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喜欢过人类
看了年少日记,一部关于家庭教育与童年创伤的片子。作为被霸陵和创伤过,从小到大孤僻的人,有些感受想来写写。
上研究生开始做家教,围棋和奥数,算半个老师吧。十年前教过的孩子已经工作,去年教师节还给我发了祝福。与多位孩子和家长保持过几年的联系。从未掺和过应试内容,只要感觉家长试图走捷径或是以某种指标评估我,我会立即结束交流。
十年里深入了解过十几个孩子,不时也会接到平台的推荐。为了节省时间、避免冲突,我信息里明确写了我的理念和交流方式,我也会直接地告知家长:孩子喜欢和我一起玩,就玩,不喜欢,我自己“滚蛋”,我发现问题、觉得有必要交流时会总结成一些文字发过去,不用每次问孩子是不是很优秀,思维是否正常,今天有什么收获,最近心情怎么样……
我们一周见一次,你们天天见为什么要问那些问题?我知道家长只是想知道钱花在了哪里,利用结账的契机要求我做讨好和汇报工作。有两次我直接删了对方微信,钱都没要。他们永远不可能理解有些影响是在精神和未来层面的。
在与孩子交流方面像弱智一样的家长一抓一大把,尤其是有钱的父母。他们总试图表达自己的名利地位,孩子的前程无忧,却无时不在用他们老鼠般敏锐的嗅觉探寻着捷径。就像一些人前尊贵、人后鸡贼的贵族。千万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会的东西多,否则他们会让你教摄影、写故事、认昆虫、打篮球、滑滑板,甚至是做侦探……句句不离素质教育。您那宝贝疙瘩学得会什么?
孩子见识过光鲜亮丽的世界,与他是否有趣或内心充盈一点关系没有。课内学不明白,课外更跟不上,换过无数家教,骄傲却木讷的他能听进去我说话么?但他却能获得各种证书,进入最好的学校,上杂志、出论文......最终是简单、轻松的工作。
类似的学生我接触过好几位。家长能给很高的课时费,但我接不了。慢慢地发现,有钱的家长和孩子非常类似,语言表达都一个风格,透着优越和铜臭,我也就不再接触那些人。而我算个屁呢?想教人家孩子的能排出一公里队去。在北京,农村低保户家庭也会挤出钱来给孩子请家教,特别是在考前。在意教育公平的人有多少人?
回想起我的学生时代,虽也有很多糟心事,但感觉比现在好太多了。
看了年少日记开头,我已知道它想表达什么,很快有种不和谐感产生了。像郑的家庭我接触过几个,父亲是不会那样打孩子的,而两位钢琴老师的交流方式,也不太能在生活中见到。现实中的孩子和家庭复杂太多了。
那样打孩子的家庭,我在农村看、听过很多,包括在我的家族内。农村见过的高年级男孩,很多完全不听任何人说话。他们满嘴都是老师和教育制度的腐败,虚无和谎言,灰黑产业,世界毁灭……一切大人和社会禁止谈论的话题。
七八年前,我写过些关于农村孩子的文字,如初中孩子把弑母挂在嘴上、做援交中介、谈论枪和毒的来源,在法定犯罪年龄到来前体验犯罪……那时感觉很绝望。如今,我带的农村孩子已成年,我也不太了解他们和农村孩子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了。自媒体时代的他们,思想上更加早熟。
接触孩子,听他们说话,看他们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对我来说本是种享受,感觉自在、安全。但那种享受变得越来越奢侈。很多人说不喜欢孩子,除了自己的。也有很多人是相反的,他们觉得自己没能力教育好孩子,比如片中的男主。
我过去常说我喜欢老人、小孩,弱势群体和有信仰的人,也说过我不喜欢和成年人打交道。但我没直白地说过我不喜欢人类或是厌恶人类。而现在,随着在生活上越感孤立,我开始有一种冲动、愤怒,想要去表达我不喜欢人类。
最后生还者第三集里的胖毛毛说:I used to hate the world and I was happy when everyone died. But I was wrong. Because there was one person worth saving.
