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论盲审没通过的特征之论文创新性和选题严谨性
1、论文创新性和价值性不高 论文的创新性和价值性不高是“不合格论文”存在的第三大问题,占比13%。“不合格论文”在此问题上主要表现为: ①论文创新性不足,难以区别出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和创新点。 ②论文结论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没有达到研究应该有的价值水平;或研究结论不可靠,研究成果价值很低。这一问题在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中更为明显。
专家评语如“本论文未能从新的角度切入,也未能提出有价值的新的见解和得出新的结论。(工学)”“所有数据都是通过作者模拟得出的,无法佐证,使得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不足。(理学)”“文章最后提出的相关建议,针对性较差,并没有与前述的案例分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法学)”
2、选题意义和严谨性不够 “不合格论文”存在的问题中有5%是在选题上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选题的意义不大,没有明显的研究价值。 ②论文选题与所学专业无关,属于其他学科和专业的研究范畴。 ③论文立题不规范,论题太宽泛或所述不明,没有聚焦论点,无法成文。 选题所存在的问题,人文社科类论文相较自然科学类论文更为明显。
专家评语如“该类选题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研究领域已毫无新意,故研究的理论价值很小。(管理学)”“该选题应该归属于应用经济学范围内,不属于理论经济学的选题。(经济学)”“选题过于宽泛,在论题表述上不规范、不严谨。(教育学)”
3、作者学术态度和行为不端正 有7%的专家评语明确提到了“学术态度不端正”或“学风不严谨”。在这一问题上,“不合格论文”的表现主要有: ①工作量不足,即论文在撰写过程中,作者没有付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论文的研究和撰写工作,而是仓促写成,敷衍了事。 ②存在抄袭现象,即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或直接照搬相关的文献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合格论文”中,有部分论文是被专家直接判定为“完全不符合要求”的论文,即无论是从选题还是研究方法、论文的撰写等方面,都不满足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这些论文无一例外都是由作者学术态度和学术行为不端正所导致的。 专家评语如“论文的工作量明显不太够,没有对所提算法进行复杂性分析,更没有跟其他相关算法进行性能比较。(理学)”“论文中的2.2 节、2.3节的相关理论基本照搬网络上的内容。存在着严重的学术不端问题。(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