” 孙先生道:“在理论上的先决条件我们满足了,也就是说在事前齐军可战胜魏军,然后我们来制定策略。” 小吴心想,我终于挖出点名堂来了。 孙先生笑了。 每个人都有局限性,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小吴还在想怎么推导出围魏救赵的呢,而孙先生在想的则是怎么突破围魏救赵。 孙先生提示小吴:“畏。” 小吴知道了。他决定从行军条件艰苦来找突破口。 孙先生提示小吴:“魏军攻击邯郸,强攻不下,劳顿久矣。” 小吴不得已看某度百科了。他想了想,道:“抓住敌方的矛盾性,同时我方自己的矛盾性不要被敌方抓到。” 孙先生道:“对。”他觉得小吴悟了。他又对小吴说:“从认识上下工夫,你会料事如神。” 小吴道:“多谢先生。” 孙先生道:“原理很简单的,就是因果律,看你想不想得到。” 想到因果律,小吴开始思考起自己过去是不是留下了什么过失了。他可不希望自己过去的过失成了因,别人攻击他成了果。 孙先生指点说:“因果律很奇特的,就是莫名其妙挨一下的都有。” 小吴想了想,嘀咕道:“是我换在魏国的视角,想到有可能被围魏救赵,我就不敢动了。” 孙先生道:“庞涓很大胆。” 在孙先生的帮助下,小吴想到了魏军在疲敝之下是无法攻克邯郸的,而大梁再被齐国一围军心就乱了。 孙先生道:“实在想不到围魏救赵的话,你就建立一个评分系统,把所有可能方案遍历一遍,找出评分系统下的最优解就可以了。” 小吴觉得他可能做不出评分系统,但是遍历还是做得到的。 孙先生道:“你要记住的,就是得道多助。” 小吴困惑地问道:“但为什么有的时候会变成'得正义者寡助'了呢?”小吴没有举孙先生自己的例子,但是孙先生明白了。 孙先生道:“'道'跟正义还是有区别的。每一个受害人在受到侵害的时候,都面临这个问题。并不是得了正义,就一定有人立即帮助你的。” 小吴想明白了:“一不小心挨了一下。” 孙先生点头。 小吴联系自己的经历想了想,认识到如果有违“道”,做事就行不通。他认识到神的告诫:人在混乱状态下是做不成事的。小吴抱着膝盖开始想小惠的事情。 小吴问:“小惠的事情我要不要现在就开始拟提纲呢?” 孙先生说:“暂时不要拟。时机还没有成熟。” 小吴道:“小惠的问题,我就想不通为什么她是失道寡助了。” 孙先生道:“你来分析。” 小吴道:“小惠学妹在跟安德交往的过程中,没有考察安德的人品……” 孙先生道:“所以她有失道的因。” 小吴道:“要想在谈恋爱的时候把握正义还真难啊。” 孙先生点头道:“对。她没有想到。” 小吴挠了挠眉心,不得要领。要求正在热恋中的人们考虑正义性,在小吴看来,有点点强人所难了——虽然这是对的。 小吴感慨:“看来我还不懂爱情。” 孙先生笑道:“没错。” 小吴摇头晃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两者我都品尝过一遍了。现在我已经理解了这一点:要想使自己不偏离'道',首先,必须是过程正义的和结果正义的,然后,为了避免自己遭到厄运,必须是怜悯的。” 孙先生认为,小吴理解到这一步已经很合他意了。 孙先生道:“到这里先停一下,你好好反思你的障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小吴想了想,觉得自己考虑问题的时候没有想到别人的苦。 小吴道:“考虑到后来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求助于齐国的事情,似乎先生您把齐国视为乐于合作的,而将韩国视为未必乐于合作的?”小吴问的是与博弈论有关的问题。 孙先生这么告诉小吴:“提前量太大了,就容易出问题。” 小吴意识到一个常识性问题:“马陵之战前,如果齐军冲太快替韩国挨了魏国的打,剩下能调动的主力可能就是韩国的了,而韩国军队又不是您指挥。” 孙先生点头。他希望告诉小吴的,就是助人的时候要学会把握时机,别助人不成反挨打,然后不得不求助之前自己想要帮助的受助者。 小吴至少理解自己为什么之前遇到匿名信囧了一回了。 小吴又摆弄了一下手机AI,说道:“我认为在围魏救赵的过程中,孙先生您做到了知止。我可能要研究一下《道德经》了。” 孙先生颔首。 小吴想了想,说:“《道德经》我也不见得一下子能研究透。” 孙先生道:“道法自然。尽可能地让它符合自然规律。《道德经》的问题,你先背结论。” 小吴点头。 小吴用手机看了一会《道德经》,说道:“抛弃了智慧我就挨匿名信了,现在在先生您的帮助下和AI的建议下改了,感觉好多了。” 孙先生道:“不改则已,一改大乱。很多底层的东西是要改了才注意到的。” 小吴道:“我想我可以用柏拉图的哲学去反对对智慧的误解。起码,一个病人如果不尽力抢救,也许就没了,尽力抢救,也许就救回来了。” 孙先生道:“不要攻击《道德经》。” 小吴没有说话。 小吴放下手机,说:“努力,还是可以改变现状的。” 孙先生点头。 晚上九点半,小吴起身告辞回家。 孙先生道:“你还有一些疑问,我会告诉你的。你放心好了。” 孙先生又道:“如果神存在,那么神的存在是一个真理因此包含在真理中;而如果神是最大的大佬,那么真理就包含在神中,所以神就是真理。” 小吴点了点头,向孙先生行礼之后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