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 甘肃悬泉置站:“一大带两小”,双向服务区“开口子”典范!

敦煌悬泉置站:千年古道新门户
近日,甘肃省柳格高速悬泉置出入口项目正式通车运营。
甘肃省悬泉置出入口项目正式通车运营

2024年9月2日,G3011柳格高速悬泉置出入口项目正式通车运营,实现了G3011柳格高速与省道314线、榆林窟至悬泉置旅游公路等国省干线的连通,实现了高速公路与周边道路的互联互通。
悬泉置出入口项目所在的悬泉置遗址是汉代设立在河西走廊的重要驿站,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化节点。作为通往悬泉置遗址、榆林窟等著名旅游景点的必经之地,悬泉置站的开通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将进一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一个双层智慧云舱+两个微云舱,
“一大带两小”模式,全部车道自助!

悬泉置出入口新建项目是纳入《甘肃省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甘肃省“十四五”公路水路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位于敦煌市莫高镇甜水井,对既有G3011柳格高速甜水井停车区进行改扩建,在停车区北区设置收费站2入2出,一处收费站,设置双层智慧云舱;停车区南区设置2入一处收费站,2出一处收费站,并各设置一个单层微云舱。

▲ 敦煌悬泉置收费站北设置双层智慧云舱
整体设计为智慧无人值守收费站,采用集约化的一站式建站模式,引入智慧云收费系统,实现车道设备的远程操控和状态的实时监控,有效减少人员工作强度,提高系统可靠性,并保障车道运营的流畅性和安全性。全部车道自助,采用广场级值守,实现管控“一大带两小”模式,迈入以“司乘通行自助、特情远程协助、车道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新时代。
“云、边、端”一体化协同架构,
创新“智慧收费”模式,激活交通动脉!

整体采用“云、边、端”一体协同架构,深度融合车牌识别、费显、栏杆控制等功能,完成平台侧对“边、端”的远程集中管控;同时,项目还配备了完善的收费、监控、通信等设施设备,通过终端智能化、云收费标准化、运营管理集中化等手段,确保了高速公路的安全、高效、便捷运营,实现无人收费、少人轻量化运营,有效降低了建设运营成本,显著提升了通⾏效率与服务质量。

进收费站的车辆可以通过ETC车道或自助发卡机领取CPC卡通行,出收费站缴费的车辆可以通过ETC电子缴费或移动支付缴费。敦煌悬泉置收费站出入口车道仅支持客车通行,禁止货车、专项作业车通行。
“交通+文化+旅游”融合,
推动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

作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科技与文化的重要桥梁,悬泉置出入口项目的投运,不仅实现了G3011柳格高速与省道314线、榆林窟至悬泉置旅游公路等国省干线的连通,还打通了敦煌、瓜州景区的旅游通道,优化了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极大改善了区域交通出行条件,对促进悬泉置遗址景区旅游快速发展,推动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未来将倾力打造悬泉置遗址景区的交旅融合综合体以及敦煌市悬泉置遗址的全方位保护与开发项目。待所有项目竣工并实现一体化运营后,不仅将有效保护、传承并深度开发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更将依托“交通+文化+旅游”的创新融合模式,将其重塑为彰显丝路邮驿文化精髓的遗址文化旅游胜地。旨在让沉睡千年的悬泉置遗址在戈壁荒原中重焕生机,实现古代驿站与现代高速公路服务区跨越时空的“千年对话”,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性项目。
● 典型案例 | 湖南沅辰高速:第一条全路段智慧站,打造绿色畅行新体验!
● 河南首座!兰考西“无人值守”智慧云收费站,解锁出行新体验!
● 典型案例 | 星沙站:湖南首个“云收费站”,开启智慧收费新篇章!
● 典型案例 | 天津塘沽中心桥站:全新升级+绿色运营,降本增效新突破!
● 典型案例 | 甘肃金城南站:外在颜值高,内在科技强!