我并不喜欢该剧,整部剧就感动于上面的一句话。我知道重点在but后面的内容,但我只记得前面那句。
我记成了I never liked people。不知道编剧或游戏是否夹带私话,表达他们对世界的厌恶,我共情到的只是自己的感情。
胖毛毛无疑爱这个世界。我也很爱人,一些群体、一些个体,但也会说我恨这个世界。不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期待的人大概无法理解这种感情。实际上我从未放弃与人建立联结。只是当想到那句话的时候,我感觉舒服了一些。
几年前一位同学联系到我,是本科时屈指可数能聊几句天的朋友。他问我最近在做什么,他指营生之事。我说写科普文和故事,做些家教。他开玩笑地说那他要去举报我。
我知道那是玩笑,但当时很难过。他不知道一年到头不接触任何人、没有收入的感受是什么。一两周接触次小孩子是会让我感到开心的“社交”,如果不是家教,可能我一年也出不了几次门,见不了几次外人。而那时一年也没有两次约稿,一个月能获得一两次收入也是会让我开心的事。现在依旧如此,开心了买块豆腐吃。
不久前写了个故事,发给了认识七年、合作过多份杂志稿件和三部书的编辑。此前我花过不知几十个小时为她讲剧情做科普,当面交流过多次。她说她愚钝看不懂这次的故事,我做了解释。她说猜到了,说应该怎么怎么写,而不是振臂高呼保护这保护那……
我顿时失去了继续交流的想法,觉得她从没真正理解过我在表达什么。我从没有在文字层面赤裸地表达人应该做保护,一直在做的是帮读者代入真实的自然、大象与人的世界,用无数真实的故事描写那个世界的样貌。而我也多次强调,我的兴趣是更多地了解大象,而不是像她说的那样数年如一日振臂高呼要人们保护……实际上,我讨厌被称为动保人士,也讨厌喊口号的那群人。
很想骂人,但忍住了。这些年来忍了太多了,出版的故事都被改了剧情、配图方式,删减了一半内容,连书名、主角名字都要改。最终都变成了我不那么喜欢的作品。如果不是因此前的合作,以及对方有我全部的影像资料,我是真不想再继续交流下去了。我心想,这次不能再妥协了。
关于大象,我一直回避与任何人进行交流,有人多次邀请我加入学者群、爱好者群,我都拒绝了。人们有自己相信的事就好,不需要告诉我。我数次听到有人说,某某钢琴家给大象弹琴让他们感动得哭了。我能回复什么呢?我认识几位类似的活动家,声称用音乐、艺术对抗动物残忍,但他们很虚伪?有一位国内的歌手,我从10年就认识他,几年前还咨询我怎么弄象营赚钱。还有一个类似的国外组织,做了几年不做了,其中一人多次问我国内相关信息,试图抹黑,我没有回应他。
另有很多人让我推荐可靠的公益组织,他们想捐钱。几位甚至说死后会将所有钱捐给大象。还有人甚至想捐钱给动物园,给营利性机构。我不知道有任何组织值得捐助,也不想与举着动保人士名号的爱好者打交道。我太多次被他们的恶意伤到。这些无知的人最好就继续无知下去,为什么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捐助进了个人口袋和面子工程。有些人还声称关注了我很多年,却不知道我写过很多类似的事。对自己所热爱之事没有了解也真是可悲。
这些年时常外出调查非法贸易,接触了国内外很多贸易商和动物园老板。嘴脸丑陋的人比比皆是,做了无数非法贸易的他们却过得那样潇洒、安逸。时常看到某某抓了这个动物、某某携带了那个制品而被抓,但真正活跃的、背后的那些人极少被抓。顶多是一个两个被抓来杀鸡儆猴。我认识的那些人几乎不可能受到所谓的报应。
最近烦心事很多,一直被纠缠着。它们也总提醒我不喜欢人类这件事。不知道是否与它们有关系,这半年体重降了25斤,最近见我的人第一句都是怎么瘦这么多。但我的生活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身体感觉也如常。
我过去虽没有说过讨厌人类,但很多人那样认定我,有一些人说我反社会。他们不知道创伤大概会伴随一辈子。它会让人变得特立独行,回避亲密和依赖关系,身边也不会有任何人陪伴。任何烦心事都要自己面对,因为我知道任何人都帮不上什么。
我意识到自己越来越多地在写生活上的不如意和困惑,因为写出来能让我感觉舒服一些。美好与丑陋,善与恶,本是相依而存的,只有美和善的世界怎么可能存在,那些丑和恶去了哪里,孩子的世界么?在这些方面,孩子们的内心最能反映真实的世界,不完美的世界。他们是那么敏感和智慧,能嗅闻出大人和世界在隐藏和压抑什么。过于压抑、累积过度的负面感受总有一天会爆发。
太长时间目视黑暗,对光明也就格外敏感。一点点温暖即便是虚伪的可能也能让人恢复平和,不过那是在神经麻木的大人的世界中。
有好心人批评我不该抱怨这抱怨那,应该看清自己多么的幸福,能一直独处羡慕死人……我知道人们是好意,只是对我这种人没太大作用。不知道是否INFJ都对心理咨询免疫,有位INFJ告诉我他请过多位三甲医院最顶级的心理咨询兼大学教授,但没有感觉到任何意义。我在本硕时也接触过好几位,他们的气场和表达都让我抵触开口。
曾有些人私信我说,他们看了我某篇文章,想起了自己的创伤,太痛苦了,所以只能拉黑我。也有人留言说不喜欢我发的这那,所以拉黑。还有人说看了一些文字突然理解了我的很多话。为什么要告诉我?
我从不想评论任何人的公开文字,也不理解为什么人们要评论我发布的内容。我只是展示一些过往、已处理好的情绪,公开一些信息,却总有一堆无意义和带有恶意的回复。比如,我说我拍的残疾小老虎是近交的,详细解释了由来,动物园老板自己也承认,非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说那老虎只是没长大,比其他评论的人数还多。我只能删掉评论。如果可能我会关掉所有评论。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人们有太多理由讨厌它了,以至于我一点都不想列举,好像弄得就那些似的。它值得热爱的有什么呢,真实、纯粹的?
最后回到年少时代。片子很多零散的情绪内容容易让人代入,勾起各种回忆。只是创伤和痛苦的内容需要更强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对于有过创伤的人来看,掺杂不真实内容或肤浅感受会让片子显得不和谐。
holme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现在的孩子更快乐了么 (57人喜欢)
- 偷拍摄像头 (12人喜欢)
- 离开大城市 (190人喜欢)
- 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88人喜欢)
- 琅勃拉邦的非法制品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