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有书

八月有三十一天,我差不多半个月都在病中,流感加上肠胃炎,看见床都觉得刺痛,想到每隔一个小时都会醒过来,不如不睡了。白天和夜晚的区别,变成了哪一个更难受一点,而我只盼望日夜的轮换能够加快,让我熬过这段日子快点好起来。
睡不了的时候,用书打发被病痛磨慢的时间,拿起一本史铁生,也算应景,翻开读了起来。读到作者在想象另一种没有病痛的人生,一种幸运的人生。“你喜欢美术,喜欢画作,喜欢雕塑,喜欢异彩纷呈的烧陶,喜欢古朴稚拙的剪纸,喜欢在渺无人迹的原野上独行,在水阔天空的大海里驾舟,在山林荒莽中跋涉,看大漠孤烟,看长河落日,看鸥鸟纵情翱飞,看老象坦然赴死,你从色彩感受生命,由造型体味空间,在线条上嗅出时光的流动,在连接天地的方位发现生灵的呼喊。你是个幸运的人因为你真幸运,你于是匍匐在自然造化的脚下,奉上你的敬畏与感恩之心吧,同时上苍赐予你不屈不尽的创造情怀。”
只有真的走入过绝境,才能峰回路转,写出这么干净、质朴的心愿之词吧。如果我说,作者的病痛才堪称苦难,读到他身上承受过的痛,自己的一点小病小灾也不算什么了。这样说未免太傲慢,也太想当然耳了,因为人跟人之间本来就不能比较,一根细细的针头,对一个三岁的小孩来说可能已经是全世界最可怕的东西,但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只需要稍微忍耐一下就会过去。针头还是针头,但在不同的人身上造成的影响不在同个等级,因此人绝不能这样比较,幸福亦是此理。
史铁生又写到,“作家绝不要相信自己是天命的教导员,作家应该贡献自己的迷途。”他在眼前一方小小的地坛,以笔漫游,写出了浩渺的精神世界,使人明白真正的自由和富裕,并不只能依靠行遍千山万水这一个方式,只要精神保有自由,你就能体味宇宙中的千变万化。避无可避,我关上书,把注意力潜入了身体里,追踪那一股时不时就冒出来的疼痛,它应该是一束鲜红色的红光,触碰到哪里就疼哪里。疼的时候,像信号灯一样发出“嘟——嘟——”的声音,频次随着疼痛程度变高,等它疯狂闪烁时,冷汗从额头上流下来了。
我的身体里,刚刚发生了一场行星与行星的撞击,尔后是碎屑无声漂浮在真空中的寂静。据说,如果把一个星球当作一粒沙子的话,宇宙既是一片广袤的沙漠,人体细胞也是以万亿计,自古有占星以推测个人或者国家命运走势的方法,人体和宇宙一样深不可测,生病,或许是哪个行星走错了轨道,有食相发生,产生的连锁反应。也有人说,其实身体就是一座庙宇,与其向外求,不如给予自身足够的信任和关爱,我想我还不够虔诚。
又拿起一本《漫游女子》。今年事物缠身,出门出得太少,越是没有办法往外走的时候,越是想起万千旖旎中还有多少想去,但没有成行的地方。单纯的旅游显得枯燥,好像一本当地指南,躺在抽屉里,知道它在但不会去翻。年轻女子还是得漫无目的地到处留下自己的脚步才行,伍尔夫便是漫游大军中的一员。为了找寻一只铅笔,她的“街头游走”一文中的叙述者徒步横穿整个伦敦。夜晚的伦敦流淌着明丽的香槟色,女子在灯光和暗影所赋予的轻松氛围里感到安宁自在。在伍尔夫的笔下,女性在城市中的角色,并不需依托某个特定身份,可以只是“一只巨大的眼睛”,把自己的所有惶惑和欲望,倾倒进一个陌生城市里,同时隐匿其中,既是观察世界主体的一份子,也做实验一样把自己当作客体来观察。离开某个环境,再一次次以新的身份归来,这同时也是现代女性的游戏。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化妆了,也不照镜子,脑子里突然冒出很久前读到的一句叩问,“如果没有语言和记忆,你是谁?”把这句话细化下来,除去女儿、妻子、女朋友,职业的头衔,你是谁,你最想要的是什么?继续翻,从伦敦走到威尼斯,都是我现实中去过的地方。索菲·卡尔在《威尼斯追踪》里写道:“我看见自己站在迷宫的入口,正准备着迷失在这座城市中、迷失在这个故事里,全然顺从。”出于某些灵感事件的发生,作者决定去威尼斯生活一个月,去学意大利语和写作。我在2013年和2019年都去过威尼斯,老实说在那里确实除了迷失别无他法,狭窄古老的巷子阡陌密织,与其埋头看着地图上的指示,不如像《天使爱美丽》里的女主角,踏着轻快的步伐,让此时此刻的心情带领自己,去发现,去追寻。
整本书的各个漫游女子,基本都没有固定的游览主题,正如在《威尼斯》这一章里所写一样,“我是一个游客,但我认为自己是优质游客。我来这里是为了观察这座城市,而不是买些零零碎碎。作为一名‘优质游客’,我希望这座城市也会向我敞开怀抱,哪怕只是一点点。我希望找到能够安定下来的地方、可以吃喝的地方,它们让人感到别致而有意义。我希望食物和酒水都能有滋有味。”多潇洒自由啊!整个城市化身为灵动的生命体,女性用天生的敏锐和丰富的情感与其互相浇灌;从中汲取着营养,也回报以美丽而富有创意的表达,自成城市中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而非刻意为之。追踪着我自己漫步在各个城市的身影,突然被注入了一种信心,我的过去、我的身体里被倾注了太多美好的东西,而我现在需要做的,也只是迷失在眼前的人生故事里。
接着我拉开抽屉,把玩起那年从威尼斯买回的白色面具。
此时已经到下半夜,退去了好几天的饥饿感,像是黄昏时分的潮汐,终于温柔地层层涌来,于是我翻开了一本《甜点的剖面世界》。按理说这种全是图片,和文学不沾边的书,是不太有收藏价值的,但许多年来我依然爱不释手,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翻一翻。每一页都是一种甜点的横切面,每个剖面是个微观的世界,有纹理,有起伏,要是知道这个甜点是怎么做的,还能联想出味道,薄薄一本,一次可以捧着看很久。说是看,其实是冥想,甜点厨房里打开速冻冰箱涌出来的冷气,粘在桌面上的巧克力渍,搅拌器在不锈钢盆里规律的搅打声,奶油打发后的自然纹路,全都变成了一只眼望进万花筒里的所见,随机组成不知名的形状和图案,把我的所思所想带到了很远的地方。我终于闭上眼休息了一会儿。
光线穿过窗帘之间的缝隙,房间里的一应物品全都变明了起来。此时小区门口的垃圾车正在运作,每天都要光顾的四、五只小鸟也已经飞来了窗边,书再次陪我到了天亮,可刚刚过去的那个夜晚,我却已开始无比想念。
-
鹿逍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9-08 20: